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客家小吃、暢飲客家擂茶 - 台灣印象留影 (12)
-- 接續上一篇11月,柿子臉紅時 --
近午時分,一行人離開味衛佳柿餅觀光農場,按照預定計劃來到北埔,準備在這裡品嚐客家美味小吃,親手體驗客家擂茶滋味,以及在老街古蹟間探訪尋幽,輕鬆自在地度過一個悠閒下午時光。
新竹縣北埔鄉,知名的旅遊景點,舊稱大隘,人口約9700人,多為客家居民,充滿了客家人文色彩,鄉內除了老街、美食、茶館,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縣定古蹟慈天宮、姜阿新故居、忠恕堂等較為人們所熟知外,還有全台灣唯一鹹水冷泉及峨眉湖、獅頭山、五指山、百年老水車等豐富自然風景資源,是一個踏青訪古的休閒好去處。
北埔景 (1). 抵達,漫步在街區,不見假日的喧囂,但見鄉鎮平時淡淡的寂靜。
北埔景 (2). 街上店家,有農家鄉土風情的餐館,也有伴隨民歌風潮一路走來的茶館。
北埔景 (3). 碩大的茶壺引人側目,讓人鼻息間,彷彿已經聞到流溢而出的茶香。
北埔景 (4). 茶館前,店家擺設了知名人士曾經惠顧的照片及擂茶用具,藉以達到強調和吸引顧客的效果。
北埔景 (5). 客家擂茶,是客家飲食文化中的一道特色,茶味純,香氣濃,美味好喝,過往多用以招待賓客。
擂茶用具,主要是擂棍和擂鉢,擂棍:一根粗的木棍,下端刨圓方便擂轉;擂鉢:內壁為具有幅射狀溝紋的特製陶盆,擂的意思就是研磨。
北埔景 (6). 因為非週末假日,街景市集明顯少了遊客熱鬧與商家忙碌的氣息。
北埔景 (7). 慈天宮,縣定三級古蹟,興建於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主祀觀世音菩薩,是北埔居民信仰和商業發展的中心。
北埔景 (8). 食堂,由兩間古厝相連而成,斑駁的泥牆,陳舊的桌椅,本身就訴說著與老街以來的滄桑。
北埔景 (9). 食堂外,騎樓下,黑白的色彩,凝固了古早的映像。
北埔景 (10). 食堂內,擺設了許多老舊器物,為原本就是老舊的房舍,做了最貼切的裝飾;也為過去的年代,做了最實際的註解。
北埔景 (11). 早期年代的舊器物,對於沒有見過的食客而言,充滿了新鮮與想像的空間;對於曾經歷過的食客而言,則是勾起昔日回憶的味蕾。
北埔景 (12). 隔壁同樣一間風味淳樸的食堂,採用竹扁書寫商號,不僅別出心裁,更瀰漫出簡單濃郁的古早風味。
北埔景 (13). 偌大的客家二字下面,掛著各色各樣令人垂涎的美味菜名,挑逗老饕過客的口腹之慾。
北埔景 (14). 水井汲水器。
巷弄裡的水井,曾經是居民日常生活仰賴的用水來源,雖然時過境遷,但是靠近它時,彷彿仍然可以看到昔日人們圍聚滔米洗衣、孩童一旁追逐嘻戲的景象。
北埔景 (15). 古雅的茶坊,隱身在巷弄中,為尋幽訪古的遊人,提供了一處享受品茗雅趣的歇息站。
北埔景 (16). 老街巷弄、磚牆石地,充滿古味的地方,讓人感到無比平靜。
北埔景 (17). 拜科技之便,走在古巷舊弄中,與螢幕中另一端的人視訊,也算是另一種時空穿越吧!
