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學生素養之見
2012/12/18 23:14:57瀏覽841|回應5|推薦29

上星期和兩位大陸朋友抽空碰面,聚在國家劇院附近轉角的一家小咖啡店。三人平日因工作或度假之故,很難有機會聚在一起。我們差不多同時離鄉背井遠赴挪威生活,而在政府規定外籍配偶義務必上的五十小時社會現狀課萍水相逢,加上物以類聚千古不變的定律,三人成了無所不談的好朋友,交換彼此婚姻生活、學習語言和工作職場上的點點滴滴,在低潮時互相打氣,予以安慰或建議。超乎政治成見的友誼,諾貝爾和平獎應該非我們三人莫屬才對!

閒談之中,對於聯合國一再將挪威評選為世界上富裕、最適合人居的國家,我們不僅當一則笑話消遣,甚至嗤之以鼻,認為無形中誤導不知情的社會大眾,歐盟各個經濟危機成員國的國人更是大量前來挪威謀生。而自羅馬尼亞也入會歐盟之後,大批吉普賽人被人蛇集團有計畫地運送到挪威,奧斯陸市區、火車站、地鐵站、各商店的出入口,坐著乞討的吉普賽人氾濫充斥,有的拿著紙杯沿途向行人、遊客要錢,連搭乘地鐵時亦在車廂內來回走動,向乘客行乞,不勝其擾。政府不僅無視挪威人的惱怒,甚至立法要求挪威人不可汙衊稱之為吉普賽人,選用一個較雅的名稱取代。奧斯陸市的警察單位,為了改善各種層出不窮的社會與犯罪問題,有意要禁止乞討,卻引起執政勞工黨團的強烈反彈,抨擊違反人權、讓吉普賽人了無生計、置其於死地等等,使警察單位無法執行措施,繼續任憑囂張的吉普賽人得寸進尺,分配地盤乞討,甚至偷竊、住入空屋恣意破壞,讓廣大的挪威老百姓敢怒而不敢言。最後我們相當認同,挪威在數字統計上是首屈一指的富國之一,然而看似風平浪靜的表面下,其實暗藏洶湧的波濤,若非設身處地於此生活,無法窺見金玉其外、敗絮其內的社會真相。

然而媒體的報導總是聳動人心,挪威政府亦相當以此為豪。為了實現勞工黨秉持均富的世界級理想政策,不斷灑錢到歐盟各國協助其福利建設措施,內政上的醫療保險經費卻逐年短缺縮水,致使必須拆除醫院節流的消息時時傳出,排隊等候就醫的病人日積月累,命韌者可以等待,反之則視經濟許可,自行到他國自費治療。教育文化方面則是提供獎學金,吸引學生到挪威以英語求學。這幾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留學生紛紛到此以英語取得其碩士或博士學位,之後就設法找工作,將學生簽證換成工作簽證,方能繼續待在挪威生活。此外,奧斯陸知名的私立商業管理學院,亦不乏世界各地領取獎學金的留學生,不遠千里到此以英文就學。儘管挪威並非以英語為母語或官方語的國家,由此可見挪威政府吸引海外留學生的教育政策得效。

前一陣子,臺灣媒體對教育部要求各大學籌編陸生獎學金,展開熱烈的探討,各式各樣的批評如山倒海而來。我巧讀一位格友對此的見解,並希望得到認同。其憂國憂民之心,探討社會財富不均的現象,我個人感同身受;然而對其一味將臺灣社會現況的種種缺失歸咎於當今執政的政府,則不以為然。言論甚至提及到臺灣求學的陸生素質問題,削自己銳氣、長他人之風地認為大陸的菁英份子不會選擇至臺留學,獎學金終將吸引次流的學子而已。依其評論,臺灣的教育環境與程度應該是未達國際水準,只能招引為錢而來的泛泛之輩囉!由此推論,為獎學金前往挪威以英語求學的各國學生,想必也非主流派啦!挪威政府有什麼理由以此沾沾自喜,自豪其各項內政措施足以為世界學習的表率呢?而臺灣媒體又為何凡事提出北歐各國的福利政策,喜歡從中比較呢?

