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8/15 23:20:17瀏覽3741|回應0|推薦0 | |
莫札特的交響協奏曲-為小提琴與中提琴獨奏與管弦樂團 W.A. Mozart, Sinfonia concertante, KV 364( 320d) 可以說是承襲自巴洛克時期的大協奏曲concerto grosso,是一種一小群的獨奏樂器組合與大型樂團競奏的音樂形式,但是交響協奏曲在獨奏樂器組的腳色上更加的突出。這種音樂形式大約在1760年左右出現,主要流行在法國,在1770年後開始風行,到了1830年之後漸漸的消失。1777年,莫札特與薩爾茲堡的主教發生嚴重的衝突,於是莫札特帶著母親離開薩爾茲堡,訪問幼年時期曾經旅行演奏過的歐洲大城,試圖尋求到更好的工作,在巴黎時,他接觸到交響協奏曲並且產生了興趣,開始嘗試為這種曲目譜曲。1778年,他譜寫了為長笛與豎琴的協奏曲K.299,之後譜寫了為四種管樂與樂團的交響協奏曲K.297b。之後回到薩爾茲堡,他又創作了兩首,一首是雙鋼琴協奏曲K. 365,以及今天的這首曲子K. 364,這是他的最後一首多重樂器與樂團的協奏曲,也是這類曲種中最偉大的一首。這首曲子在他個人的生命中佔有革命性的腳色,莫札特的父親是一名著名的小提琴教師,除了譜曲還出版教本,對於年幼的莫札特,可以說是嚴格的要求,而在他回到薩爾茲堡之後,除了擔任管風琴師,也演奏小提琴,但是離開薩爾茲堡定居維也納之後,他似乎遠離小提琴,不演奏也不為小提琴寫協奏曲,但是反而花很多心思在中提琴上面,有人認為中提琴溫柔的聲音是一種對於父親宣告獨立的舉動。全曲是降E大調,但是中提琴的獨奏部分卻是譜寫成D大調,並且要求調音調高半音,這是希望中提琴獨奏能更明顯。(現代的中提琴獨奏已經不再如此調音,而是直接將獨奏譜移調。) 第一樂章是個快板奏鳴曲樂章,樂章中來自曼漢樂派的影響,例如弦樂的由弱到強的顫音。第二樂章是個充滿柔情的行板樂章,兩個獨奏樂器如同對話一般,其中的樂音透露著對母親的思念,不久前,母子兩在巴黎時母親不幸染病去世。到了第三樂章,急板樂章,如同希臘戲劇的傳統,悲劇之後緊接著喜劇,一個詼諧的樂章。樂團的編制上使用小編制,管樂器只用雙簧管以及法國號,但是卻扮有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兩部法國號,在第一樂章以及第三樂章中都有美妙的獨奏樂段。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