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德佛札克第八號交響曲
2015/10/10 14:06:02瀏覽7149|回應0|推薦1

Antonín Dvořák Symphony No. 8 in G major

德佛札克第八號交響曲

十九世紀的後半,民族主義興起,在音樂上有所謂的國民樂派來表明這種凸顯自己本國民族色彩,跳脫長久以來以德奧音樂為主導的音樂風格,在波希米亞地區有兩位作曲家被認為是波希米亞國民樂派的代表作曲家,一位是史麥坦納,另一位就是德佛札克,德佛札克在交響曲上面總共寫了九首,當然最有名的就是第九號「新世界」了,除此之外,第七號與第八號也是常常在音樂會中被聽到。188485年,他為倫敦愛樂交響樂團譜寫了第七號,這首曲子有深厚的布拉姆斯的影響,以及些許的英國風,而1893年的第九號,則是帶有濃厚的新大陸色彩,比較起來,第八號則是充滿了喜悅樂觀的波希米亞風格的交響曲。

第八號交響曲譜寫於1889年,當時他被接受進入波希米亞皇家科學文學與藝術學院,因此他也將這首曲子題獻給「法蘭茲˙約瑟夫皇帝為鼓勵文學藝術的的皇家波希米亞學院」。

這首充滿波希米亞風格交響曲是以傳統的四樂章交響曲結構譜寫成的,第一樂章為快板奏鳴曲式,第二樂章為慢板,第三樂章是個舞曲,第四樂章是不過分的快板,結構類似主題與變奏。

第一樂章可以聽到幾個主要旋律,將整個樂章的段落明顯的分辨出來,首先聽到的是序奏旋律,這個旋律在樂章中總共出現三次,第一次在樂章的一開始就聽到,由豎笛、低音管、法國號以及大提琴奏出,第二次的出現,以同樣的樂器組合模式,表示發展部的來到,到了再現部,這個旋律由小號強烈的奏出。這個樂章是由G小調開始的,到了序奏結束要進入第一主題之前就入G大調,如此帶入第一主題,第一主題由長笛演奏,之後經過了這個第一主題與序奏主題的動機發展反覆,來到第二主題,由長笛與豎笛演奏,弦樂聲部則以三連音的音型伴奏。這樣的配置到了再現部的時候,做了稍許的修改,再現部的第一主題由英國管奏出,這是作曲家第一次使用這個樂器,因為這次的使用,讓德弗札克在日後可以更放心的使用這個樂器,而再現部的第二主題則是只由豎笛吹奏旋律,長笛擔任相對樂句的演奏。

德弗札克第八第一樂章序奏

第二樂章為慢板抒情的樂章,第一個段落是由一個非常短的旋律奏出,之後的音樂都是從這個旋律動機演變發展出來的,而到了第二部份,主要的動機,一個是小提琴不斷重複演出的下行音階動機,另一個就是長笛與雙簧管奏出的旋律。其中我們還會聽到小提琴首席奏出一段獨奏,緊接著隨著音量的逐漸加溫以及下行音階動機的不斷重複進入樂章的最高潮,以第一段落的旋律為基礎作出恢弘的聲響,1863年,華格那曾經作客布拉格指揮演出,德弗札克當時在樂團中演出,相信受到很深的影響,在這裡就可以看出來,隨後進入樂章的發展段落,兩個主題動機做各樣的發展,不斷的激盪來回,似乎表達出人內心的掙扎,之後再回到第二個部份的段落,有學者在這個樂章中看到貝多芬英雄交響曲中送葬進行曲的規模與結構,只是把調性與主從關係做了對調,之後進入尾奏,把一切掙扎做了平靜的解決,在小提琴與小號的對應聲中結束。

第三樂章是個充滿斯拉夫風情的舞蹈樂章,可以分為ABA加上尾奏幾個段落,A段落的旋律深深的吸引眾人的目光,時常在電影電視的配樂中出現,甚至還曾被選做廣播音樂節目的片頭音樂,B段落的旋律由長笛與雙管奏出,弦樂與定音鼓以固定重複的節奏音型伴奏,更是令人著迷,而到了尾奏,則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風情,據說是取自德弗札克的一部歌劇「頑固的戀人(1874)」。

第四樂章是個變奏曲樂章,由小號的號角聲開始,指揮家庫貝利克曾經在這首交響曲的排練中說過:「先生們,在波希米亞,小號從來不是用來宣戰的,而是呼喚人們來跳舞的。」主題由大提琴奏出,之後有六次明顯的變奏,每個變奏段落都有不同方式的反覆,其中使用了和聲、對位、賦格等等寫作手法,並且安排了精采的樂器獨奏段落,法國號聲部的咆哮更是特色,副旋律部分由木管聲部奏出,充分展露出斯拉夫舞蹈的精神,這個副旋律也是引申自主旋律,到了最後漸漸安靜的氣氛中,突然激動的樂音再起,結束整個樂曲。從整體結構來看,德弗札克的這首交響曲受到貝多芬英雄交響曲的啟發極深,尤其是第二樂章到第四樂章的處理方式,都可當做得弗札克對貝多芬的致敬。

【第四樂章開頭號角】

【第四樂章主旋律】

【第四樂章副旋律】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rnman1965&aid=3269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