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2/21 10:10:43瀏覽1351|回應5|推薦20 | |
中時電子報十九日連續兩天,轉載大陸相關網站有關大陸霧霾報導:「本月16日開始的大陸大範圍空氣重度汙染天氣過程進入最嚴重時段,今天重度空氣汙染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至17省區市,部分地區PM2.5濃度峰值超過每立方公尺500微克」。 報導說:「世界最後淨土南極,成陸客避霾旅遊聖地」、「最新統計顯示,馬爾地夫、巴厘島、濟州島成為陸客出國避霾最熱門地點」、「原因是當地空氣品質和氣候佳,其次是從居住城市出發的距離也不算遠」。這些報導,對一個未曾去過大陸旅遊或長期居住過大陸的國人而言,認為可能太誇張,但對我這剛從西安因當地重度霧霾逃回台灣的筆者而言,為逃霾害出國,報導一點也不為過,而許多城市因霧霾已變成海市蜃樓。 大陸一到冬天,總是出現嚴重的霧霾,尤其是北方,南方較少,原因何在?從當地政府治霾報導上看,都是治標不治本,例如寄望冷鋒過境、天氣能來幾場瑞雪、下雨,以及限制車輛進城,這些其實前者是把責任推給老天爺不賞飯吃,後者做給老百姓看,緩解民怨,以現在汽車工業水準,造成霧霾的真正的兇手,決不是汽車;真正原因,地方政府一直不談、不碰,不改,讓這些受害的大陸省份陷入霧霾大屠殺中。 筆者分析幾個造成霾害多的現象如後,雖不一定是全部問題核心,但以一個旁觀者清,倒是可提供一些參考,作為改進,雖因手邊缺數據,但以現象是事實,倒是可提供大陸各級政府參考,不一定能完全解決,想必可大量減緩霾害。 一、環保治理不力、不真、不實,例如施工工地,許多大型載重車輛進出,雖然門口有豎立看板,提醒要清洗輪胎上路,但不在少數,根本未加清洗即開出工地,稍有良心的或在工地門口挖一個十平方米左右的淺漕,讓車子經過就算清洗過輪胎完事,結果是一天百部工程車進進出出,路面綿延好幾公里的泥塊,過不久,整條街、整條路都灰沙滿天,飄散空中,為什麼環保人員不知道,想必不會不知道,而知道還任其如此違規,這其中就不必在此多加著墨了。 二、 清潔人員掃馬路,泥土、灰層是往馬路兩邊掃,不是集中一堆後鏟起運走,因此風一來,又吹回原地,日積月累,灰層永遠在原地打轉,而市府的做法是見灰層大了,立即派出灑水車沿路灑水,沒錯是立即將灰層壓下去了,問題是一個小時後乾了,灰層依舊,甚更因城外車輛進城開在溼的路面上,將原車輪泥土,與路面水分結合,留下比原先不灑水的路面更多灰層及泥漿。 三、人民處裡垃圾觀念不正確,灰層兩邊掃,垃圾一把燒,省事但到處「炊煙裊裊」,教育不夠,而取締又不力。 四、工廠不重視環保,晚上偷偷排煙,避開環保單位監督。這也是為甚麼早上一起床,應是一天最好空氣,反而正相反是霧霾最嚴重時候,到了下午反而霧霾漸漸稍微散開。 五、 暖氣供應,北方相對天冷,需要供暖,時間長達四個月,不論是國營供暖企業,或是小區,城市周圍農村,取暖設備都是燒煤,尤其大型供暖的國營公司,規定自己開發的小區,二十四小時供暖,即使個人家中有燒電的空調,照樣供暖,不要供暖住戶,也要繳百分之三十供暖費,等於間接助長空污,結果看似照顧市民冬季的供暖,不至凍死,但因此反被霾害慢性病死。 六、政府單位怕上級究責,出於自身政績考量,帶頭做假。陝西華商報十月二十五日,即曾報導環保單位給空氣品質鑑測採樣儀器加上「口罩」,用棉紗堵住採樣器, 這樣的欺矇,是將自己名位高升建築在犧牲了人民的健康上,實不足取。 以上所舉不過略舉大端,反正中央有政策,地方有對策,人民也司空見慣,沒錢的人忍受,有錢的人到冬季往南逃,到海南或雲南等南方城市「避寒」,更有錢的就出國避霾,這總不是辦法,如何監督這些問題的產生,可能中央要拿出具體對策,務實地去解決。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