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豔/陽/下/訪/二/沙/灣/砲/臺
2015/06/20 09:11:19瀏覽706|回應0|推薦50

豔陽下 親你一下訪二沙灣砲臺

    二沙灣砲臺為清代兵備道姚瑩1841年所建(二沙灣砲臺的規模是劉銘傳重新修建),只不過當年修築於山下的基隆港邊,如今修建在山坡平台。它歷經了鴉片戰爭、清法戰爭與甲午戰爭,見證了守護臺灣的史實,雖然經歷多次的戰役,現址的城門、營舍、砲座、彈藥庫等,仍保持得十分完整,為國家一級古蹟。   

      我們在台北市府捷運站搭乘國光號的汽車,在基隆碼頭下車,隨即轉搭101公車在「海門天險」站下車,路旁面向海港有一座「民族英雄紀念碑」,紀錄海門天險血淚史,民族英雄紀念碑的對面過街,刻有「海門天險」四個大字,旁邊有一條步道上可直通北砲臺,濕滑石階步道通往北、東砲臺,我們選擇步道旁邊通往營地的步道(圖1,「海門天險」位於北、東砲臺區現址南面的營地。大營門是砲臺區的出入口,城門上刻有「海門天險」四個大字,營門上方建有雉堞,供火槍手隱避之用,營門內營盤區是當時清軍駐紮的位置,現僅留有周圍牆基,供後人來憑弔(圖2,營地有較為陡峭的石階,通往北、東兩座砲臺

大笑二沙與仙洞及頂石閣砲臺三足鼎立………………

    北砲臺瞄準外港,清末時期二沙灣與仙洞、頂石閣座砲臺成三足鼎立之勢。北砲臺區原本應是6吋砲,目前則放置一門克魯伯仿古砲,砲盤區旁設置有半地下式彈藥庫,砲陣地前方放置一門小型仿古鑄鐵山砲(圖3,砲身陽鑄銘文寫著:「光緒二年奉憲鑄造協二營」等字樣。東砲臺區原配備有8吋及6吋砲,現在卻放置一門12吋口徑的「阿姆斯壯」美式仿古大砲,兩砲位中間設置有半地下式彈藥庫,內部採「回」字形設計,具 有防護的作用,彈藥庫與砲盤間有遞彈用的圓拱門,彈藥庫原本有屋頂,現已不復再見,只剩下牆壁的遺跡(圖4

     三座古墓位於東砲臺區南邊的樹蔭下,是埋葬清光緒年間駐防的遺骸。墓碑碑文陰刻字體豪放,據說是以配劍刻成,隱約可見「河南」、「銘字中軍」等字樣,可以想見是劉銘傳的部將。為了守護臺灣,未能回故鄉安葬,只有一旁的「后土」(守護神土地公保護著逝者的亡魂(圖5

啜泣海門天險見證清英戰爭與清法戰役………………

    1840年(道光20年) 鴉片戰爭爆發,英軍有意入侵臺灣,以取得制海權與補給線,清廷遂派姚瑩來基隆安平、四草建立砲臺。8月英軍果然來犯,總兵達洪阿以砲擊沉英艦,並俘虜英軍多人。1842年,英軍續攻廣州、福建、上海等地,直逼近南京,清朝道光皇帝與英國簽訂了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1884年(光緒10年),法國提督孤拔率艦砲轟基隆,10月三千名陸戰隊登陸,與清軍展開激烈的戰鬥。巡撫劉銘傳獲悉法軍將於滬尾(淡水)登陸,於是連夜將部分兵力移防滬尾,退守基隆獅球嶺防線,基隆終被法軍攻陷,18854月清法議和,6月法軍自基隆撤退。現存的二沙灣砲台是清法戰爭後,劉銘傳為強化海防,於1886年開始重新修建的。

      我們沿著由北砲臺往東砲臺所在的山脊步道而行,步道旁邊幾棵阿勃勒,六月開著「黃金花雨」,各式的蝴蝶在樹花之間飛舞,來到二沙灣砲臺入口處,入口處的解說牌,紀錄著「二沙灣砲臺」守護臺海安全的文史記錄,見證了「守護臺灣」的斑斑血淚,這座砲臺歷經了清英鴉片戰爭與清法戰爭,以及清日甲午戰爭後,日軍的登陸……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pc88888&aid=2472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