北埔景 (18). 嵌在地上的景點標示,清楚地告訴了遊人,見證歷史的方向,就在腳下不遠處。
北埔景 (19). 縣定古蹟姜阿新故居,興建於1946年,歷時三年餘完成,為仿巴洛克式洋樓建築,內部裝潢以原木為主要材質,是早年難得的經典宅第建築。(入宅內參觀,需事先預約)
北埔景 (20). 當日巧遇戶外教學,小學生們的活潑朝氣,為原本寂靜的古蹟區,注入了短暫的熱鬧。
北埔景 (21). 國定古蹟天水堂,建於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由金廣福拓墾戶首姜秀巒所建,是北埔聚落內最大的民宅建築,也是一座比例相當完美的客家傳統宅院。天水堂為三合院的「一堂六橫」形式,中間有一堂屋,現今仍有姜家後代居住於內,屬私人宅院,不對外開放參觀。
北埔景 (22). 國定古蹟金廣福公館,建成於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形式為兩進一院之四合院格局建築,外觀以土磚、石材為主,是當時之拓墾組織營運總部及隘防指揮中心,也是鄉民休息與聚會的公共場所。
北埔景 (23). 金廣福公館側影。
北埔景 (24). 膨風茶,又名「東方美人茶」,是北埔著名的茶飲,台灣目前只有新竹縣的北埔及峨眉兩鄉出產,產量甚少。
北埔景 (25). 水井巷內的百年古井。
水井巷道於2009年重新以鵝卵石、石板鋪面,不僅美化和保留了客家傳統聚落風貌,也為老巷開啟了重生的活力。
北埔景 (26). 之前一直都在午睡的小孫女,醒來後,隨即展現了她的活力和玩興。
北埔景 (27). 走在巷內,氣氛寧靜,令人心情自然放鬆沉澱,商家門口的擺設佈置,不僅讓住商兩相宜,也流露出閑淡的人文風雅。
北埔景 (28). 茶堂,陳舊的老宅,殘缺的石階,蘊藏著多少歲月風華,耐人尋味。
北埔景 (29). 茶堂門口處,質樸的氛圍,讓遊人有一種遠行回家的感覺。
北埔景 (30). 沒有亮麗的色彩,也不需要耀眼的霓虹燈,只有樸實脫俗的古雅,便透出令人懷念的古色古香韻味。
北埔景 (31). 走進保留著昔日模樣的老宅,有一種感覺油然而生,就像是被老爺爺老奶奶用滿是皺紋的雙手撫摸臉頰一樣,雖然粗糙,卻感溫暖。
北埔景 (32). 時間在這裡停止了它的擺動,讓老宅依然存在,人們在屋瓦門廊間,尋找它過去的模樣、曾經的風華。
北埔景 (33). 老宅處處透著古風雅趣,讓人想要細細觀賞品味。
北埔景 (34). 流逝的歲月,為老宅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靜與美、一種飽經風霜的魅力。
北埔景 (35). 人來人往,遷入搬出,多少人曾經在這裡找到舊時的回憶;又有多少人曾經將生命中珍貴的記憶存封在這裡,老宅見證了一切。
北埔景 (36). 茶堂內,三間茶廳之一。
北埔景 (37). 茶堂座落巷弄中,遠離喧囂,不趕路的話,坐下來歇息喝壺茶,是一種靜心,也是一份愜意。
北埔景 (38). 木格子窗內,悠然的時光,顯得分外樸素安詳。
北埔景 (39). 一道舊門、一扇舊窗,把遊人帶進到老宅的一個個故事裡,門窗上種種痕跡,盡是歲月流逝的情節。
北埔景 (40). 敞開的門窗,讓我想像自己坐在屋內這一端的搖椅上,閉目感受舒適的陣陣微風吹拂,邊聽院內鳥語蟲鳴及牆外孩童的嘻笑聲,搖呀搖!搖出與世無爭的自在與快活。
北埔景 (41). 茶堂三間茶廳的主廳,擺放了許多茶具及茶葉,廳內茶香飄逸。
北埔景 (42). 茶堂三間茶廳之另一間。
北埔景 (43). 當日天氣悶熱,女店主盛情款待一壺冰涼的膨風茶,讓我們先解渴消暑,也因此得以一嚐膨風茶的香甜爽口。
北埔景 (44). 客家擂茶,第一次嘗試體驗。擂茶的製作,首先是要研磨店家備好的提味原料,通常是綠茶末、花生片、黑白芝麻等為主,待擂缽內的原料研磨細緻成泥狀後,加入了擂茶粉攪拌均勻,前置作業即算完成,然後在混合攪拌均勻的茶粉中,沖入滾燙的茶水即可飲用。(至於為何不讓消費者研磨所有的材料,因為所有材料綜合豆穀類共三十餘種,可能磨上一整天都還喝不到茶)
北埔景 (45). 研磨中的原料,香氣四溢撲鼻。
北埔景 (46). 經過一段時間努力研磨成泥後,女店主來做最後收尾完成步驟,只見她駕輕就熟的動作,再次印證熟能生巧不變的定律。
北埔景 (47). 沖入適量熱水時,仍需輕緩攪動均勻,避免凝結成塊,至此,香味十足好喝的客家擂茶即將告成,令人迫不及待。
北埔景 (48). 自己研磨的客家擂茶,不僅別具一番甘甜滋味和樂趣,也讓人體會和瞭解到,客家人在製作擂茶時的用心與過程。
北埔景 (49). 母與女,其樂融融。
北埔景 (50). 由老宅窗外望向窗內,茶堂,變得有家一般的身影感覺。
北埔景 (51). 茶堂櫃台後方牆上,掛著一幅早年裝扮的圖像,畫中女士怡然優雅端著茶杯、含蓄微笑的神情,散發出一種令人懷念的古典美。
北埔景 (52). 走在北埔老街,循著巷弄小徑,不論是在古老的磚牆邊,又或是在封蓋的古井旁,只要稍稍放慢步伐去感受,在地的人文氣息與歷史的刻痕,處處可見。
結束新竹新埔、北埔遊,雖然只是短短行程,但是見識到曬柿子的盛況,增廣了見聞;體驗過客家擂茶的製作,豐富了生活經驗,足以為這一天畫上豐收的句點。
有空時,您不妨也選一處城鄉市鎮走走,不論是全家出遊,或是結伴三五好友,在那兒,大家一起共創一篇屬於自己的小城故事,編織一回難忘的美麗邂逅,讓喜和樂成為最豐盛的收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