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2/19 12:08:47瀏覽211|回應0|推薦0 | |
174 – 善巧慧 雪公說:「善現行菩薩為眾生說法,具善巧慧,以其深明般若之理,以理會事,故能契理契機。經中云:『佛子,此菩薩作如是念,一切眾生無性為性,一切諸法無為為性,一切國土無相為相,一切三世唯有言說,一切言說於諸法中無有依處,一切諸法於言說中亦無依處。』這六個義理難解難信,須依聖言量解而信之,方能開慧。 第一、眾無本體:諸法皆有體、相、用三部分,真實的體即是本性。一切眾生皆由眾緣和合而生,眾緣即是地水火風四大及色受想行識五蘊,每一蘊也都是眾緣和合。緣合則生,緣散則滅。是故,一切眾生無性為性。 第二、萬法歸一:一者即是法性、無為。佛法常言萬法唯心,此處說『萬法歸一』即是萬法歸心,亦即是歸法性、歸無為。是故,一切諸法無為為性。 第三、國相心現:國是國土,包含一切星球,皆是眾生心現之相分。《易經》太極之前為無極,不變則空無一物,便則生兩儀、四象、八卦,推演無窮盡;然而,無窮之相皆非真實。《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所說的虛妄,唯是心之相分,實無心外另有一法。是故,一切國土無相為相。 第四、三際自無:三際為時間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時依相而有,相唯心才現,時乃是一假言。唐朝太上隱者有〈答人〉詩,說:『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是故,一切三世唯是言說。 第五、名非依物:名乃假法,物本無名。有時見了境而不知其名,由此推知名非必要依物。是故,一切言說於諸法中無有依處。 第六、義非名實:義是義理,非名之實。例如:叫喚火苗是不能燒柴的,談說食物也無以飽腹,這就明知了名中無有義理。是故,一切諸法於言說中亦無依處。」 註:聖言量 佛法為證實一切真相,以三種標準作為說服人的方便,稱之為「三量」。即是,第一、現量:用事實證明;第二、比量:以邏輯推論;第三、聖言量:乃佛在經中所說。前兩者一般無疑,唯聖言量引發爭論焦點,認為世尊說法四十九年,最初並無成文經典,聖言乃後人多次集結而來。在佛法教化的過程中,多少有些異論夾雜,若無法判別真偽,佛說的「聖言量」,該回歸於根本教義上,以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和四依止(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為基準。 感想:人多少有聰明的那一分,這是智識;但不見得有思辨的能力,乃為慧力。聰明人雖能說擅辯,但演說妙法並非一件易事,只因誤導了眾生便要造罪。 淨域—2014.12.19
接下文 175 – 無著
http://blog.udn.com/huagong0501/19758790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