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度概況
2010/02/23 14:06:53瀏覽2301|回應0|推薦4

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

印度概況
國旗

( 圖引自維基百科 )

印度國旗由橙、白、綠三個相等的橫長方形組成。旗面中心有一個含24根軸條的藍色法輪。橙色象徵了勇氣、獻身與無私,也是印度教士法衣的顏色,白色代表了真理與和平,而綠色則代表繁榮、信心與人類的生產力。
法輪是印度孔雀王朝鼎盛的阿育王時代佛教聖地石柱柱頭的獅首圖案之一,神聖的法輪象徵著真理與道德,也代表了印度古老的文明。法輪的24根軸條則可代表一天的24小時,象徵國家時時都向前進。

國徽

(圖引自維基百科)

印度國徽為孔雀王朝著名君主阿育王在鹿野苑所立的阿育王柱的柱頭裝飾。其形為四隻獅子站在基座上,各面一個方向。腳下各有一輪十二軸的法輪,法輪之間分別繪有一隻象、一隻獅子、一隻牛和一匹馬 (但在二維空間的表達下,看到的是有牛和馬的一面)。下方以天城體書有國家格言「唯真理必勝」。

國名

REPUBLIC OF INDIA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 गणराज्य、通稱印度)

國慶日
1月26日
國花
荷花
語言

印地語、英語以及另外22種地方性的預定官方語言語言,惟政府運作及商務活動則以英文為主。

首都
新德里位於北部平原,面積1500平方公里,屬中央直轄特區。
面積

位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次大陸,與孟加拉國、緬甸、中國、不丹、尼泊爾和巴基斯坦等國家接壤,與斯里蘭卡和馬爾地夫等國隔海相望。南北縱長3214公里,東西約2933公里,面積達328萬7000餘平方公里,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世界第七大國。

印度和中國、巴基斯坦有領土爭端,印度宣稱藏南地區是印度領土,並實際控制該地區,即阿魯納恰爾邦;按印度官方的觀點,阿富汗也是它的一個鄰國,因為現在被巴基斯坦控制的、與阿富汗相連的克什米爾北部地區也被印度政府認為是印度的領土;另外,印度宣稱中國所控制的阿克塞欽地區為其領土。 

印度劃分為27個邦(states,印度聲稱包括「阿魯納恰爾邦」為28個邦),6個聯邦屬地(union territories),以及國家首都(新德里)(Seti)



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
阿薩姆邦 (Assam)
比哈爾邦 (Bihar)
恰蒂斯加爾邦 (Chattisgarh)
果阿 (Goa,1961年被印度以武力收復)
古吉拉特邦 (Gujarat)
哈里亞納邦 (Haryana)
喜馬偕爾邦 (Himachal Pradesh)
查謨-克什米爾邦 (Jammu-Kashmir)
賈坎德邦 (Jharkand)
卡納塔克邦 (Karnataka)
喀拉拉邦 (Kerala)
中央邦 (Madhya Pradesh)
馬哈拉施特拉邦 (Maharashtra)
曼尼普爾邦 (Manipur)
梅加拉亞邦 (Meghalaya)
米佐拉姆邦 (Mizoram)
那加蘭邦 (Nagaland)
奧里薩邦 (Oriya)
旁遮普邦 (Panjab)
拉賈斯坦邦 (Rajasthan)
錫金(Sikkim,1975年被印度吞併)
泰米爾納德邦 (Tamil Nadu)
特里普拉邦 (Tripura)
北安查爾邦 (Uttaranchal)
北方邦 (Uttar Pradesh)
西孟加拉邦 (Poscim Bongol)
聯邦屬地
安達曼-尼科巴群島 (Andaman and Nicobar Islands)
昌迪加爾(旁遮普邦和哈里亞納邦首府)
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 (Dadra and Nagar Haveli)
達曼-第烏 (Daman-Diu)
本地治里 (Pondichery)
拉克沙群島 (Lakshadvip)

中印邊境爭議地區
1、東段:印度實際控制,1987年成立阿魯納恰爾邦,面積83743km2;中國稱藏南地區。
2、中段:印度實際控制,約2100km2。
3、西段:中國實際控制阿克賽欽地區,約3.35萬km2;印度實際控制巴里加斯地區一部分,約450km2。

 

