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先說結論,日治時期建造的川端橋和今天的中正橋毫無關聯。
所以引據川端橋的歷史而延伸出對今天這座中正橋的論據,並以此而論斷中正橋是“危橋”,不是嚴謹的態度。
該論斷原文的標題:【台北十大危橋之首 1937年完工使用至今】
從一個說了都明白的歷史檔案資料看,就能夠簡單的明白這個事實:
“1937年的川端橋,那是為了龜崙溪兩岸的聯絡而興議建造,不是因為交通規劃而建造。”
“所以建造的是個橋寬3.5米,長304 米,離常年水位高2.5米的鋼梁橋。”
“橋上通行的是行人,腳踏車,三輪車和牛車”
“唯一會通過這座橋的《自動車》,是日本人的那輛黑色轎車,而唯一今天在《 說 》的過橋理由,卻是去看楊先生父親栽植的《菊花》!”
因為是離水高度2.5米,橋寬只有3.5米的鋼樑橋,所以“橋墩”以及橋墩的基礎工程能有多大?
以這樣的橋墩和基礎,工程學上能“擴建”為今天中正橋的橋墩嗎?
單以這個問題,就已經否定了“中正橋是川端橋的延續”這個意識!
其次,只要是在那《72年》到《62年》之間,在光復街那個範圍生活過的人就都知道,從川端橋直接改名來的那座中正橋,和今天正在通行的這座中正橋,這兩座橋是在不同的位置上。
Google地圖上的“古怪”,就已經“標示”出了兩座橋的不同位置。
連橋的位置都不同了,還怎麼說是同一座橋的延續了?
(龜崙溪,今天的名稱是新店溪。 )
(參考當年沒有建造河堤時的新店溪洪流泛漫範圍,對比河堤的界限,就能明白為什麼建造川端橋,採用了離常年水面2.5米的高度。 )
(永和光復街被河堤直接一刀斬,如果將河堤拿掉,沿著光復街的中心直接直線延伸,看看對岸對應的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