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造一個本土化的糖尿病治療模式 
2012/10/27 22:23:41瀏覽293|回應0|推薦0
創造一個本土化的糖尿病治療模式 
洪建德
民國七十四年八月一日


  愈來愈多的人得了糖尿病,也愈顯得一個本土化防治系統的重要性。年來糖尿病流行病學的研究,都顯示得病人口的步步高升,去除老化人口的因素外,遺傳與環境因素都是應重新考慮的。先問中國人的遺傳體質是否易得糖尿病,這是糖尿病學家所不敢回答而又必需面對的問題,從國內的流行病學研究看來,國人雖愈來愈胖,可是也不致於像歐美人胖得那樣普遍及厲害,糖尿病患中胖的比例及程度也都較歐美為低,可是糖尿病的流行率仍然直逼美國,面對著這個已燃眉之急的醫療問題,如何有效率的防治是當務之急。一個臥床的慢性病人在歐洲需要五個國民所得才能維持,可見現在不做,將來必後悔。

  以一個社區醫院的糖尿病中心為例,它是以病人為中心而建立起來的醫療團隊。病人為中心與傳統的治療方式有何不同?在宗旨上,我們希望病人能主動地參與疾病的治療(見圖一)與傳統的被動方式不一樣,因為病人接受的是一個有組織的團隊,這個團隊教病人如何生活,如何與糖尿病奮戰之外,也接受來自病人的反應、感覺,而成為雙向的溝通。於是團隊、病人、疾病構成一個環,病人又主動出擊,所以疾病很容易治療。

  目前台灣的醫院,各科室獨立作業,以醫師與其他科的醫療人員而言都是平行的關係,而非從厲,所以即使醫師身為主任,也是治療團隊的靈魂,卻不一定能夠對團隊內的同仁有下達命令的領導權,這時候已非病人之福。這時唯有醫師能夠忍辱負重、擔起重擔、身先士卒,才有可能走出第一步(見圖二),走出之後,更要繼續研究發展,使得跟著走的人能有軌跡可尋。也使團隊的話語統一,病家能夠有所適從,醫師這時更要針對每一個人做治療,就像裁縫師一樣,剪出一套合身的衣服,病人才會覺得被尊重,正面的回饋會使得醫師與病人雙向溝通更好,疾病更能有效控制。治療糖尿病的理想是正常的血糖與正常的生活品質,正常血糖能預防併發症也能使糖尿病舒緩,提高生活品質是現代人追求的目標。但是血糖與生活品質並不在同一經線上,為了達到血糖正常可能就要犧牲一下生活品質,但是(見圖三a)經過團隊領導者研究發展的努力,可能在不影響生活品質的狀況下,改進治療方式使得血糖容易治療,生活品質也容易維持。這需要一套最新的治療方式,它應是融合了先進國家之精華,又具有本土性的治療方式。我們現在已踏出第一步,那就是米元八十卡食物代換表,它改變了傳統上飲食治療艱辛難懂的錯誤觀念,它導引了病人知識的提升,每個人都會算自己進食的熱量與成份,這個瓶頸已破,接下來,本土的糖尿病防治系統已指日可得了。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