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柴可夫斯基第四號交響曲
2021/01/18 09:02:06瀏覽3342|回應0|推薦2

Tchaikovsky Symphony No. 4 in F minor, op. 36

西元1877年,對柴可夫斯基來講是個充滿壓力緊張的一年:忙碌的莫斯科音樂院教職,佔用了他許多的時間精力,使得他無法全心在作曲上;一場婚姻帶給他致命的傷害。在這其中,唯一也是最重要的支柱,是與贊助人-梅克夫人(Nadezhda von Meck)之間的關係。梅克夫人與柴可夫斯基之間的關係是從1866年的十二月開始,將近十四年的期間,兩人從沒見過面,彼此之間的溝通是藉著筆談,梅克夫人因著對柴可夫斯基音樂的熱愛而成為他長期的贊助人,兩人之間的信件成為研究作曲家生平與作品的珍貴史料。

1877年五月一日寫給梅克夫人的信中,柴可夫斯基提到他正在譜寫一首交響曲,並且熱切的希望題獻給她,這是作曲家第一次提到這首第四號交響曲。在往後兩人的通信中,柴可夫斯基不時的向梅克夫人報告寫作的進度,並且以「您的交響曲」「我們的交響曲」來稱呼這首曲子,而從梅克夫人的回信中也看到一方面她很關心這首交響曲的狀況與其中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表達了不希望在樂譜上看到自己名字的想法。

在這段譜寫交響曲的同時,有兩件事影響到交響曲寫作的進度,一是歌劇「尤金˙奧尼根Eugene Onegin」的寫作,另一件事就是他的婚姻,可能是譜寫歌劇時非常融入歌劇劇情的影響,他沒有考慮清楚就答應了一樁婚事,這個婚姻令他痛苦萬分,數度想要自殺,這樣的狀況,一直到他躲到姊姊的家中才好轉。但是到了十一月,柴可夫斯基與妻子會面,這次的會面再度使他緊張,影響到他的精神狀況,婚姻與歌劇寫作兩件事的相互影響,一再延宕這首交響曲的完成,一直到當年的十二月,這首交響曲終於完成,而在1878年的二月十日,由尼可拉斯˙鲁賓斯坦(Nicholas Rubinstein)指揮首演,這場演出並不成功,但是到了十一月,在聖彼得堡的演出卻得到空前的歡迎,樂譜則是到1880八月才出版,提獻標題如梅克夫人所要求的,寫為「給我最好的朋友To my best friend」。

第一樂章

許多人會將這首交響曲與貝多芬的第五號「命運」交響曲做對照,一方面,是因為交響曲最開頭的銅管號角聲與貝多芬的命運動機在氣勢上很類似,另一方面,柴可夫斯基自己也提到「這個序奏是整個交響曲的起點,毫無疑問的就是中心思想,這就是命運,這個命運的力量攔阻我們在成功時穫得快樂,平安與滿足不會完全,命運如同一把被細繩懸在半空中的刀,在我們歡喜快樂時隨時隨地會墜落下來,我們唯有逃入虛空的夢境中享受快樂,但是,命運會隨時喚醒我們,因此,人生就是在殘酷的現實、短暫的幻影與虛幻的快樂中不斷的轉換。」這是作曲家自己所描述的第一樂章。因此我們可以聽到序奏的法國號號角,這個命運的號角不斷的在樂章中出現,好像在提醒我們命運的殘酷與實際(見譜例一),在序樂的最後單簧管與低音管重複出現的兩個音預示了第一主題的旋律。中板開始的第一主題(見譜例二),重複演奏多次,但是每次演奏時,伴奏都是不同節奏的形式,整體而言,不規則的節奏像是切分音方式的節奏是特色,帶來緊張不安的氣氛,除了在伴奏形式的變化,作曲家更是應用了倒影的手法,將旋律做反方向的處理,造成另一種緊張的情緒。到了第一主題的最後藉著低音管的連接樂句引入第二主題,第二主題由豎笛奏出,這個主題引申出的大提琴對旋律卻是這個段落的主角,這個旋律發展出類似華爾茲的風格(見譜例三),並且在之後因為定音鼓奏出好像頑固低音的模式而產生了像是波麗路舞曲一般的風華,而這個悠閒的舞蹈沒有持續多久,隨著氣氛的增溫,一段豪邁凱旋一般的旋律奏出了(見譜例四),這段旋律在全樂章中只有這裡有,在再現部之中沒有出現。在再現部第二主題的後半,在不斷的緊張不安的情緒增溫之中,突然由木管奏出一段溫暖的歌調,但是這個歌調伴隨的卻是第一主題的動機,並且只是驚鴻一瞥,如同在之前出現的另一個旋律一般。這似乎表達了一切的輝煌與安逸都是暫時的,唯有命運的殘酷是真實的。最後速度加快,結束整個樂章。

