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因為有「情」,所以向前 因為有「夢」,所以躍升
2007/09/12 02:17:15瀏覽1601|回應1|推薦3

因為有「情」,所以向前

--韓國是儒家的傳人

作者:殷允芃

  為什麼金融危機,瀕臨破產的韓國,短短幾年內急速竄起?一九九八年平均國民所得只有台灣百分之五十四,今年卻已拉平?

  七年前,韓國幾乎破產,由IMF接管,現在卻成為躍升的力量。為什麼內部紛爭不斷,韓國仍能大步向前,向世界第一挑戰?

  為什麼漢城成為「明日之都」?是通訊、資訊、電子整合運用的世界實驗場?是世界E化第一的前衛城市?

  為什麼韓劇能席捲台灣、東南亞、反攻日本,並開始輸出美國,指向歐洲及中東?在探索這些問題時,卻發現許多始料未及的答案。譬如,力量和創新,來自傳統。第一次聽到韓國駐台代表說「韓國是儒家的傳人」時,有點莫名以對。他一本正經的解釋,因為明朝被滿清滅亡,獨尊儒家的朝鮮王朝卻將儒家精神保存了下來。

  背靠傳統,打進世界

  走訪韓國,從大學校長、報社社長,到政府部長、企業領導人,都口徑一致,「韓國是全世界最有儒家精神的國家。」語氣中甚至有一絲自豪,儒家的倫理是韓國致勝的特色。的確,六百年前朝鮮王朝儒生的大本營———成均館,至今仍一脈相傳,在古色古香的大學校園裡,仍傳授《論語》、《孟子》,和老莊思想。每年隆重莊嚴的祭孔大典,從曲阜到台北的孔廟都要派人觀摩學習。

  但是這家以維護及發揚傳統為職志的大學,幕後的支持者,卻是以時尚的手機設計領導通訊流行的三星集團。

  「我們要先知道自己從哪裡來,才知道要往世界哪裡去。」一位成均館大學的女生說。背靠傳統,才能打進世界,是韓國產官學的一致認同。而「當取則取」則是韓國的積極態度,只要認定是好的,不管古今中外的思想或做法,都要吸收拿來用。處於中、日、俄等大國之間,作為中型國家,韓國對自己的處境,有十分務實的體會,也有謙虛向外學習的意願。一改過去閉關的鎖國心態,韓國正打開大門,向外界、也向傳統吸取養分。

  與台灣近年來的排外思想不同,韓國採取的是inclusive,而非exclusive,是包容而非排他的態度。不管來源出處,只要對韓國有利,能用則用。

  提升人民素質、生活品質

  除了「當取則取」的積極而謙虛的心態外,韓國也掌握住「人才優先」的策略,費盡心思提升人民的素質和生活品質。

  在漢城五星級的飯店裡,服務人員的優雅不亞日本;在三百公里時速的高鐵車箱裡,白領的通勤族,或看書,或輕聲細語,安靜的像是走入法國餐廳。道路旁,一行一行的銀杏樹,晨光裡、夕陽下一株接一株的金黃,寂靜的車流、寬廣的幹道,又像似北歐。韓國的脫胎換骨,是歷經二十多年來的辛苦歷程。

  強烈的擁有感

  兩個關鍵的轉捩點是一九八八年的漢城奧運會和二○○二年的世界盃足球賽。政府和民間合力將韓國向上提升,從硬體建設到開門向外的心態和人民禮儀的培育。以明確的目標,團結人心,一致向外。

  外人看來好奇,為什麼韓國內部紛爭不斷,卻仍能大步向前?韓國人,正像太極旗的精神,練就了在矛盾衝突中尋求和諧均衡的本領。

  「我們都是一家人」,這是許多韓國人的解釋,為什麼韓國總能在衝突中前進。雖然意見不同,但對韓國都有強烈的「擁有感」,不會有事不關己的冷漠或虛無。

  一家人的感覺,源自對文化和歷史的尊重與包容,和對未來的夢想與期望。韓國人很重「情」,台灣駐韓代表李在方說。

  濃濃的情誼和情義

  「情」,指的是情誼和情義。不只是愛情,更是親情、友情、倫理師生之情,對國家、民族的熱情,甚至對人類的關懷之情。

  是這股暖暖的,有時濃烈、有時瘋狂、有時純真的深度感情,使得韓劇和韓國電影成為新興的力量,在世界各地掀起了「韓流」。也是這個「情」字,使得韓國人仍能時時把「夢想和希望」放在心上,要挑戰世界最高品質;相信「明天會更好」,相信「有參與就有改變」。走在楓葉滿徑的故宮庭園裡,或在忙著打電話連絡採訪對象的餐桌上,《天下》的採訪團隊,不免討論、想到台灣。

  台灣的條件其實並不差,只要大家多一點情誼與包容,多一些文化深度、對參與的勇氣、要拚戰到「最好」的決心。

  亞洲四小龍,國民所得第三、第四的台灣、韓國,目前打成平手。未來十年,誰會脫穎而出?