猶記聯考競爭激烈、僧多粥少的年代,考上大學的機率相當低;事過境遷,曾幾何時轉變成超過百分之百的錄取率,擁有大學學歷已是常態,甚至待業中的雙學位博士亦比比皆是。過去令人稱羨的學歷頭銜,已不再具有實質的意義。挪威的報章雜誌,不時傳出知名人士假造學歷證件的醜聞事件,甚至還有專門研究電子郵件書寫論文的博士生,強調工具列中表情欄的重要性,而取得電子郵件的博士學位(Doctor E-Mail)。不久的將來,一定也會有臉書、智慧型手機等最新科技博士頭銜的。

假如以學習英語為目標的話,挪威自然無法和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說英文的國家相提並論,留學生到此雖以英文為上課語言,電視新聞等一切與生活有關的事物,仍是以挪威語為主,更何況挪威除了有兩種官方語言之外,還允許使用各地的方言。從政府官員到販夫走卒,雖然受到學校教育,依然可以保留當地的方言與鄉音,在媒體公開發表言論甚至書寫;有些方言特別艱澀,連挪威人都不太能懂,更何況是我們這些只學其中之一官方語言的外國人士。以到那個國家留學評定學生的素質問題,這個看法過於坐井觀天。

學校的好壞,在於其求學風氣;風氣的養成,則是來自學生的學習態度。以成績定江山的結果,考運好的上了第一志願的主流名校,考運差的失意至所謂的次流學校。進入名校高手雲集,彼此較勁的榮譽心使然,不得不努力跟進。這也就是天下父母心,希望子女要到學風好的學校就讀。但是本身若缺乏學習動機,再怎麼樣優秀的環境,還是會成為扶不起的阿斗罷了。

臺灣和中國之間,基於歷史背景的諸多複雜因素,常常被有心人士炒作,刻意引起族羣的對立,令人痛心。中國經濟崛起,有心人更以此大作文章,只要和中國有點互動,就被冠上賣國賊的等號,以偏概全地自愚愚民。報章雜誌等各大媒體亦以訛傳訛,成天放大報導政黨之間的成見,讓臺灣的新聞更加地方邊緣化,不知國際廣泛探討的大事,自閉門戶地吵鬧不已。殊不知民主政治,就是要容許各種不同的意見,有君子之爭的探討;儘管不能認同他人的看法,也沒有必要強迫說服之,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與每個人成長的背景和所遭遇的世事有關,毫無對錯之分。況且政黨和宗教之見,親朋好友聚在一堂一旦談論的話,輕則兩敗俱傷,重則搞到家庭失和,六親不認的地步,何苦為之?

到挪威生活至今,由一開始對各種福利措施的憧憬,轉變成今日的冷眼看待,始料未及。放眼望去歐盟各國的經濟危機,政黨也一樣口角相向;貧富越來越不均,很多人失業淪落街頭,大學生畢業找不到工作,繼續在家當靠爸族或啃老族,走上街頭示威抗議亦無濟於事。隨著年紀的漸長,愈來愈能體會道家的無為而治之說。臺灣其實有很多大前研一書中所提的優勢,卻被「去中國化」的政客操弄,讓臺灣的經濟根基一落千丈,企業紛紛出走。到臺灣的留學陸生就一定程度差嗎?殊不知在人口眾多、競爭更是激烈的中國社會,出身貧困、刻苦就學的皆非泛泛之輩。況且臺灣是目前全世界使用傳統中文繁體字教學的唯一國家,兩岸雖使用同一種語言,然而臺灣中文翻譯意境的水準,卻是中國大陸的中文所不及。我一位馬來西亞的華人朋友,所學的是簡體中文,閱讀了臺灣和中國的翻譯小說後,認為臺灣的翻譯素養較高,之後就專門上網購買臺灣的中文版,從中學習研讀繁體字。大陸留學生若願意申請前來臺灣就學,一定也有不為人知的背後因素,不是簡單地可由獎學金這一層面單刀直入評論而已。臺灣有相當多值得我們用心珍惜的地方,只可惜被太多喝過洋墨水的博士,或號稱本土出身等井底之蛙的吵雜聲蒙蔽視聽,平白增添各種亂象。衷心期望有朝一日出現先知先覺的執政者,能以當今歐洲各國因長年福利政策導致的經濟危機,作為前車之鑑,並顧及人口老化的問題,妥善規畫未來內政措施方向。挪威雖幸免於難,自豪有良好的經濟根基,然而輿論無法束縛政府單位的金錢外交,加以政府的短視近利,目前看似相安無事的泡沫經濟,遲早會步上歐盟出現經濟危機國家的後塵。

延伸閱讀:諾貝爾和平獎 北歐人的生活簡約、效率、重視家庭? 向北歐學習?

