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天命
2011/12/28 22:24:34瀏覽454|回應0|推薦6
論天命

看到一則新聞報導「親民黨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 12 月 28 日到高雄市,先後參拜高雄市覆鼎金保安宮和三鳳宮神祇,獲許多支持者趕場歡迎。他在參拜保安宮後,隨即提出「天命說」,表示每次到廟裡參拜,他都很有「感應」,強調「天命」要他幫忙宋楚瑜,宋楚瑜一定會當選。」,每每當事件結果還沒一翻兩瞪眼之際,許多人都假借特異功能來表現自己的與眾不同,因為易經與天命其實都是嚴肅的話題,也覺得他老兄對天命的看法很特別,故而也想參一腳來談談天命說。
「天命說」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古經典中,「天命說」簡單說就是一個有不得不的未來趨勢,「天命」一詞可見諸於論語與中庸,知天命最早出現於論語為政第二篇,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另外,《中庸》開宗明義論道: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孔子的知天命代表素人成長的智慧,一個人終生的使命在於透過修為謹慎作人,並從能獨善其身進而兼善天下,天命可以是個人的,也可以是某個組織,社會或國家的,就看從哪個位置來看天命,很多擁有天命觀的不僅大人物對其對應的組織,小人物也可從其周遭與社區得其對應的天命,譬如個人可以透過助人的實踐中得到天命,例如台東陳樹菊老阿媽她默默行善捐款助人就是她自我實踐的天命,因為透過如何貢獻個人智慧努力給社會就可以肯定是她這輩子努力達成的使命或天命。
對天命的追尋至少包括兩項行動,一則「了解自己的屬性」,二則「透過行動確認與修正路線」,以掌握社會趨勢變動的必然性,如果違反大社會的趨勢就是一種反天命的操作,最後必然以失敗作收,天命也可謂是個人或組織生存的哲學,注重的是實質而非表面價值,以國家來說,重點是人民而不是國號,在全民存活的改善而非領土的斤斤計較,如果因為爭奪資源或領土而窮兵黷武進而造成全民皆輸就會得不到上天的眷顧。以企業來說,重點是擁有人才而非擁有招牌,是掌握資源而非抓著面子,以內而外論,核心都是一套價值觀,以人為「核心」,資源工具為外殼。而為何說屬性?談價值觀?一間純以賺錢為絕對目標的公司很難長久,純做善事的公司亦然,每一間公司企業都有不盡相同的核心利益,而利益雖常是賺錢,但錢只是獲得利益的工具與手段。人是核心的特性,決定行事風格的人有不同,自然會有不同的屬性。況且在靜態、短期的選擇下,組織中各位階所對應的人幾乎都可以最佳化;但動態中長期的選擇下,組織中則根本沒有可最佳化的位置,不可以把人僵化死鎖在固定職務上。而在組織中,決定位置的是能力和經驗,最好別亂動;但在個人上,性向才是決定個人未來方向的關鍵,而且最好別亂操作。是而天命不僅是個人人生的選擇,企業組織也是有,其關鍵處在於調整企業文化,使其可以吸收最適者。而個人的天命也許一輩子都找不到,組織也一樣,雖說都為求生存,但路線不全然相同。「保持彈性」是老生常談,但很多企業之所以喪失創業精神,並非管理者換了腦袋,而是換了位子腦袋卻不變,因而舊思維與舊決策模式害了他無法面對新局而已。
位子換了自然做法也會變,保持彈性的具體作法當然會不同,人需要時間沉澱思考獲得的經驗和再學習,組織也要時間適應新的內外環境,天命並不是一條命定不可更改的路,而是一條要持續探索的天道。懂天命的人至少必然知道謙虛的基本道理,否則他認識的可能是歪理而非天理,所得到就非天道與天命了,君子若能領悟中庸內「中和」之體用,方能明白天尊地卑,乾坤定位之理,能知一切萬物生育演變的由來。故《易經‧繫辭上傳》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變化見矣。」至此則能明天道,以推人事;以不變,來應萬變。此中庸之道,孔門之心法,學者若能徹悟,則一生受用不盡矣!
所以,林瑞雄口中的天命以我的觀點可能只是他自己的天命,燃燒自己最後的剩餘價值來增添總統選戰中的趣味性,讓嚴肅的國家治理、民生樂利的沉重議題外有不一樣的角度來增添大家的選戰趣味性,譬如電磁波、國安迫害他等可笑議題,或讓人也可了解易經的可貴,但卻無法讓他看出台灣或中華民國的天命,無法清楚認清趨勢的人其天命論可能是小我的天命論,而非全社會的天命,所以就把他的天命當成笑話一則吧。
( 時事評論人物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dlink167&aid=5976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