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1/30 14:34:41瀏覽1278|回應1|推薦44 | |
不老騎士-雙溪古厝之行 初冬清晨,我們在臺北火車站集合,搭乘駛往宜蘭方向的區間車,大約一個多小時抵達雙溪,車站月台位於較高位置,經由月台下的地下道,到達火車站的大廳,在火車站附近減碳驛站租自行車。 雙溪北接牡丹,南鄰貢寮,境內牡丹溪與平林溪匯合而成為雙溪河,故以河為名。雙溪火車站興建於1919年(民國8年),日治時期站名「頂雙溪驛」,係日式木造建築,民國56年改名為雙溪站,因地方產煤而日漸繁榮,於民國67年改為鋼筋混凝土式建築。 林家古厝依山傍水之勢............... 不老車隊騎經中正隧道,沿著雙柑公路而行,一邊是山嶺,一邊是溪谷,「野薑花園區」指牌指向平溪溪谷,僅有少許的野薑花,在風中開花。林家古厝位於基福公路旁,房屋格局完整,前埕寬闊,頗有大戶氣勢,除部分石牆及木製建材保留外,曾經更換過新的建材(圖1)。我們在「軟橋段親水園區」涼亭稍事休息。繼續沿路來到「荷花園」,面向山嶺,因應地勢建造階梯狀的荷花池,滿開豔紅色的睡蓮(圖2) ; 面向溪谷的方向,卻早已被白茫茫的芒花淹沒(圖3)。 莊貢生厝石造純樸風格.............. 不老車隊自雙溪荷花園折返上林國小(圖4),在國小旁邊找到通往梅竹蹊路的產業道路,經過平林溪的上林橋,便是梅竹蹊路(亦稱新寮仔路),時而向上時而往下,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產業道路兼自行車道,我們繼續往茶花莊方向騎去,茶花莊的對面便是「莊貢生古厝」。 清光緒27年(1901年),莊廷燦到福建漳州府,參加清朝科舉考試,結果中了「貢生」(註),清宣統元年,日治時期曾經出任臺北廳參事,地方人士稱他為「莊貢生」。莊貢生厝幾乎整座建築均為石造,正廰兩旁一對竹節造形的圓形石窗,遠觀如同一對眼睛,石窗周邊刻有象徵福氣的蝙蝠,以及吉祥圖飾浮雕,竹節圓窗下有防禦用槍眼;右廂房外牆的花開富貴、喜上眉梢等浮雕圖案,尚清晰可見;原本燕尾式屋脊業已改建,呈現不同時期翻修的屋瓦,屋頂略為傾斜,以木隻支撐屋頂(圖5)。莊廷燦已傳十代,目前經營茶花莊的莊先生說 : 「有學者專家建議應列入地方級古蹟,目前還沒有列入古蹟保護。 連舉人厝見證文風鼎盛.............. 沿著梅竹蹊路直走,穿過橫跨平林溪上的路橋,經過雙溪高中,就到「連舉人厝」。 連舉人厝是閩南傳統式三合院,如今,兩旁房舍倒毀或重建,屋瓦也曾經更換過,然而古厝的門當、外牆、石雕、竹窗、木雕草尾拱均極富古趣(圖6)。清同治6年(1867年)早年雙溪墾荒的連元喬後代連旭樁,遠赴福建福州參加鄉試,結果高中舉人,榮歸故里。當年清廷鎮台總兵劉明燈巡察噶瑪蘭路時經過雙溪,便曾親自拜訪過連舉人。從建築外觀便可看出屋主的文學修養,面對正廳右牆面卷軸式的「出忠」,左牆面卷軸式的「入孝」,繪畫與浮雕結合的十分精緻。門上懸掛著「文魁」的金字匾額,光緒初年福建巡撫丁日昌所立,筆法渾厚令人折服(圖7)。連家媳婦熱心地敘述著,當初建築的特色與住家的環境,以及懸掛在正廳牆壁連氏家訓的深義。 林益和堂頗有洋式風格................ 周家古厝具日式與閩南式風格.............. 牡丹、平林溪交會處的「福匯亭」,涼旁邊紅磚式建築,便是知名的周家古厝,必須從平林溪邊的對岸角度,方能目睹古厝的外觀全貌。周家古厝具有類似日治切妻式的屋頂造型,尤其特殊石造的外牆,以及以石磚砌的地基,似乎融合日式與閩南式的建築風格(圖9右)。 周家古厝現今的主人不姓周,2009年我們巧遇古厝的林姓主人,給我們講古:「古厝的原來主人姓周,日據時期,跟日方關係很好,外號周總理,又有錢又有勢。這棟古厝是他的孫子賣給了我的父親。」 寬敞的基福公路,跨過寧靜的平溪河,拓寬原本狹窄的雙柑公路 ; 帶來快速穿梭的遊覽車和重型機車,近年觀光產業正逐步地進入這座原屬於「慢活」的山城。 ……………………………………………………………………………………………….. 註:舉人經會試錄取者稱貢士,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貢士不等同於貢生,明清時代稱秀才為「貢生」。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