地理位置

印度位於亞洲次大陸,自北方喜馬拉雅山起,經恆河平原及德干高原,向南伸入印度洋,西瀕阿拉伯海,東濱孟加拉灣。

人口

印度人口高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中國。根據2008年人口統計,總人口:1,147,995,898人(世界第2名)人口密度:342.50/km2(世界第19名)約佔世界總人口16%,年增長率為2.2%,印度民族和種族眾多,號稱「民族博物館」,印度斯坦族:46.3% ,泰魯固族:8.6% ,孟加拉族:7.7% 泰米爾族:7.4% 。其中印度斯坦族佔印度總人口的大約一半,是印度最大的民族。
惟教育普及率低,迄今文盲率仍高達40%。 

宗教

印度教、回教、錫克教、耆那教、佛教、拜火教及基督教等是一個多宗教的國家,大部分印度人信仰印度教,伊斯蘭教在印度也有大量信徒,近年來,印度的穆斯林人口排名上升至世界第三,前兩名分別為印尼與巴基斯坦。

在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後,婆羅門教主張種姓制度,將人分為四個種姓(Varna):婆羅門(Brahmana,祭司),剎帝利(Ksatriya,貴族),吠舍(Vaisya,平民),首陀羅(Sudra,奴隸),各種姓之間不能通婚,身分、職業世襲,另外還將戰俘以及不遵守種姓制度的人列為不可接觸的賤民——旃陀羅(達利特)。
雖然印度許多新的宗教(如佛教)的成立都是基於反對種姓制度,但在婆羅門教融入印度教後,種姓制度仍維持一定的影響力。即使現今印度憲法賦予人民平等權,種姓歧視的殘跡仍存在於社會中。 種姓階級與宗教對立,為印度社會長期以來難以解決之隱憂。

幣制
印度盧比(INR)
政治制度
聯邦制
匯率
1USD=44盧比(India Rupp ) (2010.02)
電壓
為220伏特
建國簡史 /
歷史概況

印度古稱天竺,又名身毒,具悠久歷史文明,早期係由500餘個王朝割治,並無統一政府。
12世紀起即受外族統治,曾先後遭亞歷山大及回教徒佔領。
15世紀時,又為蒙古人所征服;17世紀後,歐洲人逐漸入侵,1857年起,全境淪為英國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印度民族主義興起,甘地倡導不流血革命活動,印人感泣追隨,掀起風潮,終迫英人撒離,與1947年獲得獨立。1947年6月,英國將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同年8月15日,印巴分治而印度獨立,1950年1月26日成立印度共和國。

國會
分上、下兩院,上院聯邦院,下院人民院,下院每5年改選,由人民直接選舉,另外兩席由總統任命產生,上院由各州選舉,任期6年,每2年改選1/3。
司法機關
設有最高法院,高等法院及地方法院
主要政黨
國大黨(INC)、印度人民黨(BJP)、共產黨( CPI-M)
一般政情 /
政治情勢

印度的總統是國家元首,但其職責是象徵性的。國家的總統及副總統任期5年,由一個特設的選舉機構間接選舉產生。印度副總統在總統無法行使權力時,並不能自動接任總統。行政權力主要控制在以總理為首的部長會議(即印度的內閣)。議會多數黨向總統提名總理人選,由總統任命總理。然後再由總理向總統提名其他內閣成員。
印度的國會兩院制包括了上院聯邦院(Rajya Sabha)和下院人民院(Lok Sabha)。部長會議對人民院負責。聯邦院議員任期6年,每2年改選三分之一,其中233名成員由地方選舉產生,其餘12人由總統任命。人民院共有545席,任期5年,其中543人民選產生,其餘2人由總統任命。
印度有一部完善的規定議會民主政體的憲法,這是印度民主政治的標誌。經過多次修訂,這部憲法多達395條,1000多項具體條款,號稱「世界上最長的憲法」。印度憲法以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從政治上確定了私有制在國家中的統治地位,同時規定公民的平等權、自由權、文化教育權和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權。

印度社會階級明顯,自古以來之種姓制度,將人民區分為尊卑貴賤之不同等級。種姓世代沿襲,相互禁止通婚,甘地領導獨立運動時曾大力破除階級觀念,惟社會積習已深,效果有限

主要輸出項目
茶葉、糖、棉纖維、鐵礦、腰果仁、胡椒、雲母。
主要輸入項目
石油、機器、糧食、原棉及金屬。
時差
印度全國僅一個時區,較台灣慢2小時30分鐘。
特殊事項


