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語釋 33、(三)正示持名以立行 之一
2015/11/02 00:20:07瀏覽121|回應0|推薦0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語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參、正釋經解

二、正宗分

()正示持名以立行 之一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菩提正道(真如本性)名為善根(於淨宗是深信),即是親因。種種助道如布施、持戒、禪定等(包括四攝、六度、三十七道品)名為福德(於淨宗是持名),即是助緣。聲聞、緣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執著不失)名號,則一一念佛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佛名號,福善亦不可限量,更何況是一心不亂呢!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模子壞而器物成,喻念佛工夫成就)。彌陀與菩薩聖眾,不來(理上無往來)而來(事上確有),親垂接引。行人心識(唯心淨土),不往(指身體)而往(指心識),托質寶蓮(蓮花化生)

 

    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天、人、修羅、畜生、惡鬼、地獄)四生(濕卵胎化),一旦聽聞佛名,即多劫善根成熟,雖五逆十惡皆可名善(指一心信願持名)。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念佛而自性彌陀),罄無不盡(一切皆辦)。故即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及觀想參究等行,此至簡易又至直捷。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為遠因(只是種個遠因),不名聞慧(連聞慧都稱不上)

 

    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與理持。事持者,相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之故,如子憶母無一時暫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自性彌陀);即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

 

    一日至七日者,乃克期辦事(依時日取證)。利根者一日即得一心不亂,鈍根之人七日才不亂心,中根者或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之人能七日皆一心不亂,鈍根者僅一日心不亂,中根之人或六、五、四、三、二日不一定。

 

    一心亦有二種。不論事持、理持,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伏是淺工夫,除盡是深工夫),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理一心不為二邊(離中道之兩對立極端,指常斷二邊見。無常誤認為有常是常見,非滅誤認為斷滅是斷見)所亂,即是修慧。

 

不為見思所亂(臨命心不顛倒),故感變化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娑婆界中三有(欲界、色界、無色界有)顛倒,往生凡聖同居、方便有餘二種極樂世界。不為二邊所亂,故感受用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與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莊嚴、常寂光二種極樂世界。

 

    當知執持名號,既簡易直捷又至頓至圓(頓超圓滿)。以念念即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不多不少)。上上根(指等覺菩薩)不能踰其(ㄎㄨㄣˇ)(範圍),下下根(指地獄眾生)亦能臻其域(九法界盡包無遺)。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亦不一概(修工深淺,果報不同)。可謂橫該八教(化儀四教-頓、漸、祕密、不定;化法四教-藏、通、別、圓),豎徹五時(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與法華涅槃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歎其(念佛往生)難信。

 

    有人問:「《觀無量壽佛經》專明作觀(觀想念佛),何謂(怎可說是)不勞觀想?」答:「此義(指不勞觀想)即出於《觀經》,彼經因考量勝觀(第一日想觀之落日懸鼓,到第十二普想觀)非凡夫心力所能及,故於第十三別開劣像(雜想)之觀(觀像念佛)。然而,障重者猶不能念彼佛,故於第十六下輩觀大開稱名之門(臨終遇善緣念佛往生)。今經(指《阿彌陀經》)因末世障重者多,故專主第十六觀(持名念佛)。當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佛像),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佛)。故觀劣者(觀像念佛)不勞(無須勞煩)勝觀(觀想念佛),而稱名者(持名念佛)並不勞觀想。

 

    有人問:「天奇(本瑞禪師)毒峰(本善禪師)諸位禪宗祖師,皆主張參就念佛者是誰,何謂不必參究呢?」答:「此義即出於天奇諸祖,前祖(天奇)因為念佛人不契入釋迦徹底悲心(指老實念佛),故傍不甘(眼見而心不甘),直下詰問大眾『念佛者是誰』?一陣猛然提醒,何止長夜復旦(眾生無始劫來一念不覺,使能頓悟)。我輩至今日,猶不肯死心念佛,苦欲執敲門瓦子(敲門磚),向屋裡打(叫門)親生爺娘(指主人),則於諸祖成惡逆(誤解實意),非善順(不能依教老實念佛)。」