(譜例一:命運的號角)

(譜例二:第一主題)

(譜例三:大提琴旋律)

(譜例四:凱旋的旋律)

 

 

第二樂章

                「在工作之後;當你晚上一個人獨坐時,一種憂鬱的感覺臨到你…..許多事務飛到記憶中,有的是快樂的時光,也有難過的記憶,這些事都在過去的記憶中,無論是甜蜜或是傷心都消失在過去中。」

在這個樂章中,貫穿全樂章的是一段憂鬱的歌謠,作曲家首先由雙簧管奏出這段歌謠,之後交給大提琴,隨後進入主題的第二部份旋律,由全樂團演奏,之後在一連串十六分音符的配奏之下主旋律又出現,由低音管奏出,在交給小提琴與中提琴的齊奏,並且高因木管奏出十六分音符的配奏,在這裡,已經看到柴可夫斯基細膩的樂器音色調配手法了。在樂章的中間段落,速度轉快帶來了一些甜蜜快樂的氣氛。但是沒多久,又回到憂鬱的主旋律部份,由小提琴奏出,木管樂器以零星的快速音符來配奏,在樂章的尾奏部分,各個樂器分別的奏出主旋律的片段,並且做了一些自由的發揮,惟獨大提琴與低音管做了較完整的樂句呈現。

第三樂章

                這個樂章「沒有表達特殊的情緒,想像一個喝了一點酒的人,腦中閃過一張張畫面,各式的綺想…..不帶歡喜或是悲傷……讓妳的想像力沒有拘束的奔馳著,在這其中,妳突然回憶起農民的嬉鬧、街頭的歌聲、不遠處部隊行進經過……這些圖像彼此之間沒有關係,不是真實的,是奇特的、狂野的、沒有條理的。

如同作曲家所陳述的,這個樂章很明顯的分割成幾個段落,每個段落的個性明顯突出,看起來各不相干,又很巧妙的被連接在一起。第一個段落是弦樂的撥奏,第二個段落是由雙簧管起始的木管聲部段落,隨後銅管聲部段落進入,但是在當中又可以聽到單簧管奏出木管段落的旋律,之後木管樂器奏出弦樂撥奏的旋律將弦樂聲部的撥奏段落整個帶入,最後,三個樂器聲部的旋律片段穿插式的出現,結束這個樂章。

第四樂章

                如果你無法為自己找到快樂的原因,看看其他人吧!進到人群中,看他們有多快樂,完全的融入他們歡喜的氣氛中。這是一張慶典中歡樂的圖片。在你正在愉快的欣賞他們的快樂時,無法避免的命運又再度出現,提醒你它的存在,噢!他們真高興啊!看他們的直接與單純,多幸運啊!這告訴你,這世界不是只有傷心難過,簡單但是強烈的快樂是存在的,就從他們的歡樂中找到快樂吧,生命是可以承受的。

作曲家在這個樂章要表達的就是這種克服現實憂慮的快樂。全樂章表現出熱鬧歡樂的氣氛。除了定音鼓,也使用了拔、三角鐵與大鼓三樣打擊樂器。這個樂章有三個旋律,第一個是樂章開頭的鐘鼓齊揚與一連串的十六分音符,第二個是一首俄羅斯民謠的旋律「在原野,一顆白樺樹站立著。」(見譜例五),第三是一段熱鬧的慶典舞蹈音樂,在喧嘩熱鬧到最頂點的時候,命運的號角聲突然響起,並且帶來些許的沉默與鬱悶,但是很快的,法國號的快樂慶典樂聲響起,歡樂的樂聲又重新出發,就這樣速度加快的進入結尾。

(譜例五:俄羅斯民謠旋律)

接下來就讓我們來聽伯恩斯坦所指揮的演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yT3F0rlhYY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rnman1965&aid=15546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