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2/06 22:35:03瀏覽2035|回應0|推薦1 | |
貝多芬 莊嚴彌撒 D大調,作品編號123 西元1819年,貝多芬的好友-魯道夫大公被任命為摩拉維亞歐姆茲大主教,為了感念這位長年的贊助人以及好友兼學生的友情,貝多芬主動提出要為了大公的就職大典譜寫一首彌撒曲,貝多芬從1819年開始著手譜曲,為了力求慎重,貝多芬在教會禮儀以及音樂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除了手邊擁有的古樂書籍,他也進入大公的圖書館苦讀,這些鑽研的成果可以在彌撒曲的寫作中看的到。 但是這首彌撒並沒有如預期的趕上大公的就職儀式,隨著寫作的進行,這首彌撒的規模變的越來越巨大,這期間再加上要處理姪子的收養官司,以及身體因素,更拖延了這首曲子的完成,以至於直到1823年,這首規模宏偉的彌撒曲才完成。這段時間,他還完成了第九號交響曲。 這首彌撒曲於1824年 貝多芬譜寫這首彌撒曲的態度可說是十分的嚴肅,他將它視為自己的信仰告白,甚至可以擴張為全人類的信仰告白,也因此,這首彌撒曲不僅客觀的進行宗教禮儀的敘述,更到處可見他個人的信仰觀點。在慈悲經的開頭,貝多芬寫上「Von Herzen-Möge es wieder zu Herzen gehen!發自此心-願它進入人心」,另外在慈悲經以及歡呼歌亦可看到所寫的「Mit Andacht全心全意」,貝多芬在徵求訂購的時候,公開宣稱這是他最成功的曲子(l’ oeuvre le plus accompli),這是他在其他曲子上面不曾出現的。今日,這首彌撒曲已經在歷史上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這不僅在於它的規模宏大,也在於它特殊的聲響,對人聲以及樂器的使用,更在它的結構、對於經文的處理、對旋律動機的運用不同於以往。而關於這首樂曲的演奏詮釋,是所有音樂家的一大挑戰。音樂學者稱它為一首有五個樂章,以彌撒經文的合唱交響曲,應當一點也不為過。 從音樂的解析來看,貝多芬在這首曲子的寫作上有一些特點,首先是,他不突出明顯易聽的旋律,第二,他的段落的聯接不是傳統的,除此之外,他並沒有為獨唱家譜寫詠嘆調式的獨唱樂段,取而代之的,是獨唱群與合唱之間的對唱,這好比巴洛克時期的「大協奏曲」風格。這首彌撒也表現了貝多芬晚年作品常見風格,比方說,默想式的音樂、對於簡短動機的極盡變化使用以及對於賦格對位技巧的大量使用等等。 慈悲經Kyrie 如同歌詞所表現的,這是一個三個段落的樂章,第一個段落Kyrie eleison(上主,求祢垂憐),由樂團的合奏開始,貝多芬很巧妙得預先告知了合唱以及獨唱將要唱出的主要動機,由樂團首先奏出合唱團的合聲式Kyrie動機 再由單簧管隨後吹奏出獨唱的旋律性Kyrie動機。 這段樂團前奏長達廿小節,之後合唱與獨唱群正式進入,合唱與獨唱以互相呼應的方式發出向上主的呼求,這如同禮拜中主領者與會眾前後呼應向上主發出呼求,合唱團以一次比一次高的方式發出祈求,獨唱則在每次呼求之間發出回應,先是男高音,後是女高音,最後一次由女中音回應之後直接帶入求祢垂憐的樂句,並且獨唱群從此退場,直到基督段落,整個垂憐經的第一個段落可以說是以合唱為主體的段落。 到了垂憐經的第二個段落Christe eleison(基督,求祢垂憐),調性由原本的D大調轉為b小調,拍號由2/2拍變為3/2拍,首先的兩個小節由樂團奏出兩個動機,分別是木管以及弦樂的二分音符動機,代表的是經文中的「基督」動機,以及同一時間的法國號與低音管的四分音符動機,代表的是「求祢垂憐」, 之後隨即進入獨唱群,由女高音唱出完整的樂句,男高音則同時唱出求祢垂憐,隨後再由女中音以及男低音跟進,合唱在十六小節之後進入,形成合唱與獨唱群前後呼應的景況,之後進入第三個段落,與第一個段落相似,最後在極弱的和聲中結束。 羔羊讚Agnus Dei 這是一個段落與樂思非常複雜的樂章,全樂章可以依速度記號以及拍號、調號的改變而大致分為七個段落,以dona nobis pacem(求祢賜給我們平安)為主軸,將羔羊讚的歌詞做重複性的交叉運用。 羔羊讚的經文為: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 除免世罪的上帝羔羊,求祢垂憐我們。 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dona nobis pacem. 除免世罪的上帝羔羊,求祢賜給我們平安。 音樂由B小調、慢板4/4拍開始,法國號與單簧管的合聲製造出灰暗的氣氛,單簧管點出獨唱的主要動機,之後男低音獨唱唱出第一句的經文,合唱團的男生聲部共分四部做回應。女中音在樂團的五小節間奏之後再度唱出第一句經文,男高音隨後模仿性的插入,合唱團的男生四部再加上女中音聲部則繼續擔任回應的腳色,這一次女中音在求祢垂憐miserere nobis的發展上更多。第一句經文第三次的出現則是由四位獨唱擔任,而四部的合唱則不斷的重複回應求祢垂憐miserere nobis。之後在合唱唱出上帝羔羊Agnus Dei之後進入第二個段落。 如果仔細對照拉丁經文的排列與貝多芬的安排,會發現到原本是經文重複一次,進入第二句,但是貝多芬卻是第一句演唱三次才進入第二句,並且由「上帝羔羊Agnus Dei」直接跳到「求祢賜給我們平安dona nobis pacem」,這一句dona nobis pacem就成為第二個段落的主題。這第二個段落拍號轉為6/8拍,速度記為「活潑的稍快板Allegretto vivace」,合唱團多次重複的演唱dona nobis pacem為重心,其中pacem(平安)一字的重複強調,也是在表達貝多芬在這一段落特別下的一個標題「Bitte un innern und äussern Frieden祈求內在和外在的安寧」,而在合唱以對位方式演唱平安這個字的同時,樂團則用一連串的十六分音符與八分音符,以低音弦樂器與小提琴、木管與弦樂器交替出現的方式來配奏,獨唱群則在快要轉換到下一個段落的時候才出現。 第三個段落由小號與定音鼓的戰爭號角為主軸,似乎象徵祈求平安被戰爭的聲音打斷,但是在零散的號角聲中,聽到女中音獨唱以及男高音獨唱以宣敘調的方式唱出經文第一句的呼求:「Agnus Dei, qui tollis peccata mundi, miserere nobis.」,最後由女高音獨唱再度將音樂拉回「Agnus Dei, dona nobis pacem(上帝羔羊,求祢賜給我們平安)」的樂段,這次由獨唱群為主,唱出dona nobis pacem,隨後由合唱以小賦格的方式再唱出dona nobis pacem,這一段旋律取材自韓德爾的「彌賽亞」哈利路亞合唱中的「And He shall reign forever and ever」。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