天下雜誌第313期 2004.12.15

有「夢」,所以躍升

本期封面故事:韓國躍升中

許久不見韓國,這個北方鄰居變了。
狂放大氣的質地,專注細緻的耐力,

韓國正悄悄地把自己推向國際,

創造許多的「第一」。

他們是如何在衝突與矛盾中挺進?
他們又如何借力使力,該取則取?

文/李雪莉

  寒流過境,漢城南山上的Grand Hyatt飯店金色大廳裡卻熱鬧沸騰;韓國時尚界大師安德烈.金(Andre’ Kim)為二○○五年開啟的時尚秀,眾星雲集。六十九歲,身著一襲白衣裳的名服裝設計師安德烈.金不時點頭、微笑、走動,像一位民間外交官穿梭派對中。

 

  充滿自信與夢想的國度 

  時尚秀裡,知名的演員、導演為他走秀。華麗的色彩、俊美的模特兒、取材自東方和西方的時尚設計。

  既豪放,又典雅,既復古,又現代。讓人不禁懷疑,這曾是那個內縮、閉鎖的國家嗎? 

  韓國以光速般進行質變。

  一九九六年,韓國加入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富人俱樂部時,許多人嘲笑它不自量力。但十二月OECD剛公布的能力評比,國民所得平均僅有OECD會員國三○%的韓國,學生素質卻一躍成為OECD會員國中的亞軍,僅次北歐的芬蘭。

  自然資源稀少的韓國,加強人才培育,要以提升的人民素質,向前衝刺。一九九七年金融風暴中,韓國幾乎破產解體,為國際貨幣基金會(IMF)接管。九八年每人國民生產毛額只剩七千五百美元,約是台灣當時的六成。但六年後,急追猛趕,韓國國民所得已拉到與台灣相似的水平。

  三十年前,韓國現代集團向日本三菱買引擎製造出第一部汽車,今年反過來向三菱輸出引擎。現代汽車的下個目標是品質要超越日本的豐田。韓國的躍升力已讓征戰世界市場的台商成吉思汗如郭台銘、林百里、李焜耀等人緊張。

  三星電子的DRAM、TFT--LCD已是世界第一。手機市佔率更直逼第二名的摩托羅拉。「三星是每個人的競爭對手,」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韓國政府帶著國家逆勢成長的幹勁,也叫台灣官員捏把冷汗。台灣對韓貿易逆差今年可能突破五○億美元,是僅次於日本的台灣第二大逆差國。

  「一九八○年代還是順差,現在的逆差像滾雪球一樣愈來愈大,」國貿局顧問、曾是台灣駐韓商務組長的程哲國焦慮地說,「不要說十年,差不多五年,我們的經濟發展會掉到它們的後面、再後面。」就連現任台灣駐韓國代表李在方也說,「走在東京的街頭感覺到的是『暮氣沈沈』,漢城卻『朝氣蓬勃』,整體全面站起來。台灣呢?」 

  為什麼韓國能在短短六、七年間,甩掉危機,快速崛起?
  為什麼內部政治紛爭、衝突不斷,韓國仍能大步向前?

  韓國又憑藉了什麼,向愈來愈多的世界第一挑戰?
 


  一九九二年,中韓斷交後,韓國之於台灣像個黑洞,一般印象中的韓國人,不是強悍,就是封閉。

  但當世界各國都急著由製造、服務,轉向文化創意產業,提升國家競爭力時,韓國已成功把文化輸出。

  「冬季戀歌」使日本影迷瘋狂,讓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開口就說「勇樣(裴勇俊)是我的偶像」。

  歷史劇「大長今」成了韓國史上最賺錢的戲劇,光是外銷就賺進新台幣七千萬元。目前光戲劇淨收入就有六億七千萬元收益,日本品牌授權收益就達到三千萬,接下來的長今熱,包括觀光、紀念品、飲食還不知道會為它衍生多少財富。

  當台灣國片難以生存,市佔率長期僅維持一%的劣勢,連四十一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楊貴媚得獎時都激動懇求新聞局局長林佳龍一定要重視國片時,韓國國片今年的市佔率卻衝破六二%,擊退好萊塢,電影外銷市場每年收益超過三千萬美元,其中一半賺自日本人的口袋。

  「台灣電影退步很多,是因為商業性的價值已經崩潰了,」韓國史上最賣座電影、有一千兩百萬人看過的「太極旗」導演姜帝圭直指核心亳不留情。九七、九八年金融風暴的寒冬,讓強悍的韓國人夢碎;不到數年,他們卻成為別人夢想的對象。 

  韓國的精神是什麼,如何從失敗中再起? 

