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被政黨綁架的族群問題
2010/02/26 15:30:47瀏覽699|回應0|推薦0
--剪刀.石頭.布?誰先放下?

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所謂綠營的言論,
一提到國民黨,以及五、六十年前當國民黨政府來台之後,
種種發生在台灣的政治壓迫、省籍衝突、社會動盪……等事件,
總是咬牙切齒、罵聲連連。

但對於這樣的事,其實大部分的民眾,常常都覺得莫名其妙:
為什麼要一直去追究已經過去了那麼久的事?
到底是要道歉多少遍你們才甘願?
現在都已經什麼時代了?!
重要的是現在啊!為什麼不放下過去的仇恨呢!

而國民黨的人,則有時帶著點尷尬的立場「道歉」,
但更多時候,其實也是覺得,
那個時候就是有特殊的歷史因素、政治背景,
那是非常時期的非常手段,
是必要之惡啊。
都這麼久以前的事了,你們到底鬧夠了沒?
不要一直用這種事來綁架深綠,綁架民眾,
操弄族群問題,撕裂台灣社會!

但是,顯然台派並不這麼想。
他們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歷史不能遺忘。
更常忿忿不平地說,加害者憑什麼要受害者原諒跟寬恕?
族群問題?你們搞清楚!是國民黨開始操弄的!
是國民黨一到台灣來,就先讓外省人享盡各種福利,而欺壓、歧視台灣人。
我們爭的是公平正義!
操弄族群問題、撕裂台灣社會的始作俑者,是你們!

於是,就這樣懷抱著對彼此的惡意、恨意跟不信任感,
沒完沒了的對立下去。

前陣子看到聯合晚報的一篇社論,心中頗有些感觸。(剪報存檔點此
希望是蔡主席的由衷之言


昨天在「太平輪事件」61年紀念會上,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說:「太平輪遇難的前輩,和更早期唐山過台灣的前輩一樣,都希望到台灣尋找安身立命的地方。」又說:民主化過程產生族群問題,是民進黨心中之痛。

蔡主席有關「民進黨心中之痛」的說法,希望是由衷之言。如果能證明民進黨終於願意用同情理解的態度去面對族群問題,未嘗不是轉型的開始。事實上,處理族群問題的關鍵,在於發揮同理心,看到不同族群之間的「同」,而不是刻意去強調其「異」,尤其不要將歷史造成的「異」操作成彼此敵意的基礎。

民進黨從權力的巔峰往下走,一路走到失去中央執政權,原因之一就在於黨的路線越走越狹窄,基本教義派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將越來越多選民排斥在外。基本教義派堅持「自我中心」,只有自己是對的,沒有任何一點空間去理解他人的態度、他人的道理,甚至將「非我族類」全打成異端。基本教義派將民進黨的支持基礎越弄越小,怎麼可能爭取到支持繼續執政呢?

蔡英文如今表達「心中之痛」,大大不同於陳水扁執政最後幾年的民進黨路線,也希望能代表蔡英文真正要走自己的路的決心。以往受深綠所綁架的民進黨,在族群問題上的確傷害了很多同住在台灣土地上的人民;如今蔡英文公開承認太平輪遇難者「和唐山過台灣的前輩一樣」,其實也不過是採行了李登輝當年所謂「新台灣人」的說法。這種心態調整,總算表現出民進黨也許已經從喪失自信的谷底慢慢攀爬出來,有向中間靠攏的信心。

民進黨如果真的以面對族群問題的態度調整,作為轉型開端,則國民黨要如何加入這場「爭取中間選民」的良性競爭?連續幾場敗選,讓國民黨如今磨刀霍霍,任何動作都向選舉看齊,令人擔心是否會重蹈當年民進黨的覆轍。如果因為選舉壓力而向內退縮,走回到只求穩固基本群眾的保守路線,未必是「全民總統」的最佳選擇。民進黨求轉型,國民黨的改革更要加速了。

【2010/01/28 聯合晚報】


(延伸閱讀:蔡英文當天的發言--
太平輪事件61週年,理解歷史撫平傷痛


我想,
很多所謂綠營的人看到這一篇聯合晚報的社論,很可能就會像前面所說的,
覺得「開玩笑,你們藍營自己才是操弄族群問題的元兇」吧?

而藍營的人呢?
則可能用懷疑跟不信任的眼光,覺得蔡英文只是在說場面話,為選舉而說。

但是,如果這同樣一篇文章,出現在,比如說,自由時報呢?
自認是泛藍或自認是泛綠的你,
會怎麼想呢?

