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7/04 19:48:40瀏覽1469|回應1|推薦52 | |
加/九/寮/溪/古/道/行 夏日清晨,搭乘新店客運在成功站下車, 往紅河谷方向去,由於是下坡路, 很快就抵達河谷,根據地形解說, 凸出河床紅色岩層,屬於「漸新世」, 忠治斷層(忠治是地名),於3650至2600萬年 形成的斷層地形,潺潺的南勢溪穿流而過, 形成特殊的地景(圖1)。 ……………………………………………………………… 昔日輕便鐵路遍及山區溪谷……… 南勢溪北流至龜山,與北勢溪匯流之後,龜山以下名為新店溪,龜山正好位於整個烏來水系的中央位置,光復後成為木材轉運站。日治時期1910年由小粗坑到龜山,輕便鐵路啟用台車運輸,1927年輕便鐵路龜山延至廣興,以運輸木材為主的輕便鐵路,興建離開溪流不遠的坡地,遍及新店至烏來間整個山區,根據烏來林業生活館展示資料,例如福山的南勢溪,孝義的桶后溪、阿玉溪,忠治的加九寮溪(圖2) ,廣興的平廣溪,石碇的北勢溪,台車的輕便鐵路遍及整個伐木山區的溪谷,擔負烏來山區的部分運輸功能,台車除了載運木材以外,還包括物資及人,然而「台車」的鐵道與運輸功能能夠保留,卻與烏來觀光有密切的關係。 加九寮步道仍然封閉至今……… 南勢溪發源於新北市與宜蘭縣交界的棲蘭山與拳頭母山間的松羅湖,流至烏來老街後稍微往西北轉向,自烏來觀光大橋起始,面對新店方向的左岸,距離加九寮溪口尚有約2公里的加九寮步道,此步道段因「坍方」原因而遭受封閉 (圖3),而遲遲未加修復,步道中途仍然存有兩座台車隧道,連同位於加九寮溪與南勢溪口的兩座橋墩(圖4),似乎是唯一見證「烏來台車」的遺構物。 紅河谷越嶺古道於山水間……… 我們經過加九寮觀景拱橋(圖5),會經過幾戶住家,研判是加九寮輕便鐵路的台車站,從紅河汙水處理廠旁,進入紅河谷越嶺古道,除了開始路段有臺階外,直至攔沙壩為止,相信這部分原本是輕便鐵路的路段 (圖6)。再經過一段陡梯之後(枕木步道) ,這段步道可見重新栽植的樹木,已然蔚為成林。越嶺古道始終保持十分平穩,隔著加九寮溪,對面是向天湖山,步道的這一面是高腰山、拔刀爾山,經過三座跨溪小橋,我們在快抵達「工寮」時折返。紅河谷越嶺古道沿加九寮溪而行,可以通往三峽熊空,但需要更多的時間與體力。 烏來林場轉型為文化觀光……… 1951年龜山橋完工通車後,來往山區的台車,逐漸從運材、載客的功能(圖7:左圖),恢復運送木材的單純功能,臺灣各地交通改以汽車為主,台車逐漸被淘汰,烏來台車是少數存留至今的原因,仍舊著力於烏來瀑布的觀光。1964年為發展臺灣觀光,將原本運輸木材的輕便軌道,烏來老街至瀑布路段,改為雙軌來回載觀光客,仍然以穿著整齊的人力推車,只是台車上方加裝遮雨防人曬的棚子,臺語戲稱「畚斗仔車」。1974年因應觀光熱,將母車加裝引擎,回程下坡仍然使用人力推動。1987年後改為機動化「小火車」型態,為方便倒車,挖掘迴轉車的山洞。 舉辦台車工友回娘家活動……… 日治時期至光復初期烏來台車全盛時期,1970年以後伐木運材的台車,由於道路的開發,運輸功能逐漸被卡車所取代,原先開發的輕便鐵路,拓寬為道路或步道,以「台車」作為觀光的交通工具,取代的是遊樂園區的「小火車」形式(圖7:下圖)。位於烏來瀑布商圈的林務局舊台車站,重新裝潢為烏來林業生活館,2006年完成初期整建,成立文史調查工作隊,蒐集烏來台車文史資料及舊時機具等,並且利用假日在台車博物館,舉辦台車工友回娘家及烏來台車話當年活動,向海內外徵求老照片。 以森林生活文化為出發的文化觀光,應恢復部分昔日「台車」的真實面貌,例如加九寮2公里路段,讓觀光客與登山客親身體驗,昔日開發森林及使用木材做為建材,轉變為維護山林及欣賞美景的觀念(圖8:加九寮溪)。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