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11/18 21:51:04瀏覽700|回應0|推薦1 | |
前言 著名的經典電影-阿瑪迪斯之中有一幕,讓老編我感觸良多,那是在影片快結束時,薩里埃耶向神父敘述了所有的故事之後,在神父驚訝不知所措的神情中,他被推出房間,在精神病院的走道上告訴病患說,不用找天主懺悔尋求赦免了,找他吧,他就是一切庸才的救主,他可以拯救一切庸才。 其實在音樂史的評價上,薩里埃耶並不算真正的庸才之輩,甚至在歷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與貢獻,同樣的,在巴哈、韓德爾、海頓、莫札特的同時間,有數不清的作曲家,或許因為才情、機遇或是其他因素,當時或許頗有名氣,卻隨這時間的過去漸漸的被大家所淡忘,而他們在音樂的發展、教育傳承上或多或少的有一定的貢獻,接下來就容老編我花些篇幅來介紹這些不太出名的音樂家。 (Johann) Christoph Graupner 格勞普納 出生於1683年,去世於1760年,老編會注意到這個人,是因為多年前在準備上課教材時,發現到此人與巴哈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巴哈在申請萊比錫市的音樂工作時,被列為三位申請者的第三名,第一名是泰勒曼,第二名則是這位格勞普納先生,只是當時所能找到有關此人的資料實在不多,甚至還看到一則啟事,希望有人能提供此人的肖像,表示這位音樂家已經消失在歷史中。多年後,突然在一些討論木管樂器發展與名曲介紹中看到這個名字,這引起老編的興趣,重新做了些搜尋,這下子大有斬獲,原來這位先生還頗有來歷。 年輕的時候,他就在萊比錫居住過,當時他是萊比錫大學的法律學生(有沒有覺得很有趣,有不少作曲家是先學法律的?)後來他進入聖湯瑪斯學校學音樂,1705年,他離開萊比錫,到漢堡歌劇院的樂團任大鍵琴手,很巧合的,韓德爾也在同一個樂團任小提琴手,這段時間,除了演奏大鍵琴,他也作曲,寫了六首歌劇。1709年,他轉到Hesse-Darmstadt 宮廷任職,並且在1711年成為宮廷樂團首席,一直到退休。 大約在1710年代中間,Darmstadt宮廷面臨經濟上的壓力,決定要刪減音樂方面的支出,連帶的音樂家的薪水也被削減,格勞普納為了要養家活口,決定向外找出路,1723年,他申請萊比錫市音樂家的工作,當時的第一順位是泰勒曼,因為取得原來所工作的漢堡宮廷在薪水方面的優厚保證,不來了,他是第二順位,即將卸任的萊比錫音樂家-庫勞(Johann Kuhnau),是他過去的老師,在申請時提供的作品-聖母讚歌,無論在風格、寫作方式都與老師相近,所以理所當然的非他莫屬,但是Darmstadt的領主知道他要離職,立刻歸還所欠的薪資,並且還承諾加薪,於是他也就不來了,於是萊比錫的工作職缺就由第三名,也是最後一名-巴哈擔任了,當他知道巴哈要去任職,他還寫了一封信給萊比錫市議會,盛讚巴哈無論在管風琴的演奏、對教會音樂的認識以及合唱音樂的寫作都十分優秀,並且是一位「對所交待的任務會認真適當的完成的人。」 後代對格勞普納的評價是他是一位勤勞、多產卻又謙卑的音樂家,甚至要求家人在他死後把所有的作品銷毀,去世之後,宮廷與他的後代之間發生了一場作品所有權的法律戰,所幸宮廷獲得勝訴,他的作品得以保存下來。 與巴哈、韓德爾相似的,這位作曲家晚年失明,留下來將近兩千部作品,其中教會清唱劇約1400部,歌劇八首,交響曲一百多首,其中的編制已經包括了定音鼓,另外留下為數眾多的器樂獨奏曲與三重奏鳴曲,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有為了柔音管oboe d'amore、古中提琴viola d'amore、古單簧管chalumeau等稀有樂器而寫的樂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qrCxcTE1z0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