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入則孝(弟子規二)
2010/08/07 06:55:43瀏覽1825|回應0|推薦1

        入則孝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當父母親呼喚我們的時候,要立即回應,不可緩慢拖延。父母親要求我們做的事情,不可懶惰不做或藉故推辭。父母親的教誨,須恭敬聆聽謹記在心。父母親的責備,要坦承認錯,不可爭辯奪理。

        子游是孔子的學生,姓言,名偃,子游是字。古代名字是分開的,現代就沒有這樣區分了,這位學生少孔子四十五歲。一天子游請教孔子何謂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於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想不到在古代就已經有這樣的問題出現,以為拿錢給父母,給父母物資生活就是孝順了,如果沒有恭敬的心,這跟養馬養狗是沒有差別的。另外還有一位子夏的學生也來問何謂孝順。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意思是說看見父母在做事的時候,例如掃地,就趕緊接下來做。有好吃的就拿給父母親享用,但臉色態度很不好,你認為這樣是孝順嗎?

        論語中的這兩篇明白的告訴我們態度的重要性,孔子用了兩個名詞來形容,一是恭敬心、一個是臉色。這兩個其實就是一件事,只要有恭敬心,那麼表現的態度是另人感到誠心的,決不是有那種心不甘情不願的感覺。尤其是現代,做子女的所表現的更是嚴重,不但態度不好,還常跟父母頂嘴,大呼小叫的,背後說父母親的不是。這樣是非常傷父母親的心的。當時孔子就已經看出了這個道理。換個角度來思考,我們是父母,自己的兒女從出生到大,非常用心的付出,關懷。結果兒女長大了,自己也逐漸年老色衰,這時兒女對待自己的態度很差,這時心理是不是非常難過呢?

        在戰國時代,齊國宰相田稷子,為官時曾今收賄兩千兩,並將這兩千兩拿去孝敬母親,母親當然會懷疑,為官俸祿是不可能會有這麼多錢,弄清楚事情真相後,非常生氣。訓斥了田稷子一頓,為官者,讀聖賢書,所學何事?孝悌忠信,處事公正,不義之財,讓父母蒙羞。聽了母親的訓斥後,田稷子立即感到非常慚愧,不但將所有的賄賂退還,並背著草蓆去向齊宣王請罪,齊宣王大受感動,對田稷子的母親深明大義與勇於認錯的精神非常欽佩,因此赦免了田稷子的罪,並且繼續擔任丞相的職務。由此可知古代皇帝在用人方面,首重孝順。

        同樣的時代孟子,年輕時也常犯錯,多次受到母親的責備,最有名的故事是斷杼教子的故事,孟子年少時逃學回家,孟母見之立即將織布機的布剪斷,孟子大驚,這時孟母嚴厲的訓斥學習半途而廢,如同織布織到一半剪斷,布不成布是無法拿到市面上賣錢的。學習不可一曝十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孟子從此改過努力用功,最後終於有了一番成就。由此可知聆聽父母的教誨,是非常重要的。古之大德之所以有成就完全都是依照弟子規: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這四句話的實踐。


弟子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rt360&aid=429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