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9/30 09:34:54瀏覽1212|回應5|推薦25 | |
旺報日昨社論「中華文化現代化,才能領導世界」一文,結論談到「西方價值觀念已經改變全世界的運行規則,但中華文化和制度傳統也有其積極價值,二者絕不應該截然對立,而應該是相輔相成」,讀來戚戚焉!
筆者願在此狗尾續貂,針對「中華文化現代化,才能領導世界」,向兩岸當局提出:「中華文化現代化,才能統一兩岸」,透過中華文化的現代化,讓兩岸人民相互吸引、認同,進而統一。 以前影響兩岸統一兩個根本因素:個人所得及社會制度差異。近來大陸經濟市場化後,隨著GDP高速成長,人民的個人所得,已經呈現出一定的水平,兩岸鄉村雖然尚有距離,但一、二線大城與台灣相去不遠,甚至有超過台灣,因此過去因兩岸所得相差懸殊,為此不能統一的這個理由,已不復存在。 剩下的就是兩岸社會的制度問題,無可否認,台灣的社會制度,在先進的西方民主中,台灣是先行者,但也不可諱言,台灣的民主制度是個殘疾人。例如政黨惡鬥,是非對錯表準不是講法,是講顏色;又如蔡英文完全執政,不當黨產條例立法,不就是顯現出台灣目前的民主,只是借用「民主」的名,去執行黨同伐異的鬥爭,這與早期大陸開鬥爭大會又有何區別?鬥爭大會借人民之手,美其名是公審,而民進黨不當黨產條例,是假借所謂民主之手,公審國民黨。 現在大陸已揚棄過去毛時代一些不合民主的制度,但要一步到位,沒有一個過程是相當危險,蘇聯戈巴契夫的政改先於經改,想一步到位,結果是造成整個蘇聯的解體,落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陷阱,故制度上的改變固然是不可或缺,但穩健的兩岸制度融合,是須一個共同的語言黏合,這個共同的語言,筆者認為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現代化。 筆者母親不識字,是民國初年的人,但懂許多道理,我想她為什麼能懂,而且用來教我們,教得那麼的恰當,是因為當時的人,非常重視家教,中國文化就那麼一代代傳下來。那不是現在讀了大學四年,甚至留學國外,取的高學位的人能懂得、能體會。在我小時即諄諄教誨,耳提面命,她有一句最淺顯的話,我一輩子不忘:「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 愛狗人都知,沒見過狗因家貧,對過街的富豪,跑去投靠,既使三餐不飽,也鮮有離開主人而去,母親在兒子心中,也是一樣,再醜也是自己母親,生我、養我、育我,母親再醜能醜到哪兒?在國家認同上,中國再醜又醜到哪兒?兩岸人民也應有這種 「狗不嫌家貧,兒不嫌母醜」的中國傳統文化認知,何況兩岸的中國人,現在都不窮,差的只是在文化上因長期隔絕衍生出的差異,如何在活化中國文化,賦予新生命。大陸在市場經濟下,已回不到從前,中華文化現代化,再一次大躍進,才能取的兩岸共識,統一兩岸,這才是解決兩岸問題的一個法門。 (摘要刊登旺報)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