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好的選擇
2010/02/03 15:17:24瀏覽348|回應0|推薦1


最好的選擇



九十九年一月一日



我們常認為,先前可以做更好的、更對的選擇,因為我們常常後悔,或者認為我們選錯了。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我們的選擇,在做決定的當下,都是最好的、最合乎我們的利益。最好的選擇,為何事後不覺得、不滿意?我們先理解這最好的選擇,並非絕對的價值取向。個人最好的選擇,以客觀立場來看,並不必然是最好,而且常常是最差的。最好的選擇的意涵是:在當下,權衡數個選項後,在有限資源的情境中,以個人的能力(包括財力和智能),最後做出最好的選擇,而這選擇是數個選項中最好的、最適合個人的。



當然,這最好的選擇,以客觀而言,並非是最好的。做選擇的人,限於一己之力,在當下的時、空環境中,對他個人而言(當然,他可能考慮到他周遭的親人與友人),已經是竭盡其可能,得出的結果。所以這最好的選擇,是以個人主觀當下的價值觀,做為橫量的依據。在選擇的當下,每位選定者,都預期他的選擇對於自我的未來,具有相同積極、正面的效果。如果每個選擇的結果,能像選擇這當下的認知,為最優的情況,那就不會有任何的悔意,或是「想當初」的情況出現。為什麼最好的選擇,沒有最好的結果?其中有那一個環節出錯了?其實沒有。因為任何的選擇,以當下的情境而言,是最好的。要不然這選擇就不可能存在(但有時不選擇,也是一個最佳的選擇)。



縱使我們能回到做決定的當下,我們有可能做出所謂更好的結果嗎?不可能。我們若有時光機,回到那個過去,我們還是做同樣的抉擇。因為我們並沒有改變當下的時、空環境,也就是說,當時促使我們做決定的因素並沒有改變。所以縱使我們人回到過去,而過去的種種一切,沒有改變,包括那個作抉擇的主體的我們,我們還是當時的我們,我們並沒有改變我們自己,我們還是會做相同的抉擇。歷史只是重複,並非不同。然而,話說回來,我們若有能力改變自我,那麼在那個當下,我們就已經改變。那個改變的自我,就不會做出讓我們事後後悔的決定,也就是說,無須回到過去。所以自我沒變、環境沒變、左右我們抉擇的因素沒變,縱使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去,以為我們改變了一切,做了不同的抉擇,但是回來之後,發覺我們還是後悔,一切不曾改變。時光機只是一再再地,讓我們重複我們改變不了的事實。如此一來,時光機不是在折磨我們嘛!



其實,我們後悔先前的選擇,而認為另一個選項會更好。這種想法純然是虛幻。因為在選擇的當下,這另一個事後所謂可能更好的選項,已經被當下的自我排除在外。既已排處在外,則事後的發展自然不存在。這先前的選項常被比喻成,沒有走的那一條路。事實是,這所謂的「那一條路」根本不是路,因為沒有走過。沒有走過,就不知道路上有什麼,或是路會通到那裡去。只有走過,才有路。走夠遠,才有到那的機會。沒有走過的路,也就是說沒有發展的歷程,它與當下的選擇,必無具備兩相對比的關係與資格,因為前者只是個假設,後者才真實、具體。所以我們認定前者的好,全然是空想,更不切實際。我們對於另一個選項的喜愛,純屬我們對現實失望的投射,並渴望慰藉。



我們後悔的最大原因,應有兩個:一、做決定的人的心態變了;二、人沒變,變的是外在的情境,使得先前的決定,出現非最佳的疑慮,或是錯誤。我們切勿以事後改變的心態和情境,批判先前當下所做的決定,因為主、客觀條件,已經改變。以後見知明,評斷先前的行為,實不公允,亦不實際。因為在事後,我們以超脫的觀點,批評先前的選擇。已近乎第三者的自我,評斷先前第一者的自我,自是不公平,亦不能改變事實。因為當下的自我不可能為第三者的自我。第一者的自我,必囿於自我的侷限而不自知,並做下抉擇。以後師論其前師,兩相地位不平等,時、空環境已經不同,非高明。



個人心態或是外在情境的改變,皆不可控制,亦不可預測,我們更不可能是全知全能的社會改革者(這種自認為全之全能的改革者,通常帶給人類無比的浩劫;例如,希特勒、史達林和毛澤東),或是算命先生。對於個人命運或是外在社會環境,我們無法如神仙一般地,完全掌控。如前所述,我們在當下,只能為當下的我們,做出最佳的判斷。然而,人生不是只有當下,全靠當下,或只活在當下,則易流於及時行樂的縱慾和虛誕。我們常說要成長、進步或是智慧。無論使用上述何種詞彙,它們的意涵不外乎,如何把每當下所做的抉擇,經過時間的轉移,做前、後的關照。這個當下最佳的抉擇與前個當下最佳的抉擇,俾使兩者之間有連續性,相互輝映。這個當下不必彌補上個當下,這就是成長。這個最好的抉擇,承續上一個最好的抉擇,做出下一個更好的抉擇。成功的人生,需靠數個最好的抉擇,和時間的累積,方能圓滿。這雖然看起來有太過完美的高調,但並非全然不可能。這好上加好的完美處,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人生,而是在每個當下的歷程中,生命往正面的發展。若說人生無任何的過失,自然是不可能。我們所求的,不在於零過失,而在於不讓過失,影響每次的選擇,致使每次的選擇,無法有周全的關照,我們卻得迫於非自我能理解或掌控的因素,而做出非最佳的抉擇。



達成好上加好的每個當下,並做好下個當下最好選擇的準備,這能力並不難,但需用心與耐心。我們須要做到,理解並分析上個最好選擇的決策過程,與相關有決定性的因素;同樣地,也試著理解,在事後,有那些因素、情境和心態,觸發了我們對前一抉擇的悔意和不滿。簡言之,反省。反省若流於自我否定,那反倒適得其反。反省在於找出上次的做好選擇,不能成為這次最好選擇的原因,這才是反省得要點,也是自我的突破。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weimin&aid=3747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