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2013/08/19 16:12:27瀏覽5039|回應0|推薦0

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協奏曲

 

背景

1877年,柴可夫斯基經歷了一段痛苦的婚姻,為了療傷止痛,他與弟弟遠赴歐洲旅行,最後落腳瑞士的克拉倫Clarens,隔年年初,他的學生以及好友,小提琴家柯帖克Iosif Kotek來訪,這一段時期,兩人一起彈奏了許多小提琴樂曲,其中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拉羅的西班牙交響曲,這刺激了他想要創作小提琴協奏曲的強烈慾望,於是在柯帖克的協助之下,他很迅速的,以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這部作品,根據他與贊助人以及好友-梅克夫人的信件,三月十九號已經開始著手創作,三月廿二日完成了第一樂章,次日開始第二樂章,三月廿六日,他告訴梅克夫人「已經進入終曲樂章了」,到了三月廿八日,他「完成了這首協奏曲,接下來需要騰稿,還要作多次演練,然後為管弦樂譜曲.」。

之後,柴可夫斯基與柯帖克在柴可夫斯基的弟弟面前演奏了這首曲子,大家都對第一、三樂章滿意,但是對於原本的「行板」第二樂章不滿意,於是柴可夫斯基寫了一個新的行板樂章,至於原本的行板樂章,他並沒有棄之不用,而是另外加了兩首小提琴曲而組成一個組曲,稱為Souvenir d'un lieu cher(美好地方的回憶)

原本,這首小提琴協奏曲是要提獻給柯帖克,但是柯帖克始終認為這首曲子無法演奏,並且兩人的關係出現裂痕,作曲家於是將這首曲子轉獻給當時俄羅斯的小提琴大師奧爾(Leopold Auer),並且預定首演日期為1879三月廿二日,但是同樣的,奧爾也認為這首曲子太過艱深,無法演奏,這首曲子又沉寂了兩年,直到1881十二月四日,才由布洛德斯基(Adolph Brodsky)與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在維也納首次以小提琴與交響樂團的完整風貌演出,由於這場演出極為成功,獲得如雷的掌聲,並且得到樂評家的讚賞,這首曲子終於獲得它應得的地位。而布洛德斯基成為這首協奏曲的最終提獻人。至於奧爾,雖然錯過了首演這首曲子的契機,但是當他了解到這首曲子所獲得的好評,也轉而支持這首曲子,並且將它介紹給學生演出,在他的學生中,演出這首最著名的包括了海飛茲。

解說

這首曲子共分三個樂章,第一樂章為中庸的快板,奏鳴曲式,D大調,第二樂章為悲歌,行板,G小調,不間斷的進入第三樂章,第三樂章為極其活潑的快板,D大調。全首樂曲表現了小提琴之所以成為獨奏樂器所應有的絢麗技巧,也更呈現出小提琴的歌謠優美的一面,因此成為小提琴協奏曲中的經典曲目。

第一樂章

與他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類似的,第一樂章開頭的一段序奏與第一樂章主要內容一點關係都沒有,似乎只是單純的序樂,之後小提琴聲部帶來與主題有關的節奏動機,獨奏的進入則以無伴奏的華彩樂段開始,之後進入主題部份,兩個主題貫穿整個樂章,這兩個主題都是企圖要表現小提琴抒情的一面,裝飾奏(cadenza)置於樂章的中間,之後可算是再現部,最後以加快速度的方式結束樂章。

(第一主題)

(第二主題)

第二樂章

第二樂章是個悲歌,獨奏小提琴以加上弱音器的型態奏出優美感傷的旋律。作曲家特意的選擇G小調,是要突顯小提琴溫柔的一面,但是作曲家並沒有如一般預期的,將樂章終止在G小調的和弦上,反而將樂章朝向D大調,終於,沒有間斷的在一個強音之後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在強音和弦之後立刻開始一段樂團合奏,這段合奏預先告知即將由獨奏小提琴帶來的第一個主題的動機,之後獨奏者以一段無伴奏的華彩樂段開始,並且導入第一主題:

(第一主題)

第一主題部分是個生動的俄羅斯民謠風格舞曲,獨奏小提琴與樂團之間,或是主奏或是伴奏,互相交換腳色,獨奏則不斷的表現快速絢麗的技巧,第二主題部份也是一個典型的民謠舞曲風格段落,獨奏在開始演奏的時候,低音管奏出了一個對旋律:

(第二主題與低音管對旋律及伴奏)

之後速度加快,進入狂野的舞蹈。樂章的中間段落呈現出對比性的慢速與沉靜,獨奏與木管有多次對話,之後樂曲有變快回到第一主題,最後激昂的結束。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rnman1965&aid=8187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