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3/10 09:34:46瀏覽1335|回應0|推薦7 | |
時間過得很快,公公已往生一年多。當心情隨著時間漸漸平復,透過文字整理,重新面對「老病死」的人生課題。
「病床上的公公如一截斷木,生命一日日流失,肉體一寸寸衰頹,任何醫療作為已不能逆轉、不能阻擋爸爸必需走的路, 11月29日寒流來襲的早上,婆婆依如平常到醫院探望,早已不方便言語的爸爸仍向她點頭用盡全力舉起右手打招呼,樂觀的婆婆認為,爸爸一定又像前幾次醫院發出病危通知後又順利度過難關,明天就是週末了,在台北兒子、媳婦、女兒就要回來了。」 「醫院給的血壓、脈博生命指數據我們的經驗評估,公公的最後一口氣可以等你們到下午五點多,但是,老先生選擇不見大家最後一面,提早於上午11:45離世。因為他體諒大家的辛苦與對人世間已無牽掛……。」當我們從台北奔赴虎尾時已下午2點多,親愛的爸爸已被往生被覆蓋,一路上的擔憂早已化為淚水潰提。 「爸爸雖然已走了,聽覺還在,你們輪流在爸爸的耳邊呼喚他,說:『我是XX,請爸爸(阿公)放心,我們會好好照顧媽媽,安心跟著觀世音菩薩的腳步到極樂世界……』」一個陌生誠懇穩重的聲音,猶如一股力量,稍稍安定正陷入傷心悲慟無法自已的我們。 如何辦好爸爸的身後事,是需要面對與處理。 傳統習俗繁複,如排山倒海而來,悲傷充斥我們的心,在茫然毫無頭緒,六神無主時,「龍巖」公司何興華禮儀師(以下稱禮儀師),從那一刻起,運用專業,與我們做有效的連結,冷靜適切的一步一步引導我們走出哀傷,給我們方向。 從臨終逢喪應進行之禮儀流程及準備用品,與提醒家屬應辦理的文件等各種注意事項,以及說明追思喪禮服務流程,都很細心的說明。 在治喪期間,家人都希望用「最好的方式」為爸爸做身後事。然而,五個手足雖同血緣,但因工作、婚嫁所居住的地方不同,所見所聞經驗不同,所衍繹出的觀點也不同。當發生意見分歧,禮儀師總是運用他敏銳的察覺能力,在未釀成情緒語言紛爭前,以高度的EQ站在客觀的立場為我們建立良好的溝通平台,得以經過討論再討論,讓大家顧全大局,達成共識,朝向順利為爸爸的治喪事宜進行。 例如: 之一:每天早晚拜飯的流程,禮儀師告訴大家,拜飯不是特定規定是誰才可以做,家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做,亦可採用輪流的方式。至於守靈,現在用的是環香,可以維持24小時,只要香火不斷,請大家好好的休息,治喪期間有許多瑣碎的大小事要處理,一定要維持精神與體力。 之二:繁複的傳統禮俗,有些必需要因應社會變遷做調整,例如,以前守孝要三年,後來是做七個七(49天),瞭解七七的意義時,配合大家的工作與就學,現實考量下,做較重要的頭七、三七、圓滿。然而,亙久不變的是要堅守我們對逝者的那一顆真誠虔敬的心。 之三:治喪期間,傳統習俗是家裡不能關燈,保持燈火通明,好讓逝者的魂魄能找到回家的路。然而,在現今資訊社會,鄉村也漸城市化,深夜後,萬家燈火,都會區,各個街道霓虹燈閃爍,猶如不夜城,大家可以深思這個「終日開燈」的習俗在現今這個社會的意義。 之四:公祭奠禮需選定孝服款式,擔任銀行經理的先生參加過多場同事、客戶的公祭,認為黑袍較莊嚴肅穆整齊,然而,經歷過公婆喪禮的小姑則認為,在南部就是應該是選擇「披麻帶孝」,何禮儀師發現意見有所不同時,他告訴大家,就他的工作經驗得到的數據,黑袍與披麻帶孝的選擇已各半,他客觀的建議,若以先生的工作性質,身著黑袍孝服會較適合。 之五:禮儀師在治喪期間提供全時段的諮詢服務,為家屬解答任何治喪事宜問題。包括家屬隨機想到的千奇百怪的問題,感念禮儀師以慎重的態度看待,不厭其煩耐心的說明。在幾次對話得到的回應過程,深深體會到「龍巖」專業給予我們家屬的安定力量。還有,在親臨喪宅提供服務的過程中,讓家屬對爸爸的喪事勾勒出一個具體的樣貌,在一次一次的交涉與討論中,我們漸漸放下悲傷的情緒,合力為親愛的爸爸做一場最隆重莊嚴的告別式。
「……」 等。 禮儀師從不會「規定」們應該怎麼做,對傳統的禮俗與家屬提出的要求,他總會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們各種禮俗背後代表的象徵意義,最後讓我們掌握精髓在大原則下選擇最妥善的方式。 針對家人為爸爸選擇的宗教儀式,禮儀師會根據當地特定風俗民情,說明當時的時代背景具代表的意義與現今因應之道,給予家屬一個「思考」空間,而非「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盲目跟從。 12月15日,公公周明賢在「龍巖」的團隊護持下,於虎尾惠來厝殯儀館「永樂廳」尊榮地走完祂的人生。 望著無垠的天空,感謝爸爸生前對我們的照顧,也感謝他用生命教導我們認識「死亡」,看似遙遠,卻又如此接近。死亡,是愛與被愛的人無條件、無止境地心靈擁抱時刻,共同成就了永恆的愛。體會到死亡只是形體的消失,生命還會以另一種方式存在。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