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1/18 14:08:49瀏覽3039|回應0|推薦4 | |
【漢坊聽詩語】舊愛新歡‧之五十八
鹿野苑化身鹿柴 - 王維與禪對話
作者:朱玉昌 (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蘇東坡曾在〈書摩詰藍田煙雨圖〉題跋中寫道,「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文中「摩詰」所指,正是盛唐詩人王維,此後,世人讚譽王維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典故即源於此。王維一生,精研佛學,尤鍾情於佛教經典《維摩詰所說經》,因為深愛,又應自個兒單名作「維」,便取字為「摩詰」。
窮究《維摩詰所說經》者皆知,經文精義著重「心淨則佛土淨」之「唯心淨土」思想,以及「動靜、真妄」皆入「中道不二」法門。不難想像,王維所以著迷,是處於「禪宗」風行當口,在身心先受宦海煎熬,後遇安史動亂,心境愈加迫切指涉真理,欲去煩惱爲菩提,轉而追求「除卻分别」,「泯滅我執」,「悟入不二」,「得證無生」的清淨之道。
綜觀王維中、後期人生,將購置的輞川別業思齊於佛陀的「鹿野苑」,把寄託心靈的寓所,視為時時勤修習的「竹林精舍」,研讀他遺留下來的輞川詩作,境界深奧處,豈止於泛泛空靈恬謐、靜觀默察的山水形象,而後世敬他「詩佛」尊號,更多是來自他直觀內在,只可意會的生命律動。
「鹿野苑」化身「鹿柴」
【詩作新譯】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在人跡罕至的山林間, 似聽得一陣喧囂人語。 四面斜暉從樹縫瀉下, 絲絲微光遍灑苔蘚上。
這是一般望文直譯的泛解,卻是王維藉著詩格體現於修為層次上與少修為者偏重表象的差異所在。王維心靈的「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文字指向「所見所聽」的「沒人有人」當是非關實境。「空山」實作心靈內在,「不見人」則描繪追求修行的過程。「人語」更不作人際間的交談,而是佛弟子口中的「聲聞」,是聽聞佛說(借助佛典)聲教之後,逐步參悟苦、集、滅、道「四聖諦」的真理。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兩句貌似運用寫實筆法,記錄「返景」至「復照」間的光線「移動」,光之推移意表一路禮佛修練,而「深林」與「青苔」兩者照應著王維追尋菩提之路,刻劃內心重返「寧靜」,經歷了兩種層次不同階段的心靈旅程。「深林」因風而動,風止樹靜;「青苔」是外物不動,以靜待動。恰如《金剛經》「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旨意,無實即「真空」,無虛即「妙有」。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體用不二,空有圓融。真空不空,可生妙有;妙有非有,不礙真空。契入「真空妙有」之境,得證一真法界,此證即作空有不二。
王維在輞川設置「鹿柴」一隅,仿效的是聽聞佛說聲教之所「鹿野苑」,鹿野苑也稱「鹿苑」,是悉達多悟道成佛後,首度傳授佛法,為五位侍者講述「四聖諦」,以及佛教開山成立「僧團」的地方。循理,詩題〈鹿柴〉的寓意便不言而喻,因此,詩解何須言說,眼望空山無人,耳似聞得人聲,光照林間映苔蘚,分不清現實幻境。係風動乎?抑幡動耶?心若無佛法,「鹿苑」非「鹿柴」;心中有佛法,「鹿柴」即「鹿苑」,處處盡顯禪語機鋒。
【詩人簡介】
王維,字摩詰,唐朝山西祁縣人,開元九年進士,天寶年間,官至給事中。安史之亂任職於安祿山麾下,禍亂平息,遭問罪降職太子中允,後再官拜尚書右丞,又稱王右丞。晚年居住藍田輞川,精通詩文、書法、繪畫與音樂。其詩題材廣泛,風格多變,尤以山水田園詩為最,作品被譽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與孟浩然齊名,稱「王孟」。從小受母親佛事薰陶,又與名僧道光禪師知交,一生佛緣頗深,因篤信佛教,宣揚禪理,有「詩佛」稱譽。作品有《王右丞集》傳世。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