  

  相信明天會更好  


  走訪韓國,很容易就體會到韓國有種從不放棄,想要做到最好的強烈企圖。
  韓國人說那是被歷史逼出來的求生意志。

  翻開南韓教科書,記載著韓國六千多次被外人攻打的歷史;近代史中更遍布被日本、中國、美國列強侵略的痕跡,一九五○到一九五三年的韓戰中,約有三百萬人傷亡,上百萬人流離失所、骨肉離散。

  「我們的現代史是被人家欺負的國史,」政大東亞所研二的韓國學生南慧瑄說著激動起來,身旁的同學李顯卿眼眶泛紅。展開韓國國旗,紅與藍組成圓圓的太極,太極象徵陽與陰、光明與黑暗,兩股力量對立又完美和諧。就像太極旗的精神一樣,走過戰亂與挫折,韓國人不怕荊棘的道路。他們身上似乎有一種在矛盾衝突中向前挺進的力量。

  「大長今」劇作家金榮眩引用小說《飄》裡的話形容韓國人對生命的積極態度,「我們總相信明天會更好。」事實上,韓國此刻內部的衝突不少於以往。尤其是總統盧武鉉一上任,就面臨排山倒海的矛盾。 

  在衝突中前進 

  國內貧富差距已演變為窮人與富人的戰爭;在最高二○%家戶收入與最低二○%家戶收入的差距上,二○○三年時,韓國還以五.二倍的差距優於台灣的六倍,到了二○○四年第三季,韓國卻一舉飆升到七.三倍,情況嚴重。

  此外,財團與政治勾結太深,已成為經濟大怪獸。《Fortune》全球五百大企業中,韓國佔了十一家,這十一家公司的生產毛額佔韓國GDP的四四%;台灣則只有國泰人壽一家入榜,佔台灣的四.六%。韓國社會衝突也不斷增加,漢城幾乎天天有抗議或罷工。

  十一月十二日,漢城的冬天即將到來。從韓國南部慶尚道、全羅道的萬名農民上漢城,抗議韓國與智利簽定的自由貿易協定(FTA)讓農民無法生存。他們吶喊的聲響撼動遠方,他們的聚集也讓周邊的溫度升高。抗議者最後從人行道上挖起石頭,向警方丟擲,空氣中捲起大片砂塵。有的記者也都準備好頭盔。韓國每年大型罷工超過三百次,每年因罷工引起的經濟損失約十三億美元。儘管有矛盾與衝突,但韓國人對同胞、國族化不開的濃烈之情,讓他們上下一心,對外一致。

  芭蕾舞教授、韓國貞洞劇場執行長崔泰枝說,「你知道韓國人吃飯為什麼總用大碗?因為大家用湯匙一起吃,我們是那麼親近。」對國族的熱情,對內展現在人民的團結,對外,則表現出好強的民族性。

  韓國僑生、大塊文化出版社董事長郝明義說,韓國人很愛國、很好面子,「寧可在家裡面打小孩,對外也要把自己弄得漂漂亮亮。」郝明義接著說,這種愛面子的性格讓他們凡事要贏,「從不說坐三、望二、搶一」。

  韓國就是要第一。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manconcern&aid=1226086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韓國已經趕上了 我們卻再也不見孫運璿與李國鼎
2007/11/16 20:43

確立台灣高科技發展方向 孫運璿、李國鼎功不可沒(東森)

更新日期:2007/11/15 11:45 記者: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能有今天繁榮的現況,就不能不提到前行政院長孫運璿和前經濟部長李國鼎,在台灣經濟萌芽過程中,他們以前瞻的規劃,包括成立外籍科技顧問團、確立高科技發展方向,讓台灣當年可以領先韓國。孫運璿曾表示,國家發展一但走錯路,就是浪費人民的血汗錢。

台灣的新竹科學園區能聞名全世界,引領台灣經濟發展,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前行政院長孫運璿,還有前經濟部長李國鼎。資深媒體記者馬西屏:「孫運璿相信國家大政一但走錯路,就是浪費人民的血汗錢,所以他的任何規劃都是高瞻遠矚。」

為了要帶動台灣的發展孫院長的第一步,就是成立外籍科技顧問團,請來美法科技界的龍頭,看出台灣未來的希望,最關鍵的一項決策就是全力發展CMOS(互補式金屬-氧化層-半導體)這種劃時代的DRAM產品。

在許多人還搞不懂CMOS是什麼東西的年代,孫運璿和李國鼎就決定全力發展,結果讓台灣的經濟發展領先韓國有十年的光景,如今十多年過去了,韓國已經迎頭趕上甚至超越台灣,仔細回想,是否孫運璿最擔心國家大政走錯路、浪費人民血汗錢的情況已經發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