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1/02 20:42:40瀏覽2010|回應0|推薦3 | |
貝多芬第六號交響曲「田園」 Symphony No. 6 in F Major, Op. 68 (Pastoral) 創作:1807年至1808年 首演:1808年12月22日於維也納劇院Theater an der Wien 創作與演出 貝多芬的第六號交響曲,創作於1807年秋季到1808年年初之間,而最早的構想,可以追朔到1803年,在筆記本中已經記下了「溪邊的呢喃murmur of the brook」 的原始音形。 而這首交響曲首演於1808年的12月22日,這場演出可以說是維也納音樂演出歷史上最值得紀錄的一件大事,因為這場在維也納劇院的音樂會,除了這首交響曲,還首演了第五號「命運」交響曲(並且不知道是不是貝多芬自己的失誤,在節目單上面將第五號標為第六號,第六號標為第五號),其他曲目還包括了:第四號鋼琴協奏曲(自己獨奏指揮)、合唱幻想曲、一首詠嘆調、C大調彌撒的兩個樂章以及一首鋼琴即興曲,可以想像這場音樂會有多長。關於1808年12月22日這場音樂會的描述,請參考以下這個連結: http://blog.udn.com/hornman1965/155034822
關於標題 無論是海頓、莫札特乃至於貝多芬的前五首交響曲,交響曲的寫作絕大多數是以無標題的純音樂方式寫作的,現在我們所看到有標題的交響曲也大多是後人加上去的,而這首第六號交響曲,是貝多芬自己標上去的,在樂譜上,他是這樣寫的:【田園交響曲,鄉間生活的回憶。這並不是音畫,更重視感情的表現。"more the expression of feeling than painting"】不只是這樣,在每個樂章前面,他也加上標題,分別是: 第一樂章:初睹田園景色時的愉快心情。Erwachen heiterer Empfindungen bei der Ankunft auf dem Lande 第二樂章:溪畔景色。Szene am Bach 第三樂章:村人快樂的集會。Lustiges Zusammensein der Landleute 第四樂章:雷電、暴風雨。Gewitter, Sturm 第五樂章:牧歌,暴風雨後的頌歌。Hirtengesang. Frohe und dankbare Gefühle nach dem Sturm 這樣的為每個樂章寫下文字的描述,也是極其罕見,不過他並不是開風氣之先的,在他之前有一位作曲家名叫Justin Heinrich Knecht,他曾經寫了一首【為了十五把樂器的交響曲Portrait musical de la nature】,同樣也是一首對於大自然的音樂素描,也是五個樂章,並且也為每個樂章寫下標題,這首曲子在1783年的一本雜誌上做了宣傳,在同一頁的廣告上也刊登了貝多芬很早期的三首鋼琴奏鳴曲(Wo.047),當時貝多芬12歲,一般相信貝多芬也注意到這首曲子的介紹,因此在田園交響曲音樂上或許沒有受到這位前輩的影響,但是標題的方式確實是得到靈感。 (Justin Heinrich Knecht:Portrait musical de la nature的音樂連結)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