我在讀這篇社論時,其實有種感覺,
覺得這篇社論的作者,或許他是族群撕裂中的受害者,
或是,比如說,也許他的父執輩也是在數十年前來自中國那塊土地,
一輩子自認是中國人,
卻因為時代歷史的因素,一輩子離鄉背井,嚮往著落葉歸根而不可得。

或許他是真心的認為,
希望可以得到那總是對立著的對方的理解,
因為,這樣的對立跟撕裂,是彼此都會受傷的。
畢竟,當自己的叔叔、伯伯、堂兄弟、表姊妹……這些在我們一般的人倫關係中,
常常很親密的親人們,
要他們打從心裡說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
我想,的確是強人所難啊。

即使,我的立場很清楚,我認為台灣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同時,就中國目前的樣子來說,我不喜歡這個國家,
我覺得那是一個專制、霸權、蠻橫不講理,沒有基本人權的國家,
我並不願意成為那個國家的一份子。
但是,當我看見友人親密地挽著她在對岸的堂姊、堂弟,喚著姐姐、弟弟的時候,
我也知道,這樣一個歷史共業的情感裂傷,
不是「台派」可以用所謂的理念去粗暴地切斷的。


(註一)
屬於同個家族但卻是不同國家(國籍),
說起來,其實就像是家裡的親戚(或甚至兄弟姊妹)跑去入美國籍一樣,
原本就會讓雙方變成不同國家(籍)的人。

如果是這種情況,大家好像都可以毫無障礙的就接受,
但在台灣跟中國的例子上,
卻就是走不出這個死胡同。

例如,馬英九跟他的女兒馬唯中,
基本上,即使有著這麼親密的血脈關係,
他們仍然屬於不同國家(藉)的人,
(除非馬英九真的有美國籍,不然,馬英九是中華民國籍,馬唯中是美國籍,也就是,美國人)

卻沒有人會指責說,怎麼可以撕裂他們父女倆的感情。

這是我覺得很有趣的地方,不知道大家怎麼想呢?



回到那篇社論:用同情理解的態度去面對族群問題,
其實,這樣的期許,除了是對民進黨,又何嘗不是對國民黨?
(當然還延伸到他們各自的支持者,也就是你和我和他和她,不是嗎?)

民進黨(&綠營)
的確需要用同情理解的態度去面對族群問題,
國民黨(&藍營)
同樣需要用同情理解的態度去面對族群問題。

因為,就像文中所說的,
處理族群問題的關鍵,在於發揮同理心,看到不同族群之間的『同』,
而不是刻意去強調其『異』,
尤其不要將歷史造成的『異』操作成彼此敵意的基礎。

當郭冠英打著「高級外省人」的旗幟辱罵「台灣人」時,
有多少藍營支持者即使不同意他的言論,
但或多或少好像也是覺得「他只不過是講話比較偏激而已」呢?
更別說,這些藍營支持者裡面,
其實也是包含了外省籍、本省籍呢。
(現在的我其實不太喜歡用這種本省籍、外省籍的說法,不過為了說明事情,就還是得用這種通用說法。)

想想,如果自己的父親母親跟同鄉開心地講著四川話、湖南話、山東話,
卻被政府率先貼上「低俗」、「下層社會」、「三低人士」的標籤,
呼籲整個社會(從小學課堂到電視節目)加以鄙視、禁止時,
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
台語就是這樣被對待的。不是嗎?

就在我這樣舉例的時候,
我突然明白了,為什麼綠營、台派一直要去強調那些過去的歷史?
好像一直要去挑起被迫害、被壓迫的仇恨?

其實,重點並不是要挑起仇恨啊!
而是,因為光喊一些口號、光講好聽的檯面話,是沒有用的。
而是,從具體的事件中,
我們才能有一個清楚的座標,來比對出自己心裡的想法、自己的價值觀,
如果自己是對方,遇到了這樣一件事情,會是什麼樣的感受跟反應呢?


誰願意,先放下?
誰願意,先柔軟自己去試著理解對方?
誰願意,先為對方著想?
誰願意,先去找出彼此的「同」?

你願意嗎?為什麼?

還是,你只想等著對方來理解你?為什麼?

還是,你只想一直跟對方對戰下去?為什麼?

我常覺得,
一對夫妻除非是打定主意要離婚了,不想再努力跟對方一起走下去了,
不然,當吵架的時候,唯一該做的,就是找出方法來溝通,繼續走下去。

不然難道是要一輩子彼此怨恨相對嗎?


一個巴掌拍不響,同樣的,一隻手也無法握手言和。


如果對方先伸出了一隻手,你願不願意,也伸出你的手,握手言和?




(註二)

這篇文中,我覺得比較討厭的地方是:他還是用選舉的思維在看這件事。
讓人看了就頭痛--為什麼什麼事都要扯到選舉?
對我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人跟人之間的相處。

就像曾經轟動一時的日劇《Change》裡面,
木村拓哉在政見辯論會上,要求另外兩位資深政客,
把他當做國小五年級的孩子來解釋他們的政見。

我們這些普通老百姓,不也都是這樣嗎?
說真的,那些選戰策略、那些族群衝突,
常常讓人感覺好抽象,好與我無關。

什麼是藍?什麼是綠?
你可能會說,國民黨是藍,民進黨是綠。
但是,如果把藍綠惡鬥用來跟統獨爭議比對,
難道,藍就等於統?綠就等於獨嗎?

我想很多人第一個反應可能會說YES,
不過,只要再多想二秒鐘,就會知道不是這樣。
因為,在台灣,有許多泛藍支持者,也不想要跟\被中國統一。
說他們是統派,好像又並不全然正確。
可是,老實說,國民黨是傾向於統一的,這沒錯吧?
那麼,支持這個政黨,卻不認同這個政黨的主要方向,
不是一件很奇怪的事嗎?
(話說,我覺得很多人支持泛藍,其實可能只是因為討厭民進黨罷了。)

到底什麼是藍?什麼是綠?
你覺得呢?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bone&aid=3804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