( 時事評論雜論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klemsdal&aid=7156466

 回應文章

西蒙
2014/12/04 19:47

在閒逛中 看到妳的blog 

喜歡妳的文筆

我想妳當是人如其文

外顯平和但字字珠璣

感性於外但理性在心

讀妳的文章很舒服

也敬佩妳在挪威生存的意志

我住在漢堡 雖然加上當年在奧地利讀書 已經來往歐洲數年

但還是堅持不住寒冷 

我還不定心

看得多了 反而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生活

祝福妳一切安好

(simonersn@gmail.com)
童言(hsuklemsdal) 於 2014-12-04 20:43 回覆:

謝謝西蒙的美言,讓我受寵若驚 害羞

兩年前我毅然辭掉商場的工作,決定轉行從事沒錢賺的自由寫作志業,希望帶給台灣社會多一點正面的聲音,而不是起鬨般地亂罵一通,把台灣人搞得更加雞犬不寧,倒走回頭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二十多年前,我在德國工作求學四年半,回台就業後常常到德國出差,跑德國像走廚房。婚後定居挪威,反而沒啥機會到德國。

在台灣離開故鄉於外地討生活很不容易,更何況是在海外?若不清楚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方向,會比較苦悶無助。我常如此奉勸周遭親友:真正喜歡且能適應國外的生活方式,才能過得既好且充實,如魚得水;不然就立刻回國去,以後到國外旅遊即可。

漢堡華人非常多,相信你也看了特多愛恨情仇、爭風吃醋之類的吵鬧問題。希望你及早尋出自己的方向。

再次感謝你專程留言給我,你說讀我的文章很舒服,對我真是莫大的鼓舞。我會繼續一本初衷,朝此方向努力前進。

歡迎有空再來留言指教。我通常在發表最新的文章時限制會員,為的是網羅趁機打廣告行銷的會員,並從中遏止到我文章搭廣告便車的非會員份子。等再發表一篇新文章後,就會開放舊文給所有人回應。


Louisa
2013/06/30 00:20
你好,一直讀著你的祕魯遊記,很想知道是如何安排接駁交通,入場票及一日團,可否告知?謝謝(Lsmkwan@gmail.com)
童言(hsuklemsdal) 於 2013-06-30 01:53 回覆:

Dear Louisa

很感動妳一直讀我的祕魯遊記。

祕魯較有規模的旅館,通常會提供住宿客人第一天到達的免費接機服務(或是到公車、火車站),訂房時可先參考旅館的服務項目有關transport之部分,也可去函詢問他們是免費或要另外付費,安全可靠。

馬丘比丘的門票有一個官方網站,上面有很多說明(分個人與團體票價,還有各種不同天數或路線),要仔細研究清楚,然後上網選日期購票,付費後要將門票自行列印出,不然也要有訂票單據的號碼記錄等,到時才不會有問題:

http://www.ticket-machupicchu.com/

要自助旅行的話,懂西班牙文是最好的了。行程事先的規劃要謹慎周詳,人身安全也一定要注意。其他當地的一日遊,可請旅館櫃台推薦,配合的旅行社也會到旅館接送。

以下是我們祕魯行主要參考的兩本旅遊指南:

Peru ISBN 978-1-4053-5605-3  出版社DK 網址:traveldk.com

Peru ISBN 978-178-005-097-3  出版社 INSIGHT GUIDES 網址:www.insightguides.com

我不清楚他們是否有中文版的書,我所給的是英文版ISBN,我們住的旅館,絕大多數是從INSIGHT GUIDES那本指南後面所附的旅館名單與網址,自行寫信聯絡預訂的。

七月一日起我將度假兩週去,如果妳仍有其他疑問的話,則要請妳等我回來後,再抽空上網回答妳囉!


