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這個中國年要不要過?
2007/02/13 12:02:53瀏覽462|回應2|推薦3
聯合筆記》這個中國年要不要過?

我們今年還要不要過年?農曆春節英文就是中國年(Chinese New Year),在民進黨一片去中國化中,這個中國年要過不過,難道不尷尬?民進黨乾脆趕快宣布取消年假,不要過年了;怎麼可以讓台灣和「中國」一起過「中國年」呢?

不僅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全和中國民俗有關,以後也不要祭祖、包粽子、吃月餅,更不可訂為國定假日。媽祖、關公、保生大帝全是「中國人」,明令統統不可祭拜;他們的廟應不應存在,也該檢討。至少,得「正名」一下,他們享用台灣香火這麼多年,擲筊問他們要不要改做「台灣人」?

祖先也有問題。祖先墓碑上刻的祖籍福州、晉江、隴西,全都政治不正確,應該像中油、中船、中華郵政換招牌一樣,祖先墓碑應統統重做,改成「台灣」兩字。以免祖靈到現在夢魂牽縈的還是大陸出生地,不知在這裡埋的是台灣土、飲的是台灣水、頂的是台灣天。

去「中國化」若要夠徹底,根本不要能認祖先是「中國人」;否則,台灣人祭拜中國人,不是失去「台灣主體性」?我們只有一個母親叫「台灣」,如果你的母親、祖母、曾祖母是從大陸過來的,你敢說出來試看嘜!這年頭,不是「台灣甘是彼難聽」,而是「中國」難聽。所以,即使國家財政再困窘,一年多少個家庭窮得活不下去全家自殺,阮台灣也要幾十億、幾十億的正名。

中國有五千年歷史,中共政權還不到六十年,中國不等同中共,台灣為了反中共,卻變成反中。當一切去中國化時,不僅不該使用杜正勝所謂「思想懶惰,一知半解」的成語,因為那些全是中國典故,我們甚至不應說華語、寫華文。當政府把台灣文化中包含中國的成分統統去掉,請問台灣還剩下什麼?

為了和一個不到六十年的政權切割,自願放棄五千年的歷史主權,可以看出這個執政六年的民進黨有幾歲的智慧。

【2007/02/13 聯合報】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siangsho&aid=743451

 回應文章

礙呆丸社社長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綠營拚「正名」 美看藍軍怎麼做
2007/02/13 12:09
綠營拚「正名」 美看藍軍怎麼做

民進黨府院黨都在拚「正名」,雖然美國表明不支持,不過,民進黨不甘示弱,認為美國不應干涉內政。

二○○四年立院改選前,民進黨政府高唱要為公營事業單位與海外機構「正名」。惟在美國國務院表示不支持之後,當時的游錫堃內閣立刻噤聲,「正名」運動隨之無疾而終。這次,民進黨立場顯然比上次強硬,問題是美國在等什麼?

筆者認為,美國正在等的是台灣藍軍的動作與北京的要求。

二○○四年「正名」事件時,藍綠正在拚立法院過半,選情達到白熱化。美方擔心台獨意識若不斷上升,可能會有失控之虞。因此,有關台灣政府準備更改駐外辦事處名稱的報導一出現,華府就全面打壓。不僅如此,在那年台灣立院改選前,華府還出現其他配套措施,包括國務卿鮑爾在北京痛批台獨,並要台北對「公投新憲」作出澄清等。

但這次,美國反應不僅慢半拍,且不像上次那樣火力全開。美方是有意放水,還是胸有成竹?

據瞭解內情的華府智庫學者說,有過二○○○年廢核四事件與二○○四年「正名」事件的經驗之後,美國國務院已經掌握情資,除非民進黨或綠營在立法院過半,否則無論是核四或是「正名」,都只是一場空。這也是上次美國國務院擔心綠營在立院過半的主因。

因此,與其說美國對台灣「正名」運動的反應好像不如上次強烈,不如說美國正好整以暇地等待藍軍反制「正名」運動的立法行動。

此外,美國干預台灣的內政外交,經常和台灣的挑釁性言行與中共的施壓有關。

去年一月,陳水扁主張「廢統」,在北京壓力下,美國下重手讓「廢統」變成不上不下的「終統」。去年四月,胡錦濤訪美,表態願在伊拉克、北韓與伊朗核武等問題合作,布希總統也表示願在台灣問題上投桃報李。後來,布希果然不准陳水扁過境紐約,讓「興揚之旅」變成「洲際迷航」。以此觀之,通常都是北京提出要求,或是向華府施壓,美國才有所動作。

這次儘管北京似乎還沒有要求或壓力,但是由於北韓核武問題還卡在北京手中;因此布希政府還是做了一些動作,以免北京誤會華府在對民進黨釋出錯誤的訊號。這顯然都是在做給北京看。

其實,這次由於藍軍具有實力在立法院擋下民進黨有關「正名」的修法;因此,在美國眼中看來,藍軍的動作份外重要。

【2007/02/13 聯合報】


礙呆丸社社長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大陸聽了更順耳…
2007/02/13 12:07
大陸聽了更順耳…

作為住在台灣的大陸人,我在往返兩岸時,常須盡量小心,避免使用敏感字句。剛好上月買了一個郵摺,代替賀卡,寄給北京的伯父,在信中我字斟句酌,刻意避開郵票上的「中華民國」,小心翼翼地說:「寄一個台灣的郵摺給您…」

「中華民國」代表著國共兩黨幾十年的抗衡與對立,只要存在一天,這種對立與抗衡就保留一天。所以,每次我回去,我都只說:「我從台灣回來」,而不敢言「中華民國」,以免激起故鄉友人強烈的意識。

現在這樣倒也好了,說「我是台灣人」,在大陸人的心目中,和「我是北京人!」、「我是上海人!」沒什麼兩樣。

所以,實在不能理解,政府「正名」的意義何在?受汙染的稻米、斃死豬、接二連三的虐童事件和燒炭自殺……已讓人住在台灣,卻同樣沒有安全感。政府大錢所進行的「正名」,結果無非是讓大陸人聽起來更順耳而已。

【2007/02/13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