 

    有人進一步問:「此在肯心(老實專念)者則可,未肯(散心斷續)者何得相應?」曰:「噫!正唯(因為)未肯,所以訶斥要你肯心相應。汝等正信未開,宛如生牛皮,不可屈折。當知有目(生正信)者,固然無日下燃燈(指參究)之理;而無目者,又何必於日中苦覓燈炬(各種理論與方法)。《楞嚴經》中大勢至法王子云:『不假方便(無須參究觀想等法來助行),自得心開(憶佛念佛,必定見佛)。』此一行三昧中,佛號如大火聚,敢有觸者,寧(哪有)不被燒。」

 

    又問:「臨終佛現,寧保(哪能保證)非魔?」答:「修心人(多指參禪者)不作佛觀(平常不念佛),而佛忽然現前,非本來所期望,故名魔事(魔所變現)。而念佛人見佛,已()是相應。況臨終非致魔時(臨終助念,魔亦無奈),何須疑慮。

 

    問:「七日得一心不亂,是指平時或臨終呢?」答:「平時(修得一心不亂即永不失去)。」問:「七日不亂之後,復起惑造業,亦得往生嗎?」答:「果然得一心不亂之人,更無起惑造業之事。」問:「大本(指《無量壽經》)說十念,《寶王經》講一念,這是指平時或臨終呢?」答:「十念通二時(早晚課)。晨朝十念屬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無量壽佛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時。」問:「臨終十念一念即得往生,何須七日?」答:「若無平時七日功夫,安()有臨終十念一念往生?縱然下下品逆惡之人,定是宿世因緣成熟,故感應臨終遇善友,聽聞勸念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喻稀有),豈可心存僥倖。《淨土或問》之〈淨土十要〉中斥(探究)此最詳,今人不可不讀。」

 

    問:「西方去()此十萬億佛國土,何得即生(即刻到達)?」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能變之心無量,所變之土無邊)之故。又倚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即生。此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數宛然,實無遠近,一照俱了,見無先後(所現皆同時)。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也就是這樣)。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亦如是。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亦如是。當知字字皆海印三昧(表心性之體),大圓鏡智(表心性之用)之靈文(精華)

 

    問:「持名(行持)判行行(信願行三資糧,信願為慧行,行為定行),則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說信願行,非有先後,非定分三。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今全由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三者,聲聲圓滿具足,所以名之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無量壽佛經》說:『稱念佛名,念念中除去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之謂也(即是多善根福德因緣之意)。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

 

    問:「臨終猛切一心念佛,能除多罪,而平日至心稱名,亦除罪否?」答:「此如日出,群暗立消。稱念洪名,萬罪即滅。」問:「散心(三心二意)稱名,亦除罪否?」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是不一定往生。只因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習氣)之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積罪若有形像),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稱念彌陀十萬聲,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勇健之人突圍而出,非復(豈是)三軍所能圍制。然而稱名便是成佛種子,如金剛之堅硬終不可壞。佛在世時有一老人求出家,五百聖眾皆說他無善根。佛言:『此人無量劫前為虎所逼,驚駭之餘失聲稱念南無佛。如今此善根成熟,值遇我而可得道,非二乘人道眼所能知。』由此觀之,《法華經》所說:『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已成佛。』豈能不相信。」

 

     伏願緇(出家人)(在家人)智愚,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勿視為難而輒(每每)生退諉,勿視為易而漫(隨便)不策勤,勿視為淺而妄致藐輕,勿視為深而弗敢承任。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

 

淨域 2015.11.02

 

 

 

 

 

接下文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語釋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清西有沙門蕅益智旭解

參、正釋經解

二、正宗分

()正示持名以立行 之二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35167149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gong0501&aid=34693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