謎謎-百年渾似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一針見血
2013/01/16 12:43
一針見血!親身經歷,觀察所得,方為真實可信。

關於商業掛帥利益優先等價值觀念影響道德,而引致學歷作假等等不法情事,似乎台灣也屢見不鮮,甚至早已不以為怪 ;學位升等論文或申請經費的研究報告,都有捉刀客的價碼,發展出來公開的行業,大家也不避諱的在網路上提起,不分是非,不顧廉恥的心念,普遍形成,逐利不擇手段,實在可怕!
童言(hsuklemsdal) 於 2013-01-16 16:28 回覆:

謝謝您的來訪與推文,並給予如此有建設性的回應。網路有其便利之處,但被人偷文盜用或藉以犯案,社會風氣演變成這樣,始料未及。

目前社會大眾只懂得要求權利,完全忘了也要盡義務,重商主義讓大資本家累積所有人的財富,鮮少回饋社會,從事教育文化事業,難怪學生素質下降,年輕人缺乏理想抱負,只向"錢"看齊,自然就會不擇手段,缺乏廉恥的道德觀。這些所謂的大企業商人或資本家,風行草偃,應該要反身自省他們對後世子孫所造成的深遠影響,而非只會感歎質疑為何現代年輕人較二十年前胸中無大志,缺少熱忱,真不知是誰造成這種現象的。

如果這些政商名流真有良知為後世子孫著想的話,就要讓臺灣可憐的上班族有私人的空間,不鼓勵無謂的加班,讓他們一年至少有一次兩星期連休的假期放鬆,有時間多與家人相處,而非像奴隸般作牛作馬,工作過度猝死,為他們累積更多的財富。所謂的股票分紅是騙人的手段,平均工作所付出的代價與時數,不過是相當廉價的勞工,還不如每月實領的薪水實際。為何這些知名大商人都不願如此做?自然是一個風險問題。等年底告訴員工家營運不佳,無法分紅或分紅有限,股票下疊,所領的不過是張廢紙,也白做工了。真正的贏家,永遠是那些董事會,擁有多數股票的股東,炒作股市,錢早賺飽也跑去瞄準下一個目標了。

可憐的臺灣上班族,我質疑的是,大家整天吵福利,為何不爭取工作滿一年後,至少要有四週的休假,和歐洲很多國家一樣?我們太以美國為依規了。參考世界各國的休假制度,臺灣的少的可憐也極不合理,尤其是私人企業,應該是要改革的時候了。

天祐臺灣人民吧!


Molly Le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說到翻譯書
2012/12/24 01:50
可是台灣人越來不愛做翻譯工作了,翻譯工作要做得好得耗費工時,卻又市場小,我時常找去大陸出版的翻譯書,歐美作家和日本文學幾乎都可以找得到,唯其讀文句意境讀起來很沒味道,正如您說的一般。
童言(hsuklemsdal) 於 2012-12-24 02:25 回覆:
臺灣就是過度重商主義,連出版社也一樣是利益考量,有心念文學藝術的皆被視為糞土或沒飯吃,好像每個人學商,工作過度都是如此不得已。網路的部落格也一樣,是拿來成名獲利的工具;真正有心要藉由部落格,和大家與文會友,分享生活知識見聞的,少之又少。年輕時的我,曾想走翻譯一途,然家中經濟因素,我不得不放棄理想,用我語言的優勢從商,薪水較多。如今我對商場的汲汲營利真的是有夠倦怠,加上目前環境容許,開始往自己的理想走,從寫部落格開始。等時機成熟,我也會重拾放棄已久的夢想,翻譯我喜歡的書或文章,而不是銷售導向。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挪威
2012/12/21 14:45

很多媒體雜誌,

多把挪威列為先進開發民主國家,

只有超然客觀的第三者,

身歷其境後,

窺見其真實的一面.


童言(hsuklemsdal) 於 2012-12-21 15:40 回覆:
是呀!就像媒體把臺灣報導地極為負面,好像無法居住似的。然有些歐美人士,一旦與臺灣接觸後,反而為之著迷,深深愛上了臺灣。曾於臺灣山區巧遇來自丹麥的一個家庭,發現臺灣之美後,每年夏天一家四口都到臺灣度假,遇見當時已是第六次蒞臨臺灣,不再去歐洲人的最愛泰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