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戰爭與和平」-奧地利繼承戰爭與音樂家們的故事
2011/12/07 22:09:38瀏覽1179|回應0|推薦1

音樂家通常不管政治,但是往往卻無法避免的與政治人物搭上關係,甚至很意外的在出現在這些歷史事件中。十八世紀的歐洲就存在許多有趣的例子。

我們知道十八世紀的日耳曼不是一個統一的德國,當時名義上有一個「神聖羅馬帝國」,但是歷史學者戲稱這個帝國「既不神聖,又不羅馬,也不帝國」,帝國之下有許多的諸侯國,皇帝如同虛設,在十七、八世紀,帝國內勢力最大的諸侯國就是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奧地利帝國,1740年,身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奧地利皇帝查理六世去世,由於他膝下無子,根據他於1713年頒布的詔書,由女兒馬利亞˙泰瑞莎公主(Maria Theresa)繼承皇位,結果引起了著名的奧地利繼承戰爭。

這場戰爭的藉口是女性不能繼任皇位,實際原因是普魯士國王菲特列二世覬覦奧地利境內肥沃的西里西亞(Silesia),所以以此為藉口而大舉入侵西里西亞,而法國也趁機聯合普魯士與其他國家對奧開戰,目的當然是想藉此分一杯羹,至於奧地利則聯合英國、俄國等對抗,這場戰爭歷經了八年之後結束,並且於1748年簽訂了第二亞琛和約(the Treaty of Aix-la-Chapelle),瑪麗亞˙泰瑞莎保有了奧地利的皇位,將西利西亞割讓給普魯士,神聖羅馬帝國的皇位則由泰瑞莎的夫婿法蘭西斯一世擔任。

在戰爭中與奧地利同盟的英國為了慶祝和平的來到以及合約之簽訂,於1749年四月廿七日在綠公園舉行了煙火慶祝儀式,煙火秀的場景音樂則是韓德爾所寫的【皇家煙火組曲Music for the Royal Fireworks】。根據學者指出,這場煙火秀本身並不成功,甚至引起了一場大火,但是音樂本身卻永垂不朽,在正式典禮之前,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四月廿一日舉辦了一個公開預演,結果吸引了超過一萬兩千人前來聆聽,造成了史上著名的倫敦僑大壅塞。這首皇家煙火組曲共有五個樂章,因為是戶外的慶典使用,總共動用了九名小號、九名號角、廿四位雙簧管、十二位低音管以及三組定音鼓,第一樂章為序曲,這個序曲不是一首新譜曲的音樂,它是從韓德爾過去曾寫過的協奏曲樂章重新譜曲而來的,是一個法國風格的序曲,樂曲由一個莊嚴的如同聖詩般的緩板樂章開始,隨後進入戰爭號角般的快板。第二樂章是個簡單的三拍子布雷舞曲,第三樂章有個標題「和平」,西西里亞舞曲風格的緩板表達出對於和平的喜悅,第四樂章就是一個「喜悅」樂章,而到了樂曲的最後則是結合了兩個小步舞曲的樂章。韓德爾的本意原是管弦樂的組曲,但是英王的意思是希望「一首軍樂曲,不要提琴」,因此才有如此大規模的管樂編制,縱然如此,事後韓德爾還是為了室內的音樂會演出而減少了管樂的數量,而以弦樂重複管樂的聲部。

包括韓德爾,十八世紀的許多作曲家還或多或少的與這場戰爭的主要參戰國的國王有過一些接觸。入侵者-普魯是國王菲特列二世本身非常喜愛長笛,他的老師,長笛演奏家與作曲家鄺茲(J.J. Quantz)曾經為他寫作了超過兩百首長笛協奏曲。另一方面,被入侵者-維也納的泰瑞莎女皇-1762年接見了莫札特一家,根據莫札特的父親透露,他們與女皇在舍布魯恩宮共渡了三小時,六歲的小莫札特彈奏了古鋼琴,還跳起來坐在女皇的腿上熱情的親吻。然而到了1780年,瑪利亞˙泰瑞莎過世,他的兒子-約瑟夫二世正式登基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身為薩爾茲堡主教宮廷音樂家的莫札特要求在皇帝面前演奏,卻遭主教嚴厲拒絕,引起莫札特與主教的公開決裂,莫札特因此離開薩爾茲堡,到維也納發展自己的理想。有趣的是,莫札特在維也納對於「共濟會Freemasons」產生興趣,常常參加他們的聚會,甚至為他們譜曲,而深受啟蒙運動思想影響的約瑟夫二世也參加過他們的聚會。

泰瑞莎女皇從17140年繼承王位到1780年去世,長達四十年的期間,與她有關係的作曲家很多,像是前面提到的韓德爾、鄺茲、莫札特等人,關於莫札特,除了前面提到的「坐在女皇的腿上」這事,莫札特長大之後,又與女皇有了間接的接觸,那是在莫札特父子第二次走訪義大利時,那時莫札特已經是十幾歲的少年人,他爸爸帶著他除了演奏秀才藝之外,有一個想法,就是希望為兒子在義大利磨得更好的職位,但是這次依然無功而返,背後作梗的竟然就是特瑞莎女皇,她的兒子費迪南大公詢問母親是否可以聘任莫札特時,女皇竟然這樣回答:

「你要我聘那個薩爾茲堡小子為你任事?我不知道你需要作曲家.....我說這些是要阻止你背負無用之人的重擔,給他們頭銜.....他們就像乞丐般環遊世界。」

我們很難想像這是當初如何寵愛一個小神童,現在竟是這樣的口吻稱呼同樣的一個人。

另外,海頓還是維也納聖史帝芬斯教堂唱詩班學童時,曾經在女皇座前歌唱,受到女皇喜愛,但是小海頓調皮愛搞怪的行為也曾經把女皇氣得半死,而大力協助海頓發表神劇的斯威頓男爵,在擔任駐普魯士外交官時,曾經在戰後銜命與普魯士國王協調合約的事情,聽說十分辛苦。

寫到這裡,是不是感覺到音樂家還是無法逃離遠避那個時代的苦與樂?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rnman1965&aid=5908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