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念佛警策》白語錄 — 48 〈禮淨土懺文〉
2011/02/18 18:42:45瀏覽556|回應0|推薦0

《念佛警策》白語錄 48 〈禮淨土懺文〉

明代 蕅益大師

  比丘智旭等,曠大劫來,至於今日,既迷本性,恒在輪迴。三業六根,無惡不造;五趣八難,無苦不嘗。暗識相傳,曾弗覺悟,死生浩漫,解脫何期。茲值大乘,得生微信;快聞淨土,宜速知歸。勤精進而已憾其遲,更怠緩而擬將何及。爰發懇心,共期三昧,修往生之願儀,矢七日以無雜。六時行道,四威攝心;仰叩圓悲,必垂妙應。願深求正法,不染情塵;行與志齊,道追古聖。盡捨緣務,痛念無常;八風不動,四誓莫移。乃至外護行人,並植深因,同歸淨土。師僧父母、歷劫親緣、法界靈蠢、過現有情,蒙法藏之願光,承阿彌之慈力,三障頓除,四土等淨。以此發願功德,總報三有四恩,同圓種智。

註:

一、智旭(1599-1655)

    智旭,字蕅益,俗姓鍾,江蘇吳縣人。十二歲讀儒書,辟釋老。十七歲閱袾宏(蓮池大師)《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始不謗佛。廿三歲聽講《楞嚴經》,懷疑何故有「大覺」,何以生起虛空和世界?決意出家體究此一問題。

    廿四歲三次夢見德清(憨山大師),當時德清住在曹溪,路遠不能往,乃從德清弟子雪嶺剃度(明天啟二年,1622),命名智旭。此年夏秋,在雲棲寺聽講《成唯識論》,聞性相二宗不許和會,甚以為疑,便往徑山(杭州西北)坐禪。至次年夏,自覺性相二宗的義理一齊透徹。十二月八日,在袾宏塔前受四分戒,次年再受菩薩戒。廿七歲起,遍閱律藏,見當時禪宗流弊,決意弘律。

    三十二歲始研究天台教理,次歲秋入靈峰(浙江孝豐縣東南十五里)造西湖寺。此後歷遊蘇、浙、閩、皖諸省,不斷從事閱藏、講述和著作。五十歲冬,自金陵歸靈峰,仍繼續著述。清順治十二年(1655)正月示寂,壽五十七歲。越兩年,門僧弟子將其遺體火化,起塔於靈峰大殿右。

    智旭生平的著述,經弟子成時編次,分為宗論和釋論兩類。宗論即《靈峰宗論》,共十卷;釋論包含釋經論和宗經論及其他著述,共六十餘種一百六十四卷。其學說,綜合禪教律而會歸淨土,四十九歲著《彌陀要解》,始形成最後的淨土思想體系,一般淨土宗人,以智旭為袾宏的繼承者,尊為淨宗九祖。

    智旭雖被視為是天台宗的最後一位大成就者,但真正的行持仍是屬於淨土宗的彌陀信仰。他對祩宏的推崇主要在戒律,至於淨土之持名只算是觀點一致。智旭所認為淨土的要典,都收在《淨土十要》內,但其中並沒有收錄袾宏的著作,而特別推崇的卻是傳燈法師的《生無生論》和袁宏道的《西方合論》。

    念佛三昧論是藕益大師的中心思想。他基於「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的理念,主張一切佛法,無不歸於念佛三昧:廬山慧遠念阿彌陀佛的果報莊嚴,念的是他佛;西天二十八祖,天台智者觀心修禪,念的是自性佛;永明延壽及楚石梵琦等所倡導的念佛法門,用觀諸佛果位的依正莊嚴,以顯人心內的理體智慧,悟到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叫做雙念自他佛。其要點在於通過觀已成就的諸佛,來促使自己內心之佛的顯現。他在編選《淨土十要》時,特地不選流行的智顗《觀經疏》和四明知禮《妙宗鈔》,以及祩宏的《彌陀疏鈔》,主因為前兩者依《觀無量壽經》疏解,後者主張參究念佛,都是他所不贊成的;由見智旭真正心儀的,還是持名一法。

二、現今通行本之改擇探究

    自此文以下五篇所選之文,依「華藏淨宗學會」輯印本(O O八年六月)所註示:「此至〈化念佛同生淨土疏〉,二林(指彭際清)原本,是三峰追頂法,因其對今人,恐弊多益少,故改用此。」現本五篇內容改採蕅益大師之作替之。

    今何以要去〈三峰追頂法〉呢?概係宗門中之異事。南宋至明朝中葉禪宗不振,明末禪門有興起之勢,有人想追溯古風,有人欲標新異說,於是產生「師源」與「法淨」上的爭議。時僧人漢月法藏(1573-1635)創臨濟三峰宗,勢力達於江浙、湘贛一帶,為當時禪門泰斗,於明末清初昌盛一百多年,被稱為三峰大師。三峰是位爭議性極大的人物,生前人們對之褒不一,死後也不得安寧。三峰其人被稱為背道之魔藏,三峰之法被斥魔法,三峰之宗被視為魔宗,三峰之人被貶為魔子魔,其天童悟與同門對之一辟再辟,直到被雍正辟得支離破碎,此宗才正式絕滅。其另立峰宗標新說異,或就是今人棄捨之因。

   

 

 

    下接第 49- 〈持名念佛歷九品淨四土說〉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4904036

 

 

 

 

( 創作另類創作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4899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