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1世紀的糖尿病
2012/10/31 16:00:42瀏覽311|回應0|推薦0
21世紀的糖尿病
洪建德寫於2007/07/10
陽明醫院糖尿病中心洪建德主任提出醫療是一種團隊,必須要分工合作,把灰色地帶結合在一起,團隊中醫師常是團隊領導者,病人常是直接來看醫師,所以醫師應該知道病人應該作什麼、或被作什麼,例如暸解營養、足部護理、及研發工作以醫生為主不可不作、不知道。新世紀治療應該是主張全人治療,不能只管糖尿病,例如未注意到病人有腎臟病,給予口服藥造成低血糖死亡。同時考慮到全人照顧,包含心、身、靈、社會、護理、預後、復健等,才能想出非常完整、客觀治療方式且不互相矛盾。可能給予更少藥物、給予更多支持、更少限制、更多鼓舞、醫生應該更少只說不做、更多與病人一起吃飯、遊玩等。陽明醫院糖尿病中心舉辦過一百多次活動,就希望病友的參與,每週三的繪畫活動目標也是如此。
1998年德國經過120年的全民健保後,為了減少醫療費用的上升,增加治療品質,就是要減少分工、分科以撙節支出,像家醫科來增加醫療轉診的篩檢,減少醫療支出,但是現今醫療則是忽視治療品質,重視向健保局要錢的績效,增加醫療支出。二十一世紀糖尿病治療主張簡明易行,教育應病人非常簡單,不要給予許多不必要的限制,諸如不能吃稀飯、花生等,只給予一個簡單飲食代換表觀念,稍有國中基礎的,會作很簡單,不會作則給予均衡飲食觀念。而且將來會引進來隨著吃飯吃藥的口服藥,或一天只吃一次的口服藥,就跟我目前所作更相得益彰,所以二十一世紀的新觀念為1.簡明易行2.病人自主,不像外科只要去除就可,雖然糖尿病醫生平均一個月只看病人2-3分鐘,很難影響一位60歲病人舊有習慣、文化背景、種族、個人因素等,因此只有順水推舟,而非逆流而上。3.醫生全人投入,作到全人照顧,包含心、身、靈、社會、護理、預後、復健等。4.採用非侵入性治療,多運動、生活習慣、改變舊有多服藥習慣,5.用藥減化,跟生活結合在一起。因此控制血糖須都方面配合是非常重要。


華人容易得糖尿病
糖尿病是許多疾病組合而成的,其遺傳也是多發性的,因此不容易下簡單的遺傳定論,在我大學時代正是台灣邁入經濟發展的年代,那時老師說中國人不容易得糖尿病,可是經過了住院醫師的訓練,我發現肥胖是台灣逐漸普遍的現象,而國際的研究都指出肥胖是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險因子,難道台灣有什麼華人遺傳上「抗糖尿病基因」,所以才比較少?到了德國,也參與了更多的醫學會,終於了解到世界各國的人種都類似,因此預測糖尿病在國人罹病率會增加,在著作的第一本書上就寫到「個人抵抗糖尿病之方,國家防治糖尿病之道」,第一次揭櫫國人易得糖尿病的警訊,之後又參加了聯合國所舉辦的「國家糖尿病防治計畫」講習班。把自己在國內研究的方法國際化,在社區中作第一級、第二級預防。
今天不只是國人,而且大陸地區的罹病率也在上升,韓國、日本也不比我們好,因此我再比較國人與日本的差異發現日本人身高與我們相若,但是糖尿病卻是相當普遍,身體質量指數都在24以上就增加了罹病率,且全民大於10%有糖尿病,因此我們要了解白種人之外的民族皆比較容易得糖尿病,首先是印第安人,其次有黑人、南亞的印度人、東亞人,依次類推遞減。

糖尿病已是全球的負擔
許多人仍然有「糖尿病是富貴病」,認為只有富貴的人才會得病,那就大錯特錯了,只看下表就知道糖尿病已成了全世界的大問題。
人 種 糖尿病罹病率 葡萄糖失耐
智利瑪普厥印第安人 1﹪ 1﹪
中國大慶油田 2﹪ 1﹪
非住都市化的美拉尼西亞人 - 3﹪
波蘭 3﹪ 3﹪
非都市化的玻里尼西亞人 4﹪ 4﹪
坦尚尼亞非都市化的Bantu人 1﹪ 9﹪
非都市的印度人 2﹪ 8﹪
俄羅斯人 2﹪ 9﹪
巴西人 8﹪ 4﹪
非都市化的美拉尼西亞人 2﹪ 9﹪
義大利桑札人 5﹪ 7﹪
馬爾他島人 8﹪ 5﹪
都市的坦尚尼亞Bantu人 2﹪ 13﹪
義大利羅理諾人 10﹪ 7﹪
美國的白人 5﹪ 11﹪
突尼西亞人 7﹪ 11﹪
都市化的西班牙裔混血美國人 4﹪ 14﹪
非都市的密克羅尼西亞人 4﹪ 16﹪
都市化的波里尼西亞人 11﹪ 10﹪
都市化的印度人 13﹪ 10﹪
都市化的美拉尼西亞人(斐濟) 8﹪ 14﹪
非都市化的西班牙裔美國人(上層社會) 6﹪ 18﹪
美國黑人 11﹪ 14﹪
都市化南非的印度人 17﹪ 10﹪
玻多黎各人 15﹪ 14﹪
都市化的西班牙裔美國人(中層社會) 13﹪ 18﹪
華裔芳里西斯人 12﹪ 21﹪
都市化的西班牙裔美國人(下層社會) 17﹪ 16﹪
非都市的住斐濟印度人 22﹪ 14﹪
都市密克羅尼西亞人 15﹪ 23﹪
密克羅尼西亞的諾魯人 42﹪ 21﹪
美國匹瑪印第安人 50﹪ 16﹪
其中下階層的罹病率比中或上階層都來得嚴重,所以不是大富大貴人易得,反而教育較低及經濟收入不好的人才容易得病,反觀國人罹病率在社經階層不太容易分列,而且也可能沒有那麼明顯,不過在現代化的過程當中,也會漸漸地接近全球的模式,那就是知識,社經地位愈高,愈有生活知識,保健常識,以及適當的休閒,因此反而體重較少超胖,糖尿病罹病率也較少。
糖尿病不只不是富貴病,而且己經漸漸侵略各個開發中國家的各個階層,在許多國家防治糖尿病己成當務之急,因為它己經成為第一第二個醫療支出最多的疾病。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