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30 10:41:18瀏覽5523|回應6|推薦19 | |
獻給自己已老,而仍需照顧年邁雙親的朋友們,大家辛苦了! 中國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中人人稱頌的孝子、孝女,大多孝順了至多十載雙親即去世,青壯的孝子、孝女獲得美名後繼續自己的人生旅程。而這一代人,於父母五、六十歲開始負起照顧的責任,三、四十年後,自己也老了,卻仍需繼續照顧耄耋之年的雙親,除了無法清心度日,心頭還籠罩著遺憾,因為,兄弟姊妹們為了照顧父母之事,原本和睦的感情變了質。 自己已老卻仍需照顧父母的朋友們,請別鬱悶與埋怨,因為每家都一樣:手足們因照顧雙親之事而失和,盡責又慷慨的不見得被肯定,偶爾抱怨即被批評,不盡責的,以及住在遠方的,則大多滿口孝順。 年老的兒女照顧年邁的父母,這歷史上未曾發生的事正影響著許多家庭。
當父母不需照顧時,手足的感情融洽,當父母需要全時照顧與陪伴之後,手足的感情就起了變化,因為有了共同的責任,而每個人盡責的程度不同,做法與想法也不同,手足間爲了照顧雙親之事時起勃谿。 言語愈孝順的人行為愈不一致,口中常說:「父母老了,能做就儘量做,彼此不要計較」的,通常都不是主要照顧者。 住在遠方的都是「嘴上孝子」,嫌其他手足沒照顧好父母,自己卻不接去照顧(若真孝順,無論住得多遠都不是問題),偶爾回來探視,沒幾天就急著離開。 女兒們認為「照顧雙親是兒子的事」,常指責兄弟照顧不周,彷彿自己沒有一絲責任。 雙親不需照顧時,手足相聚可以天南地北地聊天,雙親需要全時照顧之後,手足之間的談話常聚焦於照顧父母之事,一談起來,總有人要表功(說自己為父母做了甚麼跟甚麼…)、說孝順的話(例如:捨不得將父母送養護機構),但要他照顧或有事要處理時,則忙不迭地推託(說自己沒辦法、不會、不懂,或很忙),那場景有如職場的虛偽與較勁。
有時與朋友聊起這話題,發現只要父母高齡仍在世的,情況都一樣,沒有例外。一位照顧母親多年的朋友告訴我:「說來不孝,母親走後我覺得鬆了一口氣。」沒照顧過雙親的人聽了真會說他不孝,懂得的人則感到心酸。
會向長年照顧年邁雙親的人說:「你們好幸福,還有父母陪伴」的人,大多是父母早逝或不曾照顧雙親的人。 有年邁雙親需要照顧的家庭,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做的比別人多,自己沒做的都有理由,昔日的手足感情隨著照顧雙親的歲月逐漸逝去。 「古稀之年的兒女照顧耄耋之年的父母」,這景象歷史上沒發生過,這課題沒有老師,自己學習面對與接受吧!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