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08 11:53:04瀏覽174|回應0|推薦0 | |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語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參、正釋經解 二、正宗分 (三)正示持名以立行 之二 經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解 我見者,佛眼(乃人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之五眼圓明)所見究盡明瞭(親見西方世界殊勝利益)。是利者,橫出五濁(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盡(圓證位、行、念三不退),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復次(其次言)是利,約(就)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蓋穢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臨終業報現形,自己作不了主)。無論頑修(盲修瞎練)狂慧(聰明輕狂),麼羅無功(到生死關頭全然無用)。即便悟門深遠(解行並進)、操履潛確(持戒精嚴)之人,倘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指習氣)偏墜(無以出脫三世)。 永明延壽祖師〈四料簡〉中第二首說:「有禪無淨土,十人九蹉路,陰境(生前招魔或死後中陰身)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者(指修禪者輕視淨土,難於成就)。初果(小乘須陀洹人天間七次往返)昧於出胎(入胎清楚、出胎忘卻),菩薩昏於隔陰(斷見思惑仍有隔陰之迷)。者(這)裡(指凡夫)豈容強作主宰,僥倖顢頇。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佛慈悲願定不唐捐(白費)。彌陀聖眾,現前慰導,故無顛倒,自在往生。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特為保任此事(乃一念十念即得往生),所以殷勤再勸發願,以願能導行之故。 問:「佛既然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何不竟言(直說)自性佛,而必以他佛(西方彌陀)為勝,是何道理?」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即自(自他不二,體為一,相為二)。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自他兩邊忘卻)。又悉檀(普施)四益(世界-一切真相,為人-應機而說,對治-斷惡生善,第一義-悟道證果),後三益事不孤起;倘若不從世界深發慶信(知法總相),則欣厭二益(為人與對治)尚且不能生,何況是悟入理佛。唯即事持而達致理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見佛即是本性彰顯。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即是成就慧身(即報身)。不由他(指通途一般法門)悟,法門(念佛特別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教下對淨土的批評),斬盡一切意見(禪宗別見)。唯有馬鳴、龍樹菩薩及智者、永明大師之流,徹底擔荷得去(直下承當歸於淨土);其餘世智辯聰與通儒禪客之類,盡思度量卻愈推想愈離遠。又不若(如)愚夫愚婦老實念佛者,不分別執著而能一心不亂,潛通佛智暗合道妙。我(佛)見是利,故說此言,分明(清楚明白)以佛眼(親見親聞)佛音(苦口勸導),印定此事(證明千真萬確)。我等豈敢違抗,而不善順入(善順佛之教誨)。本經正宗分完畢。 淨域 2015.11.08
接下文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語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參、正釋經解
三、流通分
(一)普勸 1.勸信流通 之一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36222636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