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華格納的《威森頓克的五首詩歌》與〈伊索德愛之死〉
2021/08/21 10:35:18瀏覽1316|回應0|推薦1

華格納的《威森頓克的五首詩歌》與〈伊索德愛之死〉

華格納的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寫作於18571859之間,他的「威森頓克的五首詩歌Wesendonck-Lieder」也是寫于1857年,這兩首作品,因為華格納的個人因素,常常被學者拿出來一併討論。華格納早在1854年就開始著手預備「崔斯坦」的寫作,當時的華格納,因為參與革命被當局通緝,甚至懸賞要華格納的人頭,不但性命不保,在經濟上也是積欠大筆債務,瑞士的富商奧圖˙威森頓克(Otto Wesendonck)不但慷慨的贊助他,還提供蘇黎世的房子給華格納與他的妻子Minna居住,但是華格納的回報,卻是與富商的妻子-瑪蒂德Mathilde Wesendonck發展出一段戀情,而華格納的五首威森頓克詩歌的歌詞,就是瑪蒂德寫的詩。1857年十二月23日,瑪蒂德生日當天,華格納以室內樂的形式演奏了這五首詩中間的Träume ()當作禮物送給她,之後,華格納又將「崔斯坦」的第一幕草稿當作新年禮物送給瑪蒂德,這個舉動讓奧圖十分不悅。學者相信,這段地下情從1852年就開始,最後可以說是悲劇性的結束,許多人好奇,威森頓克先生是否知道這段戀情如果知道這件事,為什麼還願意繼續資助華格納?

在崔斯坦與伊索德之中,崔斯坦深愛著伊索德,伊索德卻是他叔父,也是所效忠的領主馬克國王(King Marke)的妻子,這使的他在兒女私情與對雇主的忠誠之中掙扎不已,這似乎也是作曲家個人生活的寫照。1854年十二月,華格納在寫給李斯特的信中提到在現實生活中,他從沒「享受過一份真正快樂的愛情」,他想要「在這個最美麗的夢想上豎立另一個里程碑,從頭到末了的,對這樣的這個愛情的飢渴將要一次得到滿足」,他開始在思想醞釀崔斯坦與伊索德,「一部最簡單,同時也是血氣蓬勃的音樂創作」。

雖然在1854年就開始思想這樣的一部劇作,華格納到1857年才開始正式著手譜曲,而且這其中的意圖是很有趣的,在1856年,當他與樂譜商商討「尼貝隆指環」的出版計劃時,遇到挫折,他必須另外寫作一部簡單,適合在任何一座歌劇院製作演出的歌劇,這樣可以幫助他籌到錢,所選中的作品就是崔斯坦,然而事實上,當他開始寫作時,寫作計畫開始改變,這部作品竟然成為最難在舞台上演出的作品之一。這部作品雖然被認為與個人感情事件有關,但是寫作中,他卻是有意的跳脫這個因素,他於1857年開始寫作,主體部分在185859年完成,當時這段戀情已經結束,他也離開到威尼斯了。在劇情的發展上,他也做了改變,原本的忌妒轉化成為接納。

至於「威森頓克的五首詩歌Wesendonck-Lieder」,譜寫于1857年,遲至1862年才出版,在這當中,他兩次改變了五首歌的先後次序,最後的先後次序為:1.

Der Engel (天使)2. Stehe still! (暫停!)3. Im Treibhaus (在綠色房子裡,被引用在崔斯坦的第三幕中。)4. Schmerzen (痛楚)5. Träume (夢,被引用到第二幕中一個二重唱。)

事實上他原本也沒有將這當作一整套作品出版,最後要出版的原因,也是為了要還債,從另一個角度看,他並沒有要將它們公開發行的意圖,似乎這是他個人私生活領域的一部分,是他試圖要隱藏的一件事。這些歌曲是他在面對這份感情時藝術上的反應,其中兩首也被轉化在崔斯坦之中,這五首歌曲均為獨唱與鋼琴伴奏的編制,除了Träume ()有華格納的管弦樂版本之外,其餘的四首的管弦樂伴奏的版本,今日最常聽到的是Felix Mottl所編的版本。

第一首Der Engel (天使),歌詞敘述詩人從小聽過一個童話,就是天使會將天上的祝福轉為地上的陽光,將地上的眼淚、苦難化為祈禱帶到天上。樂曲可分為三段,前後兩段的伴奏音型是一樣的,描述的似乎是天使的飛翔(見譜例一),中間為斷奏的模式,處理的是三句以daß為開頭的歌詞。

(譜例一:主要伴奏模式)

第四首Schmerzen (痛楚),最開始的兩小節,樂團就將主調呈現出(見譜例二),全曲中獨唱與伴奏都以此發展出來。歌詞描述太陽承擔著苦難,從早晨開始哭泣,直到哭紅了眼,埋在大海中,但是又會明亮的升起,像是得勝的英雄,我為什麼要抱怨?為什麼要心中沉重?如果死亡帶來新生,苦難帶來幸福,我是多麼的感謝,為了大自然給我如此的痛楚。強烈的音量與節奏是主要的元素。

(譜例二:第四首主調)

「崔斯坦與伊索德」的故事,原本為古代柴爾特地方的傳說,後來經由十三世紀的詩人史特拉斯堡將它寫成詩作,在原本的故事裡崔斯坦將伊索德從克倫威爾帶來,要成為叔父馬克王的妻子,但是卻因為伊索德的使女獻上的愛情的毒藥而陷入熱戀,原本故事的結局是崔斯坦受重傷逃跑,伊索德在與他重逢後也氣絕身亡。而在華格納的劇本中,兩個人在吃了愛情的靈藥之前已經相愛,到了最後,馬克王知道並且接納了兩人之間的愛情,他還希望去為兩人祝福,可惜在他趕到時,崔斯坦已經死在伊索德的懷中,伊索德最後唱了著名的「愛之死」之後也氣絕身亡,留下無限悲悽。

這首「愛之死Liebestod」是全曲中最著名的詠嘆調。在這裡可以聽到華格納豐富的管絃樂語法,伊索德不斷的在問周圍的人「你沒看到他溫柔的微笑?沒看到他明亮的眼神?沒聽到他嘴唇發出美好的歌聲?」隨著情緒的激動,音樂不斷的擴張與消沉,幾個在全曲中出現過的動機也在這裡出現。首先在這裡出現的就是從第二幕出現的「愛與死」的動機(見譜例三),這個動機是這個詠嘆調中最常聽到的動機。第二個是「愛的昇華」的動機(見譜例四),也是來自第二幕,到了最後,從序曲就有的渴望的動機(見譜例五)也被安置在當中。

(譜例三:愛與死的動機)

(譜例四:愛的昇華動機)

(譜例五:渴望的動機)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ornman1965&aid=16674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