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薩姆(Assam)?布拉馬普特拉(Brahmaputra)河?迦摩縷波國(Kamarupa)?世界雨都?鬼椒、斷魂椒(Bhotkolokiya)?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 ?會長大的橋?卡錫蘭加(Kaziranga)?Darling、茱莉•克莉絲蒂(Julie Christie)?恒河豚(Ganges River Dolphin)?馬久利島(Majuli Island或Majoli Island)?不知道我在唸什麼?那換個方式:一個位於印度最東的世界四大紅茶產區?雅魯藏布江?玄奘、大唐西域記?金氏世界紀錄中單月降雨最多的地方?世界上最辣的辣椒?印度的雞脖子?活樹橋?全世界唯一獨角犀牛、野水牛與大象共存的棲息地?1965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齊瓦哥醫生(Doctor Zhivago)”女主角?世界上最大的河中島?這些人、這些事、這些物;都發生在印度人口中所稱:「落後地方」的印度東北地區!
印度東北部是指印度最東部的區域,佔印度8%的面積,總人口的3.7%; 其與中國、不丹、緬甸、孟加拉等國相接壤;透過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 ;或稱雞脖子Chicken's Neck))與印度本土連接,走廊最窄處只有約22.5公里。 行政區域上包括:阿薩姆邦、梅加拉亞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特里普拉邦、阿魯那恰爾邦(即中國稱為其領土的藏南地區)、錫金邦。 其中梅加拉亞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曼尼普爾邦、特里普拉邦等五個邦,合稱為「大阿薩姆地區」,是從原屬阿薩姆邦區域內再劃分出來的新邦。
圖 印度東北部透過西里古里走廊(Siliguri Corridor )與印度本土連接
在印度1947年獨立前,印度東北部幾乎是由各獨立的土邦、種族自治;區域內種族 、語言和宗教派系複雜,有基督徒、 印度教徒、穆斯林和原始宗教信徒等;居民則多屬亞洲蒙古人種。印度人普遍稱來自印度東北部地區之人為“東北人” ;他們在印度本土多從事服務人員等印度本土人認為比較底層、低階的職業。人種上的差異、社會地位的低下,讓“東北人”常成為印度其他地區人們欺凌的對象。
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礦藏和森林等天然資源的印度東北部,在中央政府長期忽視與地方政客貪瀆下,基礎建設缺乏、經濟落後;對印度人而言東北地區幾乎成了經濟落後與種族暴亂的代名詞。 據印度內政部統計,自印度獨立以來,東北動亂就未曾停止;這裡有上百股分裂勢力,幾乎每年都會爆發一場大規模民族與種族衝突,為印度民族和宗教衝突最激烈的地區;其中又以阿薩姆、曼尼普爾,兩邦內之獨立組織其尋求獨立建國的呼聲與採取的手段,最為激烈。這些分裂組織經常採用暴力手段在東北部地區製造混亂,使東北部成了除了克什米爾地區以外最令印度政府頭痛的地區。如果以「印度東北」為關鍵字在網路上作搜尋;武裝份子襲擊事件、爆炸、血腥種族衝突、逃難潮等常成為名列前茅的搜尋結果;荷槍實彈的武裝軍警成為區域內常見的街景。印度政府也以安全為由,規定對於欲進入東北地區的外國人士,需要經過申請特別許可才能進入。
感覺好像很可怕呢!不過依例還是以行政區域劃分來認識印度東北:
圖 印度東北地區行政劃分
※ 阿薩姆邦(Assam)
位於印度東北部,阿薩姆紅茶的產地。以自然風光而聞名;印度著名的哲學家斯瓦米•維韋卡南達(Swami Vivekananda)曾說:「僅次於克什米爾,阿薩姆是印度最美麗的地方。」(亦稱辨喜;1863年1月12日-1902年7月4日,印度一位印度教的哲學家,在瑜珈與吠陀哲學方面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把印度瑜伽介绍到西方的第一人。)
阿薩姆邦處於南亞第二大河:布拉馬普特拉(Brahmaputra)河的中部流域(上游在西藏稱雅魯藏布江,下游在孟加拉稱賈木納河)。人口占了印度東北地區人口的68%,最大城市是古瓦哈提(Guwahati)被稱為東北地區的門戶。首府第斯普爾(Dispur)位於古瓦哈提的郊區。
