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選總統
2008/03/21 00:41:49瀏覽1843|回應0|推薦13

定期在兩大黨的候選人中選出總統,有時也會是不容易的事,因為任何政治流派,就其概念來說,都會具有一定程度的模糊和爭議性;社會條件和條件的變化,也會對此有影響。 

定期在兩大完全對立的政黨候選人中選出總統,卻是很容易的,因為政黨和其成員會有一定可辨識的政治思想和政策。就政治而言,每個政黨都會有階級性;它主要是爭取社會階級中那一層或那幾層的利益是一定的。就經濟發展而言,是否一定要犧牲生活環境、生活品質,其絕對差異或程度妥協,也都是清楚可被民眾辨識的。以美國總統柯林頓來說(本島的新聞媒體只能讓我們認識他的緋聞)1998年初,英國首相布萊爾訪問美國,特別和柯林頓討論「第三條路」的問題。兩人一致同意要推行「第三條路」的理念成為國際運動,讓世界是中間偏左的。 

順便談談布萊爾,也可以讓我們更加認識政黨和成員其政治思想和政策的可辨識性….1997年,英國工黨在大選中以壓倒多數擊敗連續執政18年的保守黨。年僅44歲的布萊爾出任首相,成為二十世紀以來英國最年輕的首相。2001年和2005年英國兩次大選中,布萊爾獲得連任,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三次當選的工黨首相。

布萊爾政府,在經濟、社會的發展提出「第三條路」的理念,致力改善公共服務、發展經濟、促進社會公正。在政治,他推動權力下放,整頓中央和地方的關係;成立蘇格蘭和威爾斯地方議會,推動北愛爾蘭衝突各方達成和平協議,並成立北愛地方議會,組建北愛自治政府等。在經濟方面,他的政府採取系列措施,使英國經濟保持持續穩定增長,失業率和通貨膨脹率處於較低水平。在國際舞臺上,布萊爾政府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展開全方位外交。他主張英國積極參與歐洲統一的進程,並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積極鞏固與美國的特殊關係,也重視改善歐盟和俄羅斯的關係。1998年,布萊爾訪問中國,也將「第三條路」引進中國。2000年前後,兩岸的知識界對於「第三條路」都有相當的討論。如果我的記憶沒錯,陳水扁先生的總統競選文宣,也曾出現過「第三條路」這字眼。 

但是,2002年的法國總統大選,民眾選擇了極右的政黨,同時,歐洲有些左派執政的政黨也相繼在選舉中被逃淘汰;只剩下英國、德國、希臘和瑞典的左派政府還能執政。到了2006年,歐洲左派政府只剩下英國、希臘、西班牙和義大利。 

這樣,我們也可以明白,政黨政治無論左右,是被社會多數選擇的;政見無法達成或不符社會多數需要,只有被淘汰;民主政治,因此就像鐘擺。 

台灣的總統選舉,只有攻防無關緊要的議題,而沒有政見;可見台灣民主政治的發展,尚有極大的空間。今年兩黨總統候選人的穿著,更出現了陰陽五行的顏色,例如黃袍加身、九紫至尊、知白守黑簡直像封神演義的混戰….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ighsea&aid=1713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