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那訊息仿若天機:廖鴻基【後山鯨書】
2008/02/29 17:40:45瀏覽3117|回應0|推薦19

 

 

 

 

我熱愛大海,從骨子裡就愛。

我曾經旅行過許多地方,城市、沙漠、高山、海島……,但只有大海,海的氣味,海的密度和觸感,都已經深深地滲透到我的體內了,或者說,它根本就是我與生俱來的一部份吧,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大海便要浮現出來,召喚著我,回到它的懷抱裡。

唯獨大海,讓我感到不可抗拒的思念。

不過,奇怪的是,以前的我,並不知道自己喜歡海。如果知道的話,我可能會選擇去當一個海洋生物學家,而不是文學系的教授。但我又是如何發現自己和大海的神秘血緣呢?十年前,我來到了花蓮,居住在這座濱海的小城裡,才開始有機會去親近海,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我搭上了多羅滿的賞鯨船,由廖鴻基負責領航出海,並且解說。那一次,我們運氣並不是太好,除了飛魚以外,並沒有看到任何的鯨豚。不過,看到與否,其實一點都不重要了,因為從那個時候開始,我才發覺搭船並不可怕,而海洋又是如此的遼闊美好,讓我為之著迷、瘋狂。

海洋彷彿有一種神秘的韻律和節奏感,就如同是人類的心跳,而當我發現,自己的呼吸和脈搏居然可以與海的節奏相互應和時,我幾乎感到自己的四肢無限地延展開來了,與大自然和諧地融化在一起。而在那一刻,我簡直以為,我是一隻自在悠游在大海中的魚,或是一座安安靜靜、風雨不驚,漂浮在海洋之上的美麗的島……。

從那以後,我便愛上了搭船出海。

我曾經多次搭乘賞鯨船,也曾拜託廖鴻基,帶領我和學生們一起出海。日後,我開始學習潛水,也特別喜歡住在船上,一住就是八、九天,住到不想下來。換言之,我對於船和大海的熱愛,其實是在花蓮、在廖鴻基的引領下,被無意中開啟的,而也是從廖鴻基的書中,我才逐漸學會了以海洋的角度,去觀看台灣這座島嶼,並且耐心注視海面的變化,傾聽海洋萬物的吐納和聲息。當在大海之中,與魚群、鯨豚相遇時,牠們那從容不迫又奧妙神秘的姿態,往往令我驚嘆,震懾到無法言語。而牠們所生活的世界,又是如此地深不可測,相形之下,人類只能算是地球上一個魯莽無知的幼兒罷了。

    也因此,我一直是廖鴻基的忠實讀者。透過文字,我追隨他航行的軌道,從花蓮、台灣島巡禮,直到遠洋大港。我本以為,他的航線將會繼續延伸到更遠的異國他鄉了,但沒想到,這一次,他又選擇回到了最初的起點:花蓮,清水斷崖,島嶼東部的邊緣,在這一片地理位置上雖然距離台灣人很近,但在心理位置上,卻是距離非常遙遠的神秘海域中,廖鴻基寫下了從最初到如今,他與鯨豚之間的美麗相遇。在這本《後山鯨書》中,廖鴻基拋開了科學的語彙,也突破了《討海人》、《漂流監獄》的憂鬱、困惑與掙扎,他以充滿詩意的靈巧之筆,純粹之眼,描刻鯨豚之美,而那美竟是如此透淨、靈犀,於海洋之中倏忽來去,彷彿是神的使者靈光乍現,挾帶著某種自天上而來的、令人費解卻又至關重要的訊息。

而那訊息,恐怕已經超越了科學所能解釋的範疇,因此它更像是一首詩,需要我們謙卑地聆聽。

《後山鯨書》寫出了台灣島嶼邊緣的盎然生氣,但它的結尾,卻也是令人無奈感傷的。從鯨豚、曼波魚到海中的所有生物,島上的人們似乎只在一味地消費牠們。假如,人類都認定牠們是經濟的資產,故可以盡情地捕食、濫殺,而從無一點敬畏之心的話,那麼,我們最終將會換得的,便是一個死氣沈沈、靜默無聲的地球罷了。但假如,我們可以從此多學到一點謙卑之心,而不再視自己是萬物之靈,便對其他的生物予取予求的話,那麼或許,我們就會有了一座很不一樣的島嶼。

