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8 18:20:21瀏覽1244|回應0|推薦3 | |
讓我們先閉起眼睛,如默禱般地複誦這些地方的名字:水里、林邊、佳冬、霧台、三地門、旗山、美濃、知本、太麻里,這些被吞噬、淹沒、沖刷、覆蓋如四散星落的拼圖般殘破的土地;還有羅娜、茂林、達邦、山美的達娜伊谷、奮起湖、六龜、甲仙、那瑪夏、新開、新發、桃源──這些在我們之中可能在求學時期,都曾經因為懷抱著以為自己可以為原住民小朋友做些什麼,而毅然加入山地服務社,並在某個懵懂或正經歷初戀心痛之苦的早晨,出發前去志工服務的地方,這些地方記錄著許多人的青春故事,和生命中某個豁然開朗並逐漸清醒的時刻,我們終於開始認識什麼是漢族與原住民的歷史衝突糾葛、語言與文化的巨大落差、城市與部落的遙遠距離、當然還有邊陲與核心的被建構想像出來的理論型態。當我在電視新聞中看到這些地方正經受著前所未有的痛苦時,我心中某個不知名的開關似乎被打開又旋即關上,就像終於回到那個久違了的房間,你撳下開關點亮所有的燈後,發現裏頭所有的物事全都不同了,遂又迅速關暗所有的燈,那一明一滅,過去所有的記憶在霎那間明亮起來又瞬間褪暗,遺留下來的僅賸下無盡的悲痛、遺憾與傷逝。 如果人和土地一樣有著層累的記憶的話,那麼不知道這次莫拉克風災是否也擠壓或逼迫出一些可能深埋在我們心中的深層記憶?多年前父親還在世時,曾經不經意地說出一個有點難堪的回憶:那時父親因任軍職的緣故,因此在家的時間不多,而當時還正年輕的母親卻對這樣的狀況感到不滿而多所抱怨,在經歷一次嚴重的爭吵後,母親一氣之下帶著我和弟弟離開家,父親找了許久都找不著,才知道母親帶著我們跑到阿里山上;未料不久卻發生嚴重的風災,大風大雨讓母子三人無法下山,父親焦急之下四處請託幫忙,最後才找到兩名原住民青年,揹著我們兩兄弟下山。或許這段缺漏細節的記憶和事情的真相略有出入,但情節大概不脫於此;當時我對於這段尋常夫妻間的齟齬冷戰並不十分在意,猶記得父親在述及此段往事時,那種希望我不要認真追問的神情,因此這段往事幾乎也隨著父親離去而永遠不再被憶起。但是不知為什麼,在我成長的歲月中,也有數次機會可以上去阿里山,但總是因為某些因素無法順利成行;直到前二年才匆匆造訪經過,面對如錦似繡的山林,我找不出究竟那一條山路,才是許多年前父親母親和兩位原住民青年、及在背上猶不知發生什麼事而熟睡的兩個孩子踏過的路。我曾經試著想查找這個故事背景的確切時間、颱風的名稱與規模、造成的災害與傷亡,但是那些都可能只剩下數字、數字與數字,冰冷一如災害所展現的無情。 我相信關於風災後的檢討一定會有專業而深刻的討論與反省,但是我們可能更需要建立與土地、森林、溪流和水的關聯,當然還有與他人更深層的連結,雖然風災把樹的根和路的基石都掏空了,但是如果我們擁有堅強的連結,牢牢地繫緊彼此,那種記憶關係不僅難以被沖斷,甚至會因為外力的威脅而更加緊密。因此我們需要更多關於災難的陳述與故事,不論是紀實或虛構、歷史或想像,這些就像走在災難過後恍如荒蕪廢土的現場,無意間踢到的一個小石頭、踩到的粗石砂礫,那可能都是記憶岩層裏,一個重要而充滿故事的線索。讓我們用更多更多的記憶和書寫,填補重建被掏空的島嶼土地,以及離去的生命,用文字來說出更多更多來不及被說出的故事。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