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08 17:12:59瀏覽1101|回應0|推薦2 | |
求知心、終身學習與獨立思考 作者:張忠謀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十六日表示,台灣以升學為目標的教育制度必須要改,如果學校的教育,是能培養出求知心、終身學習與獨立思考的習慣,就像他在哈佛的那一年,則教育,就會像是海明威形容巴黎的生活一樣,是一個「永遠可以帶走的盛宴」。他認為,教育程度不代表什麼,但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的終身學習態度,則將是終身智慧累積的關鍵。 以下是張忠謀昨日受邀往新竹西北扶輪杜演講的摘要: 二年前,我在寫自傳時發現,三十幾年寫的博士論文以及工程教科書,現在能看得懂的部分不多了。學校裡學的東西,只有花開始工作的頭五年,能用得到二○至三○%,可能還更少。但以找的經驗,如果學校的教育能像是我在哈佛的那一年,培養出一個人的求知心、終身學習的習慣,以及獨立思考的能力,或許學校的教育,會像是作家海明威形容巴黎一樣,它是一個「永遠可以帶走的盛宴」。 培養求知欲與終身學習的習慣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連這兩項都沒有培養完成,則考試考得再好,也沒有用,完全浪費了學生的生涯。如果能更進一步可以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個人未來才有能力發揮出與眾不同的潛力。 普通人認為終生學習是老生常談,好像認為活到老學到老就是終生學習,其實不然。終身學習必須是有目標、有紀律、有計畫。 在目標方面,有的是長期、終生的,也要有短期的。長期目標必須是跟上自己專業的進步,不論是醫生、工程師、教師都必須如此三十年前的銀行與現在的銀行完全不同了。網際網路更將推動更新的發展。如果跟不上時代,即使在最好學校畢業,所學習到的工作能力,最多只夠你用十年,很快就會有失業的危機。 短期目標可以分為興趣與工作。工作的職位是流動的,如果你升官,迎接新的挑戰,技術人員轉換為行銷人員、財務人員,就必須立即建立短期目標,迎接挑戰。 如果能建立培養興趣的短期目標,人生將會豐富起來。法國蹈易十四與康熙是同時代的,他倆不知對方存在;但同樣創造了當代的盛世。我對他兩人的差異充滿興趣,就花了幾個月時間看他倆的書,非常引人入勝。 我聽了馬勒的交響樂,非常喜歡,我就開始研究幾個月。業餘的興趣,如果有計畫的學習,也可變成業餘的專家。 我在美國住了三十幾年,回到台灣後,非常專心看中文報紙,想接觸中國社會,於是我訂定了二年的短期目標,決定了解台灣的政治、經濟。但我發覺認識不夠,又將目標延長了三年,但三年後是我發現野心太大,台灣實在太難了解(全場笑聲),於是認識台灣的短期目標就變成終身目標了。 終身學習第二個要素是紀律,一定要決定花多少時間,投入多少。學習永遠必須抱持嚴肅的態度才能真確的學到東西。我在交大上課,單單教學生如何聽懂別人的話,就講了一個小時。我認為,聽的能力比講的能力更重要,但大部份只訓練自己說話的能力,各種能力都必須有系統的訓練。 如果能有紀律的學習,訊息就容易「內化」成知識。我對客戶的財務報表非常注意,如果你看了一遍,不做出綜合歸納,看了等於沒有看。我會對重要客戶,的資料一個月看一次,或是兩遇看一次,記下重點,並溫習,誰成長很快、快垮台、平穩成長,重點都容易追蹤。 最後一個要素就是要有計畫,否則事倍功半。不論是長期或短期目標,都必須是有計畫的。我一直對經濟、趨勢有興趣,所交的朋友,多是在學術界或是經濟方面的專才。為了交這種能協助我學習的朋友,我也有計畫執行。這些人會往哪裡出現,我就去參與。所以媒體上一知半解的刊登哪一個國際經濟學家講的話,可能我老早就聽過了而且知道媒體哪裡說錯了。 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比你唸什麼名校都重要。過去許多人喜歡說,我唸的是什麼名校。這種態度很可笑,通常會自誇自己唸過什麼名校的人,通常顯示出,從那所名校畢業就是他生命的顛峰,未來就在走下坡了。因此,當許多人告訴我他唸了什麼名校,我就勸他把這個習慣戒掉。 我唸遇哈佛、麻省、史丹佛,哈佛讓我覺得,那就純像巴黎一樣,是一個可帶走的盛宴,但後兩個學校,我只是在學技術,是很單調、無趣的,同樣是名校,對我的意義就很有限。 88、11、17 中國時報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