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語釋 41 (一)普勸 3.勸行流通 之一
2015/12/05 11:13:06瀏覽304|回應0|推薦0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語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參、正釋經解

三、流通分

()普勸 3.勸行流通 之一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但設施教化則有難易之別。淨土成就菩提容易,濁世則困難。為淨土眾生說法容易,為濁世眾生說法困難。為濁世眾生說漸法還容易些,說頓法則很難。為濁世眾生說餘頓法(參禪)還容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念佛)尤其難。為濁世眾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實相念佛)妙觀(觀像、觀想念佛),已自不易,說此無藉劬勞修證,但持名號(持名念佛),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議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讚歎釋迦牟尼佛念佛成佛之法)

 

    (時代)(污染)者,濁法聚會之時。劫濁中,非(若不是)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見濁者,五利使(五種厲害的支使,即見惑)邪見增盛;此五利使謂身見、邊見、見取見、戒禁取見及諸邪見,因昏昧汩沒心智,故名為濁。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煩惱濁者,五鈍使(五種不利的支使)煩惑增盛,此五鈍使謂貪、瞋、癡、慢、疑,因煩動惱亂,故名為濁。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是心是佛)之行,必不能度。眾生(眾緣和合而生)濁者,見煩惱所感粗弊五陰(色受想行識)和合,假名眾生,色心並皆陋劣,故名之為濁。眾生濁中,非欣喜與厭離之行(四弘誓願),必不能度。命濁者,因(布施)(福報)並劣,壽命短促(減劫,每百年減一歲壽命),乃至不滿百歲,故名之為濁。命濁中,非不費時劫、不勞勤苦之行,必不能度。

 

    復次,祇此信願莊嚴一聲阿彌陀佛,轉劫濁為清淨海會(使為諸上善人聚會),轉見濁為無量光(轉錯誤見解為智慧觀察),轉煩惱濁為常寂光(轉散亂為大定),轉眾生濁為蓮華化生(轉五陰熾盛為清淨蓮生),轉命濁為無量壽(轉短命多病為無量壽)。故一聲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於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無上)三藐三菩提法(正等正覺)。今以此果覺(念佛往生法門)全體授與濁惡眾生,乃諸佛所行境界(十方諸佛皆念阿彌陀佛名號),唯佛與佛能究盡,非九法界自力所能信解(因眾生善根未熟,佛力無法加持)。諸眾生,特別指五濁惡人(依三輩往生,為下三品凡夫)。一切世間,通指四土器世間(世界)及九界有情世間(人生)

 

    前面的勸信流通,是諸佛對我們的囑咐;此處勸行流通,為本師釋迦佛對我們的囑咐。囑語略別從通(雖經文頗為簡略),但所說「一切世間」,及之前諸佛所說「汝等眾生」二詞,當知文殊(上首菩薩)、迦葉(上首阿羅漢)等,皆包括在所囑咐之內。

 

淨域 2015.12.05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語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參、正釋經解

三、流通分

()普勸 3.勸行流通 之二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37875881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3776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