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7/07/05 13:18:09瀏覽854|回應2|推薦14 | |
一隻蝴蝶在巴西輕拍翅膀,可以導致一個月後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 ──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Lorenz) 傍晚,開車出門買東西,路邊停妥車子,在打開車門前的那一剎那,有個機車騎士從我車子旁邊呼嘯而過,讓我當下驚怖不已!如果我再快個二秒鐘打開車門,不是我手斷腳殘,就是這個我不認識的陌生人會因為我的無心之過而摔車,不管如何,想來都會是一場大災難。 下了車,驚魂甫定站在路邊的我,不禁望著那個騎車遠去的背影有些慶幸,同時也不禁想著:如果災難真的發生時,我該怎麼辦?尤其是當悲劇發生的那一刻,人生有可能重新來過嗎? 我想起【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裡的男主角,那個童年每遇到重大傷痛事件就會以自動短暫失憶機制保護自己的伊凡。長大後,為了研究自己的失憶現象,成了大學心理系的高材生。在偶然的機會下,他開始重讀自己的童年日記,試圖尋找自己遺漏掉的記憶拼圖。於是,他獨自開車回到童年故居尋找兒時玩伴,試圖從玩伴的口中探聽出一些訊息,卻發現不管是青梅竹馬的初戀對象凱莉,或是友伴藍尼,都過著悲慘沒有希望的生活,而殘暴的湯米更是他們幾個人的共同夢魘……。 一無所獲回到大學宿舍的伊凡,這時卻突然接到湯米氣急敗壞的電話:凱莉自殺死掉了!在十三歲搬離故居時,曾經對凱莉許諾“I’ll come back for you”的伊凡,傷痛之餘,突然發現自己擁有回到過去的能力,於是他一次又一次專注地看著自己的日記內容,不斷地回到七歲的自己,十三歲的自己,試圖在過去人生重大的時間轉捩點中,以不同的選擇彌補遺憾,矯正曾經發生的錯誤,然而,卻發現每做一次不同的選擇,還是會不斷的對自己及身旁的人造成傷害……。 當然,我很清楚的知道,整部電影劇情的鋪排,都是為了說明「渾沌理論」中的「蝴蝶效應」──意謂每個渺小不起眼的事件或現象,在紛擾不可測的混沌中,都可能是具有影響性的關鍵因素。 於是,就在2007年7月4日的虎尾林森路旁,我接著想起很多年前讀過的張大春小說〈如果楊秀雄……〉,又想到幾年前看過的一部德國電影【蘿拉快跑】(Run Lola Run),不管是小說或是電影,探討的同樣是人生變因下的各種可能性,只是,回到過去根本是不可能發生的事,而我又有多少把握,在面對人生的每個當下,都能做出最好、最正確的選擇? 佛家講一個「空」字,《金剛經》有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空」不是虛無,而是指所有現象都是因緣和合、無常變化、剎那生滅,其中並沒有一個永恆不變的實體。然而,當我投生此世的轉輪開始運作,生活讓我無法割離我與其他人事地物發生關係,更無法叫任何一隻蝴蝶停止搧動翅膀,甚至行走在路上,我都無法掌握下一刻可能經歷的狀況,而這樣的我,似乎無法掌握人生的各種不同變數。所以,我不禁自問:人真的有自主權嗎?我有辦法止息一切我可能遇到的各種悲慘狀況嗎?關於人的自由到底在哪裡? 這時,荷蘭的哲學家史賓諾莎(Spinoza Baruch de. 1632-77)突然又從我腦海跳出來,對我精神喊話:「自由的最高形式在於:清楚明白地接受一切不可避免之事。」 或許他是對的,從來我就覺得人生像是一首近體詩,當精子與卵子相結合的那一刻,每個人的平仄格律似乎早已設定好了,然而,卻也因為這些加在自己身上的約束,反而讓人足以找到各種新的可能性,甚至可以來個不拘形式,勇於突破──只因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可以有許多的選擇,而選擇隱含著我保留決定的能力。 每天打開電視、報紙,各種天災人禍,各種人生的悲劇和遺憾不斷的發生,人生無常,導致我無法避免的可能會面對許多最糟的狀況,當事情發生,我幾乎無所逃於天地之間,那麼我期待自己能掌握到人性的關鍵點:自由,即選擇隱含著我保留決定的能力,同時能培養出自己擁一種心靈面對外在環境變化時,不憂不懼,處變不驚的能力。 記得電影【蝴蝶效應】的最後一幕,二十八歲的伊凡在熙來攘往的大街上,再度與凱莉錯身而過,在廣漠的人海裡,伊凡駐足回首卻沒有追上前去。二十歲那年,因為不忍周圍的所有關係人可能發生的不幸,伊凡決定放棄摯愛的凱莉,在最後一次回到七歲修改經歷時,他選擇了對初見的凱莉惡言恐嚇,於是兩人的童年再也沒有任何一點交集,彼此的人生成了兩條不再交會的平行線……。 伊凡最終選擇了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愛情。這樣的結局,讓我悵然若失良久。然而,懂得放棄,或許才是更深沉的一種愛吧? 圖片來源:網路擷取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