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餘甘子 印度聖果
2022/10/16 15:10:00瀏覽1494|回應0|推薦0

【異鄉食情】餘甘子 印度聖果

文/童言 |2022.10.15

餘甘子中心有顆果核。圖/童言

文/童言


一日差遣老公去亞洲食品店採買所需。回來後,他興奮地展示:「還買了鵝莓!」我朝晶瑩渾圓的綠果子瞄一眼,忍不住笑出聲來:「這是餘甘子。上次吃的時候,酸澀苦得你皺眉閉眼的……」餘甘子終究是進口的產物,老公把它誤認成鵝莓,也無可厚非。

餘甘子(左)、鵝 莓(右)。圖/童言

原產印度的餘甘子是印度人的聖果。印度人習慣先將它浸泡在摻了薑黃的鹽水,去除酸澀的苦感,即可生吃或烹飪使用。餘甘子的模樣、顏色與鵝莓神似,德國人因而以「印度鵝莓」稱呼,跟老公的認知如出一轍;只不過,餘甘子果肉裡有一顆果核,與醋栗屬的鵝莓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果子。

餘甘子很早就從印度東傳至中國,後續再由漢人引進到台灣。剛吃餘甘子入口的酸澀苦味,過了半晌就會回甘,客家人故稱為「油甘子」;客家話的「油」、「有」同音,表示「有甘」之意。口感不佳被打入冷宮遺忘數十年的餘甘子,基於本身豐富的維他命C、降血壓、降血糖、幫助消化的多種保健功能,近年躋身受歡迎的養生食品,總算得以重見天日。

古人很早就懂得品味餘甘子。宋朝黃庭堅所填的詞〈更漏子.餘甘湯〉,內容敘述主人讓家廚搗碎餘甘子,現場煮成湯,卻因味道苦,得說服賓客飲用,將餘甘子的特性描寫得維妙維肖,實為餘甘子湯的經典作。此詞以「庵摩勒,西土果」開頭,足見餘甘子最初以梵文「庵摩勒」譯名,果子來自西土印度。

為了料理老公買的餘甘子,突然想起在台時,與友人一起醃漬梅子醋的情景。不妨用蜂蜜醃餘甘子,除了能減低澀味之外,醃漬完成後,還可吃得既酸甜又回甘。

餘甘子蜜茶。圖/童言

餘甘子蜜

器 具
中型玻璃罐1只

作 法
備好餘甘子10~15顆、蜂蜜。

餘甘子洗淨,陰乾之後,用竹籤在餘甘子表皮戳6至8個小洞,放進玻璃罐中。

倒入蜂蜜於玻璃罐裡,蓋過戳洞的餘甘子,即可上蓋封緊,置於陰涼處。

浸漬一周左右即可食用,以熱開水泡茶,冷、熱飲皆宜,抑或熬湯入菜料理。


小叮嚀

餘甘子浸泡前一定要瀝乾表面的水分,以免發霉腐壞。

醃漬後的餘甘子。圖/童言

〈更漏子.餘甘湯〉   黃庭堅

庵摩勒,西土果。霜後明珠顆顆。憑玉兔,搗香塵。稱為席上珍。

號餘甘,爭奈苦。臨上馬時分付。管回味,卻思量。忠言君試嘗。

本文刊登於2022/10/15人間福報蔬食園地

【異鄉食情】餘甘子 印度聖果 (merit-times.com)

延伸閱讀:鵝莓 醋栗屬家族成員

( 休閒生活美食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klemsdal&aid=17729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