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革命三部曲
2006/08/11 17:34:51瀏覽930|回應2|推薦10

革命三部曲

東年 

比較適合參考於了解「革命」這個概念的,也許是西方的近代經驗;它畢竟不是本島在中國歷史或台灣歷史中,所認知的「改朝換代」而已。也許,認識近代西方陸續發生的三種大革命,也會有助於我們了解革命和政治革命的本質。

    古希臘的科學相當發達,但,在其後的中世紀,西方由神學統治,連理性思想的發展也停滯不前。

經過了這千年的黑暗,就是文藝復興的偉大時代;這時期,再度活絡的科學精神,產生了科學革命。人開始以科學方法認識自然界,改變了人在面對自然界,無知、妄想和迷信的狀態。

科學逐漸從哲學中分出物理、化學、天文學等等獨立學科,這些學科的系統化表現和演進,產生無數可見、可摸觸和可使用的創造、發明和經濟活動,使人見識且相信「革命」的效用。

科學方法和實踐,常能發生「預想」和「結果」的一致性,和生活中實際的「利益」也相符。所以,也開始被運用於宗教革命,重新解釋和調整人與上帝的關係、權利和義務。這樣的革命,解放了神職人員的特權,使人覺得無需層層相隔,而更接近上帝;上帝應許之地和相關的恩賜,也從茫然不知所在的烏何有之鄉,變成在人實際生活的腳踏處可以實現。因此,宗教革命雖然不像科學革命那樣放之四海皆準,大抵也是有效的革命。

在這樣的大革命環境中,「革命」這理念接下去被想運用在政治的領域;關於著名的法國大革命,就有研究學者認為是帶有宗教革命的特徵和方式。但是,問題在於宗教革命的主要關心和處理,是人本身的精神利益,而不在國家的法律、社會制度等等,相關個人實際利益和衝突的政治條件。

因此,發動相關政治革命的領袖或團體,無論古今中外,多會感慨──在古感慨:出師為捷身先死;在今感慨:革命尚未成攻,同志仍須努力…..而,1920年代台灣文協會成立宗旨書所描繪的本島,光景如昔黯淡,嗚呼哀哉依舊;192110月,蔣渭

…..現今的文明乃物質萬能的文明。現在的思想則呈混沌、險惡的情勢….我們台灣….孤懸海外,因此,時常不能跟隨世界的進步….「日本的海水通達歐美」之言,台灣海峽實在不但為東西南北之船舶所往來的關口,而同時又是世界思想遲早將匯合之處也….反過來看,現今島內的新道統尚未建設好,舊道德卻已經遂漸地衰退下去,因此,社會的制裁力失墬於地,人情僥薄,人人唯利是圖,無智蒙昧之細民固不待言,連身屬上流者也概以揣摩迎合為能事。以博取一身之榮達為最終目標….另一方面,青年人多安於眼前的小成,薄志弱行,更沒有確實的大志….沒有國士風度,而做盜賊的行為者亦有之。不但不能為國家、為國民或為人民水準的提高有所圖謀….一想到此,台灣的前途實在不禁令人寒心……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ghsea&aid=393651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革命的階段性工作
2006/10/02 10:43
看起來都是人間革命,要不革新觀念,要不革新統治階層,和自然的關係反而不大了呀?!

吳鳴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革命
2006/08/13 15:47

嘿!你寫這困難的文章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