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入則孝(弟子規四)
2010/08/08 11:40:09瀏覽787|回應1|推薦1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事情雖然很小,也不可擅自做主,不稟告父母。如果任意而行,便不合乎孝道。物品儘管很小很不值錢,也不可以私自藏起來,否則會傷到父母的心。

        古時候大多以農業為主,兒女媳婦全都住在一起,家中一切事務都是父母決定,家中的財物為全家人共有,因為古時候不像現在的取得這麼容易。所以大小事都一定要先請示父母,父母同意後才可以做,跟現在的小家庭是不同的,家中的東西也是如此,不可私自收藏起來,如果有一天被發現必然造成家庭糾紛,使父母傷心為難。在現代大家庭瓦解了,小家庭因為人數少,這問題或許較少發生,但取而代之的是工作團體,不論是公家機關或者是私人企業,如同古時的大家庭。在一個團體理面,一樣要遵守這些原則,公司有公司的規定要遵守,不可擅自妄為,這樣才能夠和睦相處。

        東晉時期有一位有名的學者陶侃,由於早年喪父,由母親撫養長大,二十歲做了陽縣吏,監管漁業。有一天陶侃託人帶了一罐鮓魚給母親想要盡一點孝心,想不到母親非常生氣,將東西封存退回,並寫信責備,信中責備:拿公家的東西是貪,貪是無止境的,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陶侃讀信之後非常慚愧,從此牢記母訓,奉公守法,成為晉朝有名的清官。封鮓教子成了流芳百世的美談並成為古訓。

        弟子規的這段話,現代人很難認同,都認為成年了什麼事情都應該自己做主,而不是由父母親決定的,等到了自己做了父母又埋怨為甚麼兒女長大了這麼不聽話。做子女的千萬不要讓父母親操心難過。做父母親的要嚴格教育兒女,三字經有云:養不教、父之過。對於兒女的品德教育要堅守管教之責,至於其他的可以不需要太過執著,有首打油詩是這樣寫的:

    人生就像一場戲,因為有緣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該去珍惜。
    為了小事發脾氣,回頭想想又何必。
    別人生氣我不氣,氣出病來無人替。
    我若氣死誰如意,況且傷神又費力。
    鄰居親朋不要比,兒孫瑣事由他去。
    吃苦享樂在一起,神仙羨慕好伴侶。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rt360&aid=4301187

 回應文章

王政和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自我文章推薦
2010/08/08 13:58

事雖小    勿擅為    苟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苟私藏    親心傷

這幾句話是目前大家常犯的毛病,常遇到許多人跟父母大呼小叫,跟父母生氣,有感而發,特別寫這篇文章,期待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