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佛經說:我們眾生的煩惱來源於我們的分別心。
2013/11/04 08:59:53瀏覽1044|回應0|推薦4

佛法不是去除心的分別 - 覺如

2013年10月26日 17:00

佛經說:我們眾生的煩惱來源於我們的分別心。

 

 

於是就有一些修行人如是說:“善與惡、是與非,皆是我們心的分別;真正的修行是要去除這些分別,修行到最後,你的心如果還有善惡、是非,就說明你還有妄想執著,當你修行到究竟不起分別,這時連貪瞠淫欲也是佛法,從這些法也可以讓我們達到無分別,甚至必須要經過這些法,因為在生死的根本上才能了生死。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一切法皆是佛法'的真實含義。修行達到這個時段你就會知道:道德觀念也是妄想執著,也需要拋去。”

 

 

這樣的說法,乃至這樣的修法,在現在的佛門中大有人在,理論聽起來雲山霧罩,很是迷人。對於剛人佛門,也聽過一些佛法名詞的人來講,的確很難分清,這些到底是否是佛法的正見,而佛法的正修行路又是什麼呢?

 

 

其實,佛在早期小乘的阿含經典,和後來的大乘經典中都明確地提出了佛法正見的標定,如阿含諸部所說的三法印和《楞嚴經》中的兩種根本,那我們就依以上兩點來看佛法正見的真實含義(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兩種根本:生死輪迴根本、菩提涅槃根本)。

 

 

首先,三法印中說在三界內運行的所有無常諸法中,是沒有我們凡夫所認為的這個“我”的存在,因為所有凡夫眾生都是認為能覺知能思維的意識心就是我,而佛卻在一開始就告訴我們這個意識心是因緣所生、是離塵無體、是時有時無的(如在熟睡時就沒有),所以是生滅法而沒有一個常性的存在。那它為什麼又時時現起呢?是因為有無明,無明就是眾生無始以來對法界的不了知及在此不了知上產生的貪愛執著,這個執著造成了眾生生生世世的輪迴,它就是意識心產生的根——簡稱意根。這個意根由無明而產生,已經是虛妄的了,那由它再產生的意識分別當然更是虛妄的,所以佛在三法印中說,要修“無我”!怎麼修呢? 單就小乘的解脫道來說,就是意識心先認識到自己的虛妄,然後這個認識到自己虛妄的意識心在無常運行的諸法中去斷除對三界的貪愛,沒有了對三界諸法的貪愛,那個產生意識心的意根便沒有了現行的動力,到舍壽的時候,滅掉自己,便沒有了所有的煩惱,沒了我,也沒了產生我的那個根。那,這時是不是什麼也沒了?要是什麼也沒了豈不是落人了佛自己預先所破斥的“斷見”?答案是:否!因為這時還有一個本際的存在。這“本際”就是三法印中最最重要的一條——涅槃寂靜。

 

 

上面所說就是阿含解脫道的簡易修行綱要,修行的重點首先是意識心認識到自己及意根的虛妄,當意識心真正認知到這點時,就獲得了二乘的般若智慧,再依這個智慧去去除對三界的貪愛執著,就成就了小乘極果——阿羅漢!這個二乘般若智慧是意識心認知到自己的虛妄,而不是意識心對塵境減少分別乃至達到所謂的“無分別”,因為這個“無分別”是個誤會,他們以為意識心對塵境時不起貪愛瞋恨就是無分別,不知道意識心的性質就是分別,當意識心現對塵境時分別已經完成了,只是這時還沒有善噁心所升起而已,(意識)真正的“無分別”只有意識不存在時才成立,所以把意識心修到無分別只是言辭上的戲論!這種修行的誤會在佛教中存在已久,早在唐初六祖慧能就在呵斥“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這種同樣的修行戲論了。

 

 

那保持意識心而減少意識的分別攀緣這種修法是否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要是能這樣正確修行的話,可以成就世間四禪八定法,但是不能出離世間,原因就是意識心不知道自己的虛妄,不肯也不敢滅掉自己,怕落人斷滅故。

 

 

所以單就佛法二乘解脫道來看,“除去我們心中的分別”這種修法是佛法中的邪見,是戲論故,違背三法印的諸法無我,反成增益我故!

 

 

再看大乘《楞嚴經》中的兩種根本:“

 

一者,無始生死根本。則汝今者與諸眾生,用攀緣心,為自性者。

 

二者,無始菩提涅槃,元清淨體。則汝今者,識精元明,能生諸緣,緣所遺者。由諸眾生,遺此本明,雖終日行,而不自覺,枉人諸趣。”簡單說就是生死輪迴根本和菩提涅槃根本,這是從大乘成佛之道來標定出大乘佛法的正見。

 

 

佛於此經說,若不知兩種根本,錯亂修習的話,“猶如煮沙,欲成嘉饌,縱經塵劫,終不能得”。我們來看看佛在此經說的錯亂修習是什麼,而正確的大乘修法又是什麼!

 

 

首先佛說眾生無始以來的生死輪迴根本是把攀緣心認成了自己的根本體性,而意識心就是攀緣心,因為意識有能攀——能了別心,所緣——所了別境,而把這個意識攀緣心認成自己的根本體性,就是認賊為子、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原因所在。所以那些希望通過減少意識的分別而把意識修成無分別的根本心體根本就是戲論妄想!就是佛所說的煮沙而欲成飯。

 

 

綜上所述,單就《楞嚴經》的一個根本就可以看出“除去我們心中的分別”這種修法更是廣存於大乘佛法中的邪見!諸佛子應惕心審慎。那大乘成佛之道正見又是如何呢?

 

 

簡單地講,要想成佛,一定首先要找對成佛的因,即是《楞嚴經》中所說的人佛之見,就是“應當審觀因地發心與果地覺,為同為異?……若於因地心,以生滅心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滅,無有是處!”所以這個本修因一定不是這個朝生夜滅的意識心,而是另有一個從來就不生不滅、如如不動、無所從來亦無所去的如來藏真心,而這個如來藏真心就是我們人人本具,但不自知的“元清淨體”,即是上面所說的菩提涅槃根本!

 

 

這個元清淨體的如來藏真心,無能無所遠離覺觀,為諸法之源而從不自知,修亦不增不修亦不減,不垢不淨本來自在,當你用那個虛妄生滅而又了別功能強大的意識心去證到它的存在時,你的大乘般若智慧就升起了,這時的意識心就轉成了妙觀察智,而這個妙觀察智還是原來的那個意識心體,只不過原來的那個意識只會了別六塵,隨六塵生滅而生滅,現在成了妙觀察智,不但可以繼續了別六塵,更重要的是觸證了我們那個如如不動的如來藏真心,明確了真妄的分別,從此知道了自我的虛妄而轉依如來藏自體的真實,這就是明心開悟,依照《華嚴經》判果,明心的人屬十住位的第七住——不退轉住。依照《菩薩瓔珞本業經》同樣也是判為七住。所以《菩薩瓔珞本業經》說:“從初一住至第六住中,若修第六般若波羅蜜,正觀現在前,复值諸佛菩薩知識所護故,出到第七住常住不退。”由此真正走人佛法內門而開始大乘佛法的修行!

 

 

                          原文摘自《心香》2010年第10期  作者:耕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e80601016my5.html

 

 

 

佛所說的“不分別心”,到底是什麼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e80601016su0.html

 

楞嚴經中所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之真實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dbe80601016wf1.html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z786428&aid=9323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