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漢傳大乘密教心中心經密系列~心靈饗宴 (學佛的法益1200)
2022/01/07 11:59:33瀏覽97|回應0|推薦1

漢傳大乘密教心中心經密系列~心靈饗宴

卍台灣新竹縣横山華嚴寺2022年1月7日(週五)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學佛的法益1200)

「法華經密碼分別功德品第十七」之6

身為一個正信的佛教徒,遇到事情時,如果滿腦子都是負面消極的想法和情緒惡口,日夜都在思維如何去陷害報復、或分別計較他人的事情時,像這樣的佛教徒,縱使念佛、誦經、和修法百千萬劫,都無法見性成就。 我們經常走在外面聽到他人在吵架時,有些邪見之人就會説,信什麼佛、吃什麼齋?連同理心都不懂。 這就是代表身為廿一世紀的佛教徒,缺乏待人處事的真誠與知識,導致連累了佛教,也陷害到本師 釋迦佛陀都被牽連毀謗了,凡是不懂得分寸自制的人都不是真正佛教徒,而是魔教徒;因為「佛者、覺也」,身為佛教徒都會懂得基本的謙卑容忍與和謁可親,他的生命存在隨時都在準備好要去幫助他人,而不會到處去與人諍論和分別計較。 身為廿一世紀的佛教徒,最起碼的生命態度,就是要做一個有知識的人,懂得「尊重生命與尊重人性」,才能活出輕安踏實又「不遺憾」的人生目標,就像行善佈施固然功德很大,但無論你執不執著功德,功德依然是存在於朗朗乾坤的法界,只是當我們心中有所求、有目的去刻意行善佈施的功德時,很容易就會產生毀謗與名譽的外來衝擊,而造成自己與他人「菩提心志」的退失於無形。 釋迦佛陀在詮釋「分別功德品」的時候,主要是在告訴彌勒菩薩,所有十方諸佛如來的壽命無窮無盡、功德智慧也是無可限量,而每一位大覺悟成就的諸佛如來,都不會説自己有多好、也不會説自己做了多少的行善佈施之道,更不會說自己有多麼的慈悲智慧,只有心智尚未圓滿成熟的人,才會在教團中去計較他人的是非對錯。 釋迦佛陀透過對彌勒菩薩強調的重點,目的是在調教佛門的四眾們,在教團中做任何的事情,只需盡心盡力去做,不要去計較自己的功德,也不要和世俗人一樣說話沒知識,在教團生活運作過程中,更不可以像世俗人一樣,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或多學多做、少學少做的頹廢油條心態,因為這些都不是正信佛弟子應有的心態與作為,都必須儘快「覺知-放生」,才不會讓自己此生的修行淨化歷練停滯不前,又回復掉落在百千萬劫難遭遇的模式。 (文圖:在小寒後,第一批怒放的山櫻~) 金剛乘弟子慧緣、慧心合什恭錄記述编輯 阿彌陀佛 #橫山華嚴寺佛學網站學佛的法益1200#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71154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