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牛肉到牛肉麵
2008/10/03 11:19:11瀏覽238|回應0|推薦1

 



1998的夏末,行經328國道上一個以“長壽”知名的古城鎮外沿時,看見路邊圍滿了人,四周盡是自行車和三輪車的,說有幾百人圍著絕不夸張。
開車的司機搖開車窗和車外的人咕噥了幾句後告訴我,有人運來了一頭牛,正在處理的過程中。然後嘛,當然是就地銷售掉。

這是直到2002年以前,唯一經歷的一次“牛肉”銷售,而且還是生鮮的。
之後是因為大型連鎖超級市場開始走入日常生活,冷藏牛肉才開始在華東地區消費市場出現。在這個時間點以前,只有“羊肉”可以在各地農貿市場買的到,但都不是新鮮的或是冷藏的,而是冬天,水煮了以後冷凍的!

牛肉則根本不存在於市場中,包括了上海、南京的農貿市場!
但是牛肉是存在的,是在處理了以後,就直接的送達到特定的商家,但在夏季是依然沒有的。
這就是為什麼在特定餐廳裡可以吃到“切片的牛肉”,而在市場看不到的原因。一方面,這是因為黃牛在華東地區極少,另一方面是直到2002年以前,大陸還不具備冷凍商品的商業化運送的軟、硬體條件,更惶論是要求條件更高的冷藏生鮮長途運輸了!

直到今天,大陸市場的生鮮牛肉銷售數量還是偏低,這個原因和幾千年來的生活形態直接有關。而這個形態雖然在變化中,只是到今天依然還沒有被廣泛的接受而已,所以一般的家庭中,即使是買了生鮮牛肉,料理方式還是很古板的。

一般人的生活形態既然是這樣的,反映在飲食商業文化上,就是牛肉有關的料理貧乏。在今天的市場中,除非是外來的餐飲業,否則在所有本土的餐飲料理中,牛肉的菜色都缺乏! 

以麵點來說,除了刀削麵、拉麵這些西北麵點;雲南的過橋米線外,所有的麵點食譜中就都沒有“牛肉麵”這一項。
從蘇州面館到各式各樣的蓋澆面,數到“大排面”就停止了,就是因為在這些飲食文化中,牛肉是根本不存在的一項。

上海雖然是人文薈萃、東西交結的大都會,但是牛肉市場和牛肉文化一樣的難以衍生,因為上海的土質特性,恰好讓她從未成為農業都市,別說是黃牛了,連水牛在這裡都是無用武之地的英雄。

如果上海也要到1996年以後,電冰箱才算是比較普遍的走入老百姓的家庭裡,那麼也就不可能去談沒有冰箱就沒有生鮮牛肉的口水了。

殺一頭豬,只要圍上10個人就基本搞定!首先是買的起,其次是即使是買回家不立刻處理,也知道怎麼腌了當鹹肉;但是牛呢?即使是圍了上百人,也不一定能搞的成分配的,沒分派掉的牛肉能怎麼處理?即使是在台灣,也從來沒有個食譜說如何將牛肉腌成鹹肉的,不是嗎? 

至于牛內臟,整個大陸,好像除了廣東有個牛雜湯以外,就數不出其它知名的牛內臟料理了!

所以,台灣的牛肉麵?
就不要再去想和大陸有什麼淵源的啦!
因為從豆瓣醬的料理開始,大陸就從缺,即使是四川成都的美味牛肉,也依然是麻辣鍋出的!

在清湯白麵大碗裡,丟幾片切片的又麻又辣的煮牛肉亁,也叫牛肉麵,那麼
明天請你吃龍蝦麵後天吃鮑魚麵;
不然,我還有壓箱的“白玉如意麵”,
麵碗裡丟一大塊的超細“大漢嫩豆腐”,豆腐上拿龜甲萬油膏精心點綴個如意圖!

台灣牛肉麵講究新鮮、原味料理,所以麻辣不在原汁原湯中。
說起麻辣,台北還真的有個麵店,賣的有“麻婆豆腐麵”!
 
.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ueh1951&aid=221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