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2011/08/03 08:24:56瀏覽6197|回應0|推薦1

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西元1893年八月,當柴可夫斯基的第六號交響曲將近完成的階段,他寫了一封信給他的外甥-弗拉基米爾˙大衛朵夫,提到:「我以最誠摯的心情告訴你,這首交響曲是我寫過最好的作品,在任何情況之下,它有著最深沉的感情,我愛它,好像從來沒有愛過任何一部我的作品一樣。」

 

柴可夫斯基的六首交響曲之中,後面三首是最常被演出的作品,並且第五、六兩首常常被拿出來討論,因為這兩首如同自傳一般,在述說他自己的故事,第五首始終與他的同性戀傾向連接在一起,而第六首則是在敘說他內心的憂鬱以及宿命論一般的人生觀。

作曲家早在1889年就萌生寫作第六號交響曲的想法,1889十月廿九日,柴可夫斯基向朋友表示想要寫作一首大型交響曲,當做這一生寫作生涯的告別作,並且將此獻給沙皇。但是寫作進度一直延遲,到了1892年十月,當這部降E大調交響曲即將完成之際,並且報紙上已經開始報導的時候,他突然決定要銷毀樂譜,所幸這部未完成的作品並沒有被銷毀,部分的樂章被轉移到其他樂曲的樂章。而現在所聽到第六號就是1893年重新譜寫的作品。

他曾經提到,這首交響曲應該要有個標題,但是這個標題本身「就是一個謎,答案就容大家來猜吧!」 學者們大多同意,「死亡」是這段時間占據在柴可夫斯基心中的主題之一,這不只是因為作曲家在這部交響曲首演之後八天突然去世而引起的揣測;長久以來因為同性戀,在他心中不斷的掙扎與痛苦;在寫作第六號的這一年,柴可夫斯基經歷了親近好友的相繼離世,他感受的不僅是悲傷,更是一種孤獨與震撼。學者更將他晚年的幾部大型作品連結成一個系列:從188889年的睡美人,到1890年的黑桃皇后(The Queen of Spades),1892年的姚蘭達(Iolanta)與胡桃鉗,最後是1893年的悲愴,暗示了從「理想國」到「聖誕夜的幻想」最後是「悲傷」的幾個步驟,每首作品中諭示了「別離」情境。在這部交響曲第一樂章裡面,柴可夫斯基以長號的重奏唱出俄羅斯東正教告別儀式的聖歌,這個聖歌的節奏隱約的出現在其他樂章中,似乎死亡是這一切痛苦的掙扎中唯一的出路。

第六號交響曲的寫作介於1893年二、三月之間,並在夏天完成管弦樂總譜,曲子的標題為「悲愴」,根據柴可夫斯基的弟弟莫德斯特(Modest)宣稱,是他在首演之後建議的,但是也有其他文獻證明在首演前作曲家就已經決定「悲愴」這個標題了。曲子在1893十月廿七日由作曲家指揮,於聖彼得堡首演,當時的反應並不熱烈,但是在作曲家過世之後,十一月六日的紀念音樂會中再度演出時,這首曲子卻受到熱烈的反應,確立了在音樂史上的地位。

第一樂章 慢板接不過分的快板,奏鳴曲式。

在慢板的序奏樂段中,一開始分兩部的低音大提琴與中提琴所奏出的和聲就製造出陰沉昏暗的氣氛,緊接著低音管奏出掙扎著上行即刻崩潰下落的動機。 

這個動機在隨後的快板樂段成為第一主題的基礎,是以中提琴兩部,大提琴兩部的重後音色呈現出來,並且在樂章中不停的聽到掙扎上行卻立刻崩潰下降的音型。這個樂章的第二主題是一個極為溫暖,充滿愛與真理的旋律。 

兩個主題段落在節奏、速度以及表情上是十分相對的,兩者之間交換的進入造成情緒上的反差,在發展部,作曲家引用了俄羅斯教會的安息聖詠,由長號吹出,伴隨著中、低音弦樂器不斷的三連音以及高音樂器不時冒出的上行滾奏,之後又被第一主題的動機打斷。到了樂章的尾奏,弦樂器撥弦奏奏出B大調下行音階的頑固低音音型,支持著銅管聲部奏出的聖詠和聲,為樂章奏出莊嚴又安靜的結尾。

第二樂章,優美的快板

這是個五拍子的圓舞曲,無論是天鵝湖或是胡桃鉗,都可看出柴可夫斯基譜寫圓舞曲的深厚功力,但是與以往不同的,這是一個不規則拍子的舞曲,有人甚至稱它為「跛腳的舞曲」,結構上,這是一個大規模的三段體,樂章一開頭就奏出流暢的五拍子舞曲旋律,中段為類似和聲式的音型,配合著低音管、低音大提琴與定音鼓的持續的、打拍子似的D音,之後主旋律再度出現將音樂拉回前段落,最後在尾奏中弱音結束。

第三樂章,極快的快板

進行曲的風格,樂章中有兩個素材,其一是一連串三連音組成的跳躍動機,另一個是由雙簧管領軍,再接給長號的進行曲旋律,兩個素材互相穿插以及同時出現製造出快樂、勝利的氣氛,最後是一個十分有力的結束。這個樂章通常會造成觀眾的一個誤解,由於樂章在歡樂壯麗中結束,使得觀眾誤以為交響曲就在此結束了而開始鼓掌,但是沒想到故事並沒有在此告一個段落。

第四樂章,哀傷的慢板接行板

這個交響曲非比尋常的以慢速度終結,但是這樣的安排卻使得這個樂章與第一樂章相呼應,整個交響曲像是英雄的悲歌,從命運的動機到愛情的掙扎,經歷了跛腳的舞蹈以及勝利的進行曲,原以為就此快樂的結束,結果竟然是痛苦的哀號。這個樂章有個與第一樂章的動機相呼應的走向,就是音樂不斷的升高,不斷的加速,卻在幾乎到達頂端時立刻向下崩跌。而下行的主旋律不斷的反覆出現,似乎心中的控訴不斷,接近尾聲之處長號的和聲再度出現,之後音樂更加的下沉,直到最後安靜的結束。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rnman1965&aid=5496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