    關於海洋,我雖熱愛,但只是一個連起步都還算不上的初學者。我仍然在摸索,學習如何與海洋的生物接觸,並且也經常懊惱於自己的莽撞和無知。我很慚愧自己缺乏耐性、毅力,雖然已在花蓮教書多年,卻遠不如我的同事吳明益對於花蓮山川的考察,更遑論如廖鴻基一般,為台灣的海域長期投注的莫大心力。廖鴻基經常讓我想起了珍古德,或是《迷霧森林十八年》中研究非洲高山黑猩猩的黛安‧佛西,他們都不是學院訓練出身,但是對於生物的瞭解卻往往不亞於學者。或許,在動物的世界中,人類的知識不過就像是一隻掉落在黑暗太空中的手電筒,而那光芒是何等的微弱啊,故不妨收起學術的傲慢,或是科學的自信吧,感受性的文字雖然抽象,但是它的真實度和真誠度,恐怕要更甚於一些冰冷的數據。

     我始終不能忘記,幾年前,我到巴布亞新幾內亞的Miline Bay潛水,住在一艘小船上,每天傍晚,小船便會駛回到同一個海灣歇息。每當船要駛入灣內時,便會出現一大群約莫百來隻的海豚,快速地跳躍在海面上,朝我們而來,然後穿梭環繞在船的四周,一路伴隨著我們回到海灣。那群海豚從來沒有爽約過,而牠們的臉龐也總是帶著快樂的笑,興奮地迎接我們歸來。

不過,每當我跳下海去,想要追尋牠們的身影時,卻又是不可復得了。

德國籍的船長說,這群海豚已經住在海灣多年,牠們最喜歡追逐船隻的浪花,但卻從不許人主動靠近。

聽了船長的話,我仍不死心,果然,不管是背氣瓶,或是游泳,有時分明看見牠們閃亮的身影,就出現在前方的海面上,但我奮力游近,卻又在一轉瞬,就失去了牠們的蹤影。於是我潛入幽暗的海水中,前方幾乎什麼也見不著,那無邊深邃的藍與黑,環繞著我,令我恐懼,也令我無力,但我知道,牠們應該就在那兒了,我伸出手向前,但卻在剎那間忽然瞭解到,原來這片海洋是屬於牠們的世界哪,而我呢,頂多只不過是懸浮在邊緣的邊緣罷了。

    懸浮在邊緣的邊緣。

我遺憾地望著深深的大海,超過海面以下三十公尺,人體就幾乎不堪負荷水壓,但鯨豚不然,牠們卻可以潛到海底不知多深處,而在那裡,黑暗無光,卻是充滿了各種奇妙的生物,但人類對此幾乎一無所知。我體悟到了自己的侷限,但也莫名地感到激動了起來。因為,就在與海豚交會的一瞬間,這個世界已經非常慷慨地、並且充滿善意地,向我展現了它無比的容量,它寬宏的氣度,以及它不可言喻的美。它並沒有要粗暴地征服我,只是無言而溫柔地,告訴了我些什麼,那些話語,正如《鯨書》中所言:

地籟寫在土地上,天書飄在空中,鯨書,當然刻於鯨背、馱於鯨身。

來自遠方那座蒼翠小島的許多訊息,攜於遊行隊伍中,一趟趟繞境洄游。

那訊息仿若天機,肉眼可見的一筆一劃,全是密碼。

 

 

 

 

 

 

 

 

 

 

 

 

 

 

 

 

 

 

 

 

 

 

 

●●●●

我從不丹回來了,這次旅行,給予我很大的震撼。我會盡快整理照片,將心得放在部落格上。而在這之前,我要先推薦廖鴻基的新書【後山鯨書】(聯合文學出版),這本書描寫的正是我所熱愛的大海(這些年來,我偏愛的旅行處,似乎不是大海,就是喜馬拉雅山),而以下,就是我為之寫的序文。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oyh102169&aid=1655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