印度百分之60以上人口係素食者,印度教徒(80%人口)不食牛肉,回教徒(13%人口)不食豬肉。非素者以食用羊、雞、魚為主。印度食物口味辛?,添加各式調味料及咖哩等,五顏六色。主食南方以米食為主,北方出產小麥以薄餅(Naan或chapati)為主。印度除東北數州(與中國、緬甸交界)人民用筷子外,餘均以右手逕取食物,忌以左手進食。


印度人生性保守,衣著不宜過於曝露,在宗教景點更不宜著短褲、短裙、背心。正式場合男性以西服或傳統服(Kurta-Pyajama,外衣為長至小腿之長袍配以寬鬆之白色褲)為主,女性以莎麗(Saree,為連身之百摺裙,露肚,通常極為艷麗,為最正式之禮服)或Salwar-kurta、Dupata(外衣為長至小腿之長袍配以寬鬆褲及長披肩,為日常生活及工作時之服飾)為主;錫克教徒(Sikh)及Rajasthan州男性頭綁布巾(Turban);另南部Kerala州及Tamil Nadu州男性上著襯衣,下圍長布巾如長裙般。女性於?際中分處塗上紅色粉末代表已婚。除回教婦女外,部分保守之鄉村已婚婦女亦蒙面紗。


印度貧富差距甚大,富者居家富麗堂皇,前後院草皮花園,專人維護,並建有傭人房;貧者於路邊或貧民窟搭帳蓬居住。一般中產階級則可居住公寓或大樓。印度人如廁係以水清洗,故一般印度家庭浴室並無衛生紙。都市之公共廁所不足,民眾當街便溺之景況隨處可見。


印度擁有全球最大之鐵路系統,鐵路網遍佈全國,極為便利,惟大部分車箱老舊,殘破擁擠不堪,部分民眾即爬上車頂乘座,蔚為奇觀。除加爾各答及德里(部分通車)有捷運外,其於各都市仍倚賴公車。公車車體破爛、無門窗、冷氣設備,經常?錨。乘客均未等車停妥即跳上下車,極為危險。另印度各大都市雖有計程車服務,惟大都得定點(如機場、火車站、飯店)搭乘,街道上幾無法叫到,僅可搭機動三輪黃包車(auto-rickshaw)。印度大都市交通紊亂,人畜爭道,行人隨意穿越馬路,汽車駕駛人不守交通規則,逆向行駛,喇叭聲震耳欲聾。


板球(Cricket)為印度最盛行之體育活動,全民為之瘋狂。板球球員如明星般家喻戶曉,亦為民眾最常談論之話題。其他如網球、高爾夫及曲棍球(hockey)亦相當盛行。印度為全世界最大之民主國家,民眾喜談政治、選舉等議題,青少年間則喜談論學業、工作、寶來?電影(明星)、時尚及兩性議題等話題。


印度電影產量世界第一,年產量高達千餘部,孟買寶來?(Bollywood)為電影中心,一般商業電影中均會穿插數段與劇情毫無相關之歌舞,極為突兀,此為印度電影之特色。印度人相對保守,少有聲色場所,幾無夜生活,看電視、電影成為唯一消遣。

種姓制度(caste)
印度階級觀念根深蒂固,雖政府欲極力消除並立法保障低種姓人民,惟一般民間仍普遍存在此一不公平現象,尤以鄉村地區為最。印度人除名字(first name)外,其姓氏即為其代表之階級,因此一不平等及殘酷現實,已有部分低階級人民改信基督教,取基督教名(Christian Name)。低階級人民雖已不若以前般被視為賤民,人人迴避,惟在現今社會仍多從事最底層粗重之工作。


婚姻制度
印度之婚姻70%以上仍為媒妁之言,父母作主之arranged marriage,不同種姓之人無法通婚,故時聞不同階級結婚全家遭殺害之悲劇。女方須負擔所有結婚費用,並須付男方一定數額之嫁妝(dowry),否則可能遭受夫家之虐待。因印度重男輕女觀念及龐大嫁妝壓力,致鄉村落後地區常發生殺女嬰事件,造成印度男女人口比率失衡。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8D%B0%E5%BA%A6

Google

http://www.mofa.gov.tw/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rmony&aid=3797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