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漁歌聲裡又斜陽 - 方逢時赤壁感懷
2023/03/06 15:22:12瀏覽3009|回應0|推薦1

【漢坊聽詩語】舊愛新歡‧之六十

 

漁歌聲裡又斜陽 - 方逢時赤壁感懷

 

作者:朱玉昌 (漢光教育基金會顧問)

 

明代中葉,善於審時度勢而急流勇退的中興名臣,當屬方逢時為第一。他選擇大隱於市的作為,雖減損了後世對其豐功偉業的認識與傳頌,卻隱沒不了史料對他竭力抗倭平虜的真實記載,俯拾他碎片般少有的點滴,不似戚繼光外顯於對戰陣法所呈現的精絕氣勢,但他瀝血叩心、運籌帷幄的番番奇謀異策,著實都可成為安穩延續大明國祚逾一甲子無外患的赫赫功績。

 

幼年父早亡,母承父志著重教育,啟蒙後便識禮知書、謹遵教誨,他果不負期望,以十九歲少年英姿高中進士,翌年官授直隸常州府宜興知縣,抱持務實做事,心存勤懇做人態度,自此人生平步青雲,仕途一路順遂。

 

得張居正慧眼識英雄,力薦他由文臣轉武將,站上戰事最前線,嘉靖四十一年至隆慶五年,在近十年面對國家內外患亂的戎馬生涯裡,他先徹底剷除東南沿海倭匪巢根,再重創南侵韃靼騎兵,智誅背明投蒙的白蓮教首趙全,收服韃靼土默特首領俺答並結為莫逆,促成「封貢互市」和議,開啟中原經蒙古入俄羅斯,通達歐陸經貿交流的「萬里茶馬古道」,終結了明政府與蒙古諸多部落二百餘年兵戎相見的局面。就在取得朝堂權位近次張居正的高光時刻,功業彪炳的他,九次奏疏引退,於萬曆九年得償夙願,獲賜御書「盡忠」,正式掛冠歸里。

 

這位絕頂聰穎的文武專才,安然存身四十年官場風浪,在心智近於耳順巔峰之年,毅然捨下高居廟堂的光環,方逢時打從十九歲登榜進士,弱冠即掌縣令,雖放閃著高智商鋒芒,卻謹守「得失窮通有命,不可趨權勢、辱名聲。」的母教,始終保持內斂不居功與不強出頭的低調個性,所以,他的仕途可以順暢無礙。

 

退隱家鄉的他,熱中勤讀抒寫,經常四處行旅,猶好遍訪歷史遺跡,無論在嘉魚前往黃州的途中,還是由烏林折返蒲圻的路上,對於三國那段壯闊史實,在他鍾情「赤壁」的流連忘返筆下,所呈現的〈赤壁〉,嗅不到李白、杜牧的寫實、幽怨;抽離了蘇軾、辛棄疾的干雲和豪氣,散發出來的,近似一縷款款飄逸的「釋懷」叫做豁達。

 

詩作新譯

 

〈古戰場赤壁感懷〉

 

危磯巀嵲倚高江,人道曹劉舊戰場。

往事已隨寒浪滅,遺營惟有暮山長。

雲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餘落日黃。

欲弔英雄千古恨,漁郎蕭瑟弄斜陽。

 

在那亂石灘地的盡頭,有片陡峭山壁,壁面貼著江流,不斷獵取潮湧奔騰的浪花飛雪。這個地方是人們口耳相傳,三國時期,孫權、劉備聯手火燒曹操連環船的赤壁古戰場。那團一千三百年前漫天焚溺的烈焰火海,距今似一陣停止翻攪的波浪,隨漣漪擴散而緩緩消逝。雖留下未盡的兵團駐紮傳說,點點滴滴卻又像極了黝黯天色中的淡淡山影,逐漸模糊,漸趨遙遠。

 

放眼餘暉映襯的滿天雲幕裡,依稀還能嗅到當年戰況慘烈的血腥氣息。江畔叢生的蘆花荻草,在歷經千年殘照,那一片可見的枯黃莖稈,已勘作蒼涼歷史的圖騰。若想細數這群戰場英雄遺留下來的是非恩怨,瞧瞧江邊的漁夫,在秋風瑟縮的夕陽下,正為求得餐飽努力幹活,他們哪得空閒感念這裡曾經發生過的可歌可泣事蹟呢。

 

「危磯」係水邊突出的高聳岩石。「巀嵲」喻山高峻貌。「寒浪」形容停止不動的波紋。「寒」為動詞,作終止、停止解釋。「浪」是水波。「遺營」喻指過去在此地安營紮寨部隊所遺留下來的種種足跡。「暮山長」特指在黯淡天色裡眺望山色,山影漸趨模糊且遙遠。「赤」為紅色,此處引作血腥之氣。「蘆荻」蘆親水其穗如帚,荻生水陸穗似梳,是形態、顏色不同的兩種植物,詩詞中常借喻秋色。「弔英雄」指談論才能超群出眾的人,「弔」字不作哀傷、祭奠而作提取。「千古恨」係終止不了的怨恨。「漁郎」為年輕漁夫。「蕭瑟」指秋風瑟縮。「弄」作求得、取得。「斜陽」影射感傷心境。

 

詩作裡沒有一絲壯志難酬的情緒,有的是看盡世間法則的循環規律,純作見景、思古、抒情而已。首句以景鋪陳,二至四句敘史演進,五到七句嘆息奈何,尾句則是全詩重點所在,點出時勢轉瞬即逝,後世人看待從前事,干卿底事!方逢時對於世情淡漠看得極其透徹,深諳站上舞台再閃、再不可一世的主角,總有曲終下台的時候,當燈光、掌聲散去,還有誰記得。這就是人走茶涼的現實常態。

 

因為理解上的差異,好事者便針對文字作了些微調,成為目前坊間流傳最廣的版本,即「危磯絕峭倚清江,人道曹劉舊戰場。往事已隨寒浪滅,遺蹤惟有暮山長。雲霞尚帶當年赤,蘆荻空餘落日黃。欲吊英雄千古憾,漁歌聲裡又斜陽。」詩作巧妙地更動幾個字,詩意自然更加白話與好理解,也更容易衍生出不同的旨趣。

 

詩人簡介

 

方逢時,字兆行,一字行之,號金湖,晚號「樗散野人」。明嘉魚人,為傑出政治軍事家。嘉靖二十年進士,授宜興知縣,歷寧津、曲周,升戶部主事,擢工部郎中,遷寧國知府。粵、贛盜起,任廣東兵備副使征討,隆慶初改宣府口北道,後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旋移大同巡撫,以功進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萬曆初任總督宣、大、山西軍務。自嘉靖後期至隆慶朝,十年之間,抗南倭、平兩廣、定北患,累進兵部尚書加封太子少保,後兼署吏部尚書加太子太保。萬曆九年得賜御書「盡忠」歸里,萬曆二十四年卒。《明史》評其才略明練,處置邊事,皆協機宜,功名與王崇古並稱「方王」。著有《大隱樓集》。


|YouTube分享|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anguang&aid=178545978