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永和、舊事、二三 (6) 永和豆漿
2008/10/22 12:10:56瀏覽1257|回應0|推薦2

永和、舊事、二三

永和豆漿

在〔光復街和竹林路的互動〕裡,已描述明了當時外省政治移民的動線。

(這個"永和四海豆漿"招牌的名字,與原創相暌違也是幾十年啦!)


1949年開始,就因為竹林路的特別條件,因而吸引了當年脫軍的外省人,單身的或是攜眷的就先后來到了永和,他們在光復街這塊荒灘地上安家落戶,而活口的生計就安置在中正橋下來的永和路口上。

正是因為他們都是外省“政治移民”,而這個移民的聚集就形成了初期光復街的幾乎全外省人的現實,因此永和路和光復街的叉路口就萌生成為了豆漿早點的世界,而衍生出今天知名的“永和豆漿”。

之所以會萌生出豆漿早點世界,正是因為從光復街的踏三輪車的到竹林路戴烏紗帽的,這些都是外省人,是因為這些人的外省背景而由需求到風發。
(網上習慣性的互相引據,錯把某豆漿商業網站的“民國44年,二位老兵來永和而創造了豆漿世界”互相的貼文引用,其實,這是個商業噱頭,是自己擬定的故事。事實上,早在1951年,光復街口就已經有了好幾個豆漿早點的攤販。)

因為光復街原是新店溪畔的荒灘地,因此每逢颱風就必定淹水,而每逢開始淹水,居民就會撤到文化街的頂溪國小避難。
(整個校園區也都一樣的淹水,但是教室的位置比較高,而且還有二樓。)
1958年,政府決定在新店溪二側興建河堤,光復街幾乎有百分之九十都給劃進了堤道內。

老中正橋的拆除新建,河堤改變了人口的佈置,光復街也就大部分消失,造成光復街口的路攤市場消失,其中部分的攤販,就加入了沿永和路的竹林路到光復街口位置的租店經營行列,這就是“四海”、“中國”、“世紀”、“世界”這些豆漿店不但風起雲涌,而且之後變的“雜糧”滿看板的原因。

當然不是“因為工人吃飯”,而是“股東特色”和“租金效益”的原始概念發酵!
(當時有7家豆漿店聚集,5家在永和路東側,2家在西側。西側的2家中,其中一個取名“新世界”是從對面“世界”的股東中分裂出來的。)

到了這個時期,“永和豆漿”已經成為大台北獨一無二的特色招牌,除了永和每天日夜的都有人因為依附台北生存而交通外,更是每天日夜都有人專程過來享用。因此形成24小時經營的誘因。

工人是不會拿豆漿點心當午晚餐的,不是嗎?而且大興土木都是哪個年代的事了!所以別再以訛傳訛的說是大批工人到了永和,因此創造了“永和豆漿”名牌。

1996年,“永和豆漿”進入了中國大陸,目前從北到南,連鎖加盟店的數量都早已經進入了幾個四位數了。不過,二岸的豆漿特色倒是都一樣,都早已失去了當年“豆漿的濃醇味兒!”

“外省政治移民”的笑話:“XXXX,前有小鄧,後有豆漿!”


“外省政治移民”:這是談論歷史的時候,有34%的人堅持的名稱;而在雙和本地的古意人中,則更將這個名字放進了文字書寫的地方誌中!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2305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