阿薩姆邦最早的中文歷史記載出現在玄奘《大唐西域記》中,玄奘稱之為「迦摩縷波」。(梵文 kāmarūpa的音譯,原意為「色慾之都」),相當於現今阿薩姆邦西南部坎如普縣(Kamrup)。這裡也是印度教沙克提派(Shaktism) 盛行地區 (沙克提派亦稱能量派、性力派;為印度教三大流派之一(另二為濕婆派、毗濕奴派), 該派認為女神的生育能力是宇宙萬有創造的根源)。
在13世紀,來自緬甸的傣族人在阿薩姆邦建立了阿豪姆王國(Ahom)。除了曼尼普爾邦,印度東北部的其餘各邦都曾經納入阿豪姆王國的版圖。 阿薩姆地區在第一次英緬戰爭中被英軍占領。(第一次英緬戰爭發生於1824—1826年。1824年3月5日,英印殖民當局,對緬甸發動了第一次侵略戰爭。)。 在1826年英緬簽訂的「楊達坡條約」(Treaty of Yandabo)之後阿薩姆及其周圍地區歸英屬印度統治。1947後成為印度的阿薩姆邦。因民族問題,阿薩姆邦一直存在撣族獨立組織阿薩姆聯合解放陣線,尋求獨立建國。
※ 曼尼普爾邦(Manipur)
是印度東北的一個邦。該邦成立於1972年,過去曾是阿薩拇邦的一部分。在曼尼普爾語中,該邦名稱(音譯:mnipur)本意為「珍珠城」。主要宗教為印度教和基督教,少數人信仰伊斯蘭教。 隋唐漢人曾在此建國;曼尼普爾王室常被認為來自於中國的唐朝。民間一直維持著對龍的崇拜,每年端午有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曼尼普爾邦的舞蹈是印度四大古典舞蹈之一。
(印度古典舞蹈,主要有卡塔克(Kathak)、婆羅多舞(Bharatanatyam)、曼尼普利(Manipuri)、卡塔卡利(Kathakali)等四大流派,此外還有奧蒂西(Odissi)、庫奇普蒂(Kuchipudi)...等。)
* 梅加拉亞邦(Meghalaya)
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首府西隆(Shillong,號稱:東方的蘇格蘭 )。其邦名源自梵語,意思是「白雲停留的地方」,暗示該地多雨的氣候特性。邦內卡西山區(Khasi Hills)的乞拉朋齊(Cherrapunji )有「世界雨都」之稱。 主要民族為加羅族(Garo)以及卡西族(Khasi)。卡西族的婦女享有特別高的地位,有權繼承家中的一切財產,有權管所有家庭財務,與印度大部分地區的民族恰好相反。 主要宗教為基督教,少數人信仰印度教、原始宗教或伊斯蘭教;是印度三個以基督教為主的邦之一(喀拉拉邦是印度基督教徒最多的邦)。
※ 米佐拉姆邦(Mizoram)
位於印度東北部的一個邦。米佐拉姆邦的識字率高達89%,於印度各邦中僅次於喀拉拉邦。主要民族是米佐族(Mizo people),使用米佐語(Mizo language)。全邦約87%的人口為基督徒,是以基督教為主的邦。
※ 那加蘭邦(Nāgāland)
位於印度東北部,該邦名稱「那加蘭」字面意為「那加人(居住的)地方」。為1963年從阿薩姆邦裡面劃出來的一個新邦,那加人主要為蒙古人種,有不少村落至今仍保存著原始部落時代的生活方式。主要宗教為基督教,超過90%的人口為基督徒,是印度以基督教為主的邦之一。
※ 特里普拉邦(Tripura)
位於印度東北部,邦的南邊與孟加拉接壤。首府為阿加爾塔拉(Agartala),印度於1947年獨立後成為印度一部份。1971年孟加拉獨立戰爭期間有不少難民逃至該邦定居。主要宗教為印度教。
※ 錫金邦(Sikkim)
位於喜馬拉雅山脈南麓,北面與中國西藏接壤,東面與不丹接壤,西面是尼泊爾,南面則與西孟加拉邦相鄰。錫金曾長期是一個世襲君主國,在1947年成為印度的保護國,一直被印度占領。1975年在印度的主導下,錫金舉行全民投票,廢除錫金王國,並且加入印度,成為印度的錫金邦。
※ 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
是印度於東北部邊境地區設立的一個邦,位於中國西藏南方、印度阿薩姆邦北方,是現時印度東北部面積最大的行政區。首府在伊塔那噶(Itanagar)。1972年印度將該特區改為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1986年底立法通過將阿魯納恰爾中央直轄區升格為邦。翌年,印度正式宣布成立阿魯納恰爾邦,意思即為「旭日之邦」。但中國認為擁有對該邦的絕大部分地區的主權,稱之為藏南地區,不承認印度擁有該地區的主權,使該地區長期以來成為兩國之間一個潛在的衝突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