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26 15:30:47瀏覽817|回應0|推薦0 | |||
--剪刀.石頭.布?誰先放下?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所謂綠營的言論, 一提到國民黨,以及五、六十年前當國民黨政府來台之後, 種種發生在台灣的政治壓迫、省籍衝突、社會動盪……等事件, 總是咬牙切齒、罵聲連連。 但對於這樣的事,其實大部分的民眾,常常都覺得莫名其妙: 為什麼要一直去追究已經過去了那麼久的事? 到底是要道歉多少遍你們才甘願? 現在都已經什麼時代了?! 重要的是現在啊!為什麼不放下過去的仇恨呢! 而國民黨的人,則有時帶著點尷尬的立場「道歉」, 但更多時候,其實也是覺得, 那個時候就是有特殊的歷史因素、政治背景, 那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 是必要之惡啊。 都這麼久以前的事了,你們到底鬧夠了沒? 不要一直用這種事來綁架深綠,綁架民眾, 操弄族群問題,撕裂台灣社會! 但是,顯然台派並不這麼想。 他們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歷史不能遺忘。 更常忿忿不平地說,加害者憑什麼要受害者原諒跟寬恕? 族群問題?你們搞清楚!是國民黨開始操弄的! 是國民黨一到台灣來,就先讓外省人享盡各種福利,而欺壓、歧視台灣人。 我們爭的是公平正義! 操弄族群問題、撕裂台灣社會的始作俑者,是你們! 於是,就這樣懷抱著對彼此的惡意、恨意跟不信任感, 沒完沒了的對立下去。 前陣子看到聯合晚報的一篇社論,心中頗有些感觸。(剪報存檔點此)
我想, 很多所謂綠營的人看到這一篇聯合晚報的社論,很可能就會像前面所說的, 覺得「開玩笑,你們藍營自己才是操弄族群問題的元兇」吧? 而藍營的人呢? 則可能用懷疑跟不信任的眼光,覺得蔡英文只是在說場面話,為選舉而說。 但是,如果這同樣一篇文章,出現在,比如說,自由時報呢? 自認是泛藍或自認是泛綠的你, 會怎麼想呢? 我在讀這篇社論時,其實有種感覺, 覺得這篇社論的作者,或許他是族群撕裂中的受害者, 或是,比如說,也許他的父執輩也是在數十年前來自中國那塊土地, 一輩子自認是中國人, 卻因為時代歷史的因素,一輩子離鄉背井,嚮往著落葉歸根而不可得。 或許他是真心的認為, 希望可以得到那總是對立著的對方的理解, 因為,這樣的對立跟撕裂,是彼此都會受傷的。 畢竟,當自己的叔叔、伯伯、堂兄弟、表姊妹……這些在我們一般的人倫關係中, 常常很親密的親人們, 要他們打從心裡說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我想,的確是強人所難啊。 即使,我的立場很清楚,我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同時,就中國目前的樣子來說,我不喜歡這個國家, 我覺得那是一個專制、霸權、蠻橫不講理,沒有基本人權的國家, 我並不願意成為那個國家的一份子。 但是,當我看見友人親密地挽著她在對岸的堂姊、堂弟,喚著姐姐、弟弟的時候, 我也知道,這樣一個歷史共業的情感裂傷, 不是「台派」可以用所謂的理念去粗暴地切斷的。 (註一)
回到那篇社論:用同情理解的態度去面對族群問題, 其實,這樣的期許,除了是對民進黨,又何嘗不是對國民黨? (當然還延伸到他們各自的支持者,也就是你和我和他和她,不是嗎?) 民進黨(&綠營)的確需要用同情理解的態度去面對族群問題, 國民黨(&藍營)同樣需要用同情理解的態度去面對族群問題。 因為,就像文中所說的, 處理族群問題的關鍵,在於發揮同理心,看到不同族群之間的『同』, 而不是刻意去強調其『異』, 尤其不要將歷史造成的『異』操作成彼此敵意的基礎。 當郭冠英打著「高級外省人」的旗幟辱罵「台灣人」時, 有多少藍營支持者即使不同意他的言論, 但或多或少好像也是覺得「他只不過是講話比較偏激而已」呢? 更別說,這些藍營支持者裡面, 其實也是包含了外省籍、本省籍呢。 (現在的我其實不太喜歡用這種本省籍、外省籍的說法,不過為了說明事情,就還是得用這種通用說法。) 想想,如果自己的父親母親跟同鄉開心地講著四川話、湖南話、山東話, 卻被政府率先貼上「低俗」、「下層社會」、「三低人士」的標籤, 呼籲整個社會(從小學課堂到電視節目)加以鄙視、禁止時, 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台語就是這樣被對待的。不是嗎? 就在我這樣舉例的時候,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綠營、台派一直要去強調那些過去的歷史? 好像一直要去挑起被迫害、被壓迫的仇恨? 其實,重點並不是要挑起仇恨啊! 而是,因為光喊一些口號、光講好聽的檯面話,是沒有用的。 而是,從具體的事件中, 我們才能有一個清楚的座標,來比對出自己心裡的想法、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自己是對方,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會是什麼樣的感受跟反應呢? 誰願意,先放下? 誰願意,先柔軟自己去試著理解對方? 誰願意,先為對方著想? 誰願意,先去找出彼此的「同」? 你願意嗎?為什麼? 還是,你只想等著對方來理解你?為什麼? 還是,你只想一直跟對方對戰下去?為什麼? 我常覺得, 一對夫妻除非是打定主意要離婚了,不想再努力跟對方一起走下去了, 不然,當吵架的時候,唯一該做的,就是找出方法來溝通,繼續走下去。 不然難道是要一輩子彼此怨恨相對嗎? 一個巴掌拍不響,同樣的,一隻手也無法握手言和。 如果對方先伸出了一隻手,你願不願意,也伸出你的手,握手言和? (註二)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