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2/13 13:46:45瀏覽320|回應0|推薦0 | |
《念佛警策》白語錄 — 46 〈紀夢〉 明代 袁中道 萬曆甲寅(四十二年,1614)十月十五夜,晚課後趺坐,忽然間睡著,如入定中。一會兒魂出屋上,月正明,不覺然地飄然輕舉,疾速如飛鳥。雲端中有二童子對我說:「跟我們來。」便向西行去。下望城邑村落,似蜂巢蟻穴。 傾刻間,二童子下至地面,說:「停住。」便隨之而下。見牆垣道路如繩般直、像掌般平坦;再望地面,非沙石所成,光耀滑膩。沿路有渠池,以文石砌成,寬十餘丈。渠中五色蓮花,芳香非常。渠上樹枝,葉晃光耀,好鳥和鳴。其間有金橋跨渠,欄楯交羅。樹內樓閣,整麗無比。樓中之人,清美妍好,宛若仙子,皆瞇眼望我而笑。 童子行動快速,我追趕不及,便大聲對說:「可否在金橋上等等?」童子聽言候之,我始趕上,共倚橋上寶欄稍適休息。我作揖請問:「您是何許人?這又是何處?可否告知。」對說:「我乃『靈和先生』的侍者,先生與您有些話要說。」我又問:「先生又是何人呢?」回說:「即是您的二哥中郎先生(袁宏道,字中郎,逝於萬曆三十八年),相見後自然就知道了,可要快快前去。」 又取道至一處,有樹十餘株,葉翠羽花金瓣,樹下池水汩汩,池上有白玉門扉。一童子先進入,另一童子帶我經過二十餘重樓閣,美屋金色晃耀,靈花異草拂簷楹。到一樓閣下,有人來迎,相貌神似二哥中郎,其顏面如玉,衣若雲霞長丈餘。見了面高興地說:「弟弟你來了。」便攜手上樓相互拜望,有四、五位天人來共坐。 二哥中郎說:「此乃近西方的邊緣地帶,信解未成、戒寶未全者,多生於此,亦名『懈慢國』。上方有化佛樓台,前有大池闊百由旬,池中有妙蓮,為眾生托體。行滿則散處化佛樓台,與有緣淨友相聚,無淫聲美色,勝解易成,不久進為淨土中人。」聽後暗想,如此美地竟還僅是西方邊地呀! 便問哥哥往生何處?回說:「我淨願雖深,惟情染未除,初往生時在此一段時日,現今居於淨域。然因乘急戒緩,也僅地居,無法與大士升虛空寶閣,還要再進修方可。有幸生時智慧猛利,又曾作《西方合論》一書,讚歎如來不可思議度生之力,感得飛行自在游諸剎土,諸佛說法皆得往聽,此實為最殊勝者。」 隨後,二哥拉我前行冉冉上升,倏忽間過千萬里,來到一處隨他而下。此處無日月與晝夜,但光耀無障蔽,皆以琉璃為地,內外映徹;以黃金為繩,雜廁間錯;界以七寶,分劑分明。樹皆栴檀吉祥,行行相值,莖莖相望,數千萬重。一一葉,出眾妙花,作異寶色。 下為寶池,波揚無量,自然妙聲,其底沙純以金剛。池中眾寶蓮,葉五色光。池上隱隱,危樓迴帶。閣道旁出,棟宇相承,窗闥交映,階墀軒檻,種種滿足。皆有無量樂器,演諸法音,大小《彌陀經》(指無量壽經與阿彌陀經)所載,十不得其杪忽耳(所述一眼見遍)! 仰而睇之(斜視),空中樓閣,皆如雲氣。二哥說:「你所見,乃淨土地應眾生所現光景,過了此處即為法身大士住處。其美妙千萬倍於此,神通亦百倍千倍於此,我僅以慧力游於其間,不得住生。再過去為十地等覺菩薩所居處,我無法得知其況。再去為妙覺菩薩所居,唯有佛與佛才能知之。」 說完話,又來到一處。此無牆垣有欄楯,院宇光耀非常,不知由何物所成,但覺黃金白玉,皆如土色。倆人共坐一樓下交談,二哥說:「我不圖享樂所報至此極也!倘使生前能嚴持戒律,報尚不止於此。大抵上來說,乘戒俱嚴者,往生品位最高;其次,以持戒嚴者,往生最穩當。設若有乘無戒,多為業力所牽,流入八部鬼神眾去。我親見同人矣!弟弟你的般若氣分頗深,惟戒定力甚少,須知若悟理不能生起戒定力,只是狂慧而已!最終歸於五濁惡世。要趁著體魄強健時,實悟實修,兼持淨願,勤行方便,憐憫一切,不久自有良晤。一旦進入他途(三惡道),可怖可畏。如果不能持戒,有龍樹菩薩的「六齋法」見存,遵而行之,尤其要戒殺,特別告知同仁學生等,只要不殺生貪腹欲,便是往生清泰者。雖說法如雲如雨,又何益於事呢?我與你空王(指佛,《觀佛三寶經》云:「昔過去久遠,有佛出世,號曰空王。」)劫時(累世的佛緣),世為兄弟,乃至六道,莫不皆然。幸而我已得生善地,惟恐你墮落惡道,假方便神力攝受你來此處,淨穢之土相隔,不能將你久留。」 我又問大哥伯修(袁宗道,字伯修,逝於萬曆二十八年)等人生於何處?回說:「生處皆佳,你日後就知道了。」忽然間景象凌空消逝,我一動身便墮入池中。經此驚駭而醒,通身遍汗,時殘燈仍在竹籠中燃著,明月照窗,已是四更(凌晨一至三點)深夜了。 (淨域 2011.02.13) 註: 戒乘之緩急關係:乘者,行法開慧;戒者,清涼防禁。專急於成佛之道而研知慧,謂之乘急之人;特嚴戒法而後研智慧,謂之戒急之人。因此生「乘急戒緩、戒急乘緩、乘戒俱急、乘戒俱緩」之四種(見於《摩訶止觀》),是謂戒乘之四句。乘急戒緩之人,如維摩居士;戒急乘緩之人,如小乘之比丘;乘戒俱急之人,如出家之菩薩;乘戒俱緩之人,則不足言,這指的是絕大多數的凡夫。 (本文是袁宏道引領弟弟中道遊歷西方的親見之訴,讓我想起妻子往生後第二天,也於兒子夢中領他遊歷西方淨土,雖那時孩子僅十歲,但猶能清楚道出所見所聞,尤其是那「二百元的金石堂禮券」指處,讓不少人堅信真有往生淨土之力。相關文述請見〈淨懇居士往生見聞之三〉 http://blog.nownews.com/article.php?bid=4735&tid=205620&tyid=I )
接第47文〈答卓